※ 引述《khara (逝)》之铭言:
: ※ 引述《supersd (阿拳)》之铭言:
: 个人猜测或许与就像 andy82116 所说的,
: 与人事结构有关。
我个人采不太一样的见解,
我认为庞统不被孙吴所用或打不进孙吴统治圈,
是政策性的问题而非地域派系性的。
: 当时江左的情况,除了一部份孙坚孙策时期的淮泗老人,
: 以及少数如鲁肃、诸葛瑾等特受拉拔外,
: 其他非吴地新人要想平步青云并不容易。
: 大老级的张昭心态偏保守,孙权敢呛他是更后来的事了。
首先我觉得地域问题不能完全说明这个问题的主因是,
我们现在在讲非江东士族难以打进孙吴统治圈(特别是荆州士人)的状况,
其实主要指孙吴占领荆州以后的现象;孙吴统治了荆州,
荆州人在孙吴为官乃至于位居高位的例子却跟日本进口的变频冷气一样多,
外地士族打不进孙吴政坛才会以一种现象被提出来;
但占领荆州以前是否有这种倾向?无法类比。
毕竟你会在史书上看到有留下名字的外地人,如甘宁、诸葛瑾、鲁肃,
几乎都是特殊案例,而一个政权主要能获得的人才来源,
除非你像早期的刘备一样颠沛流离,不然本来就是以你统治区内的人才为主。
所以我认为以地域派系来说明庞统不能仕吴的问题,会有一些缺陷,
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影响,比如虽然庞统看似跟顾劭交好,
但庞统滞留吴的期间以雅好人伦闻名的顾劭也没有一丝半毫想要推荐上去的想法,
而回头看看顾劭拉拔过的人几乎都是吴郡乡里人──其实这本来就是当时的常识,
已经功成名就的士人透过拉拔落魄的同乡扩大自己的人脉网,这是当时士族圈的基本功,
比起来无人可靠的庞统要想打进孙吴政坛本来就有先天上的困难,
而从他在江东的举动来看,他应该也是有在孙吴仕宦的意愿,
才会结交这些江东士族的政二代,只是就结果而言他没能打进去,
也就只能干脆地返回荆州。不过虽然有地域上的问题,
如果鲁肃真的有意特别提拔庞统,那他也是做得到的──就跟周瑜当年提拔他一样,
这一点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地域派系的问题。那既然鲁肃没有这么做,
我就会认为庞统不能在孙吴仕官还有地域派系之外的原因。
基本上庞统会来江东的背景就是周瑜挂了。
众所皆知,周瑜死后由鲁肃主政,战略目标180度大转弯,
由本来武力占领长江中上游的战略转换为与刘备等江南势力联手共抗北方的战略,
也就是说孙吴──不管你是借的还是让的,“必须”承认刘备在荆州的统治权。
这种情况下接受庞统就会有问题了。
本来孙吴方面接受荆州甚或是益州来投的人士,如甘宁,
除了带枪投靠的即战力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能起到带路功能,
他们熟知荆、益内情,出兵入侵时可以提供地理方面的协助,
分化怀柔当地人时也可以作为中介人,牌子大点还会是很好的政治号召。
但现在既然荆州已经在盟国的统治下,孙吴“并不”打算对荆州有任何领土野心(台面上),
那荆州人的来投与否对孙吴来说就不再重要,甚至会是一种尴尬的存在,
因为你还要顾虑到刘备的面子。记不记得带个数万人从卢江跑去投靠刘备的雷绪?
这个如果孙刘没有默契就是狠抽孙权一巴掌的例子,或者是那个跑给刘备追的刘巴,
这些都可以援例,而庞统怎么说好歹是当地大士族的头号青年才俊。
这样的人不在家乡就业,也不是因为战乱的不可控因素,就这样抛家跑去千里之外,
那不是用脚给刘备的统治投下不信任票──才走个刘巴,现在庞统也要玩这套?
既然都要孙刘合了,总不好明面上给刘备一耳光吧。所以鲁肃才选择放走庞统。
从这点来看庞统回到荆州后只能当个县令也是有点意思的事。
本来会认为是刘备对庞统这类名士型的人才认识不足,现在看起来,
没准也有点惩罚性的意味?或许是刘备对庞统跑去江东转了一圈的行为不甚高兴?
虽然属吏替上司送葬,在当时是无可置疑的义举。
而鲁肃向刘备的推荐,其实也满被动的,他不是一开始就跟刘备提及庞统这个人,
而要等到庞统被免官了,他才跟刘备说其实庞统这人不错。
没准还是庞统主动拜托鲁肃向刘备求情的。
以上一点意见。老实说这个问题我思考了满久,
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上面这篇是最后比较能说服我自己(汗)的解释,
就请各位大大不吝指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