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今每次提到219年大局观,大多常是站在刘备一方的观点。
请容小弟从头说一下,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同理心”。
为何三国演义会以刘备为正统?为何大家会同情刘备?
无他,因为这是庶民观点:将心比心,刘备比曹操、孙权好相处。
人非圣贤,个个都有缺点,所以不举一些特例,只论常情。
曹操的功过先放一旁,看他诈杀近侍足见其奸、逼毫无威胁的大功臣荀彧自杀,可说
毫无人性,更可怕的是爱屠城。正常的“一般平民百姓”谁会喜欢曹操?
(技术人才例外,技术人才会得到重用,所以喜欢曹操可以理解。)
孙权也是,张昭这种忠心的奴才、陆逊这种三代忠良的大功臣,也是严防猜忌,再说
孙家驾驭臣民的手段也是粗鲁暴烈,孙权他妈曾为了救魏腾用跳井自杀威胁孙策。
所以从正史和民间传说看来,和刘备在一起不见得有前途,但胜在不委屈、不冤恨。
大家以前有当过一年十个月兵的就知道,爽单位有狗长官很痛苦,屎单位有好长官,
再操再累也欢喜甘愿。
曹操大军屠戮徐州,四边诸候没人敢多嘴,就刘备"傻"敢带两三千人去支援陶谦。
大家将心比心,这换作您,您不感动?
(诸葛亮一家从徐州逃避战乱,就是因曹军屠城,我相信这也是他一心等刘备的原因。)
黄权不得已降魏,大家提议杀他儿子出气,刘备说“是我负他不是他负我。”
糜芳阵前背叛导致天大的灾祸,他反而安慰糜竺。
只有在刘备身上,你才看得到“一般人可期待的人情义理”而非“伴君如伴虎”,
因此在下认为,千古以来平民百姓皆同情刘备,乃是合情合理的心理投射。
: 因此讨论方向也不太广泛。
: 《隆中对》说要“结好孙权”,
: 刘备有为了自己的大局观努力这么做吗?
没有吗?没有的话就仗着益州易守难攻,先打孙权了。
撇开轻重缓急和战术得失不论,刘备打东吴可比打曹魏容易多了。
: 搞到孙权讨厌刘备了,同盟随时破灭也很正常,
: 刘备这样有大局观吗?
说到这,小弟一直觉得后世论“借荆州”者好像都是单纯的学者耶...
赤壁之战、打下江陵不是东吴一己之力,刘备军也有出力,光关公绝北道让曹军一年内
无法有效率、有建制地支援江陵。
所以曹仁在坚守孤城一年后无力支撑只好放弃,这点恐怕就有一半功劳了。
君不见
*三国志.关羽传: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关公凭什么功劳封拜元勋?直接事蹟看不到,但从绝北道战役来推测即知。
(千万不要牵拖刘备赏罚不公、爵私禄亲,这样的话哪来那么多人追随他浪迹天涯?)
那为什么双方无法合理平分战果?因为刘备势弱啊~
所以鲁肃要说“借荆州”才不会让孙权觉得被剥夺感,刘备也不得不吃这闷亏。
有出过社会、有劣势谈判经验的人应该都能理解吧?
: 鲁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 甘宁:“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 之后孙权把周瑜打下的南郡借给刘备,
不是只有周瑜之功,别讲得刘备军都在观众席一样。
*三国志.关羽传:“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 这样孙权有没有大局观?
当然没有,要不是鲁肃好话说尽,孙权才不想借。
如果他有大局观的话,会放那句马后炮说吕蒙胜鲁肃多矣?
曹操听到吓得笔都掉了,你觉得曹操没大局观?
我也事后诸葛一下,如果孙权有大局观,会在十几年后被公孙渊用那么低级的话术
骗得团团转?
当时多少大臣劝他也劝不听,这时候他才要感慨如果鲁肃在他就不会被骗吧?
: 《吴主传》“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 从孙策时建立,到赤壁时毁坏的曹孙外交关系,又死灰复燃了,
: 后来关羽去打曹仁,孙权这时是要再与曹操为敌?还是再与刘备为敌?
呵呵,谁是主要敌人、谁是次要敌人,人家曹操分得清,孙权分得清吗?
: 还是什么都不要做?怎么样才有大局观?
这有什么好混淆的?
百万大军压境想要消灭东吴的是谁?
有能力消灭东吴的是谁?
谁是最大的威胁?
如果不是拿刘备没办法,你以为东吴交好曹操就没事了?
天啊~就算是用东吴的立场作出发点,鲁肃的大局观你没看到?
: 195年刘备背叛公孙瓒讨好袁绍,刘备这样有大局观吗?
你不要瞎扯,刘备何时背叛公孙瓒?
: 198年刘备背叛吕布投靠曹操,刘备这样有大局观吗?
当然有,吕布是背刺在先,他才主要敌人。
: ......
: 张鲁的大局观大家又认为如何呢?
: 公孙渊的大局观大家又认为如何呢?
问得好,但谁在乎呢?
: 曹操的大局、孙权的大局、刘备的大局、○○的大局、......
: 各自胜利、失败条件都是不一样的。
: 很期待大家能以不同的方向,按照记载站在不同的大局来分析不同的事件。
是的,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同、每个阵营的利害取舍也都不同。
但是否为最佳选择或策略,总是可以讲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