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郑太(泰)列传中,有一段郑泰关于董卓军v.关东军“十胜十败”的分析,因为
太长了所以不贴上来。这段话是对董卓说的,虽有些部分是拍董卓马屁,但整体来说是满
中肯的。
先说关东军这边几个明显的劣势。
第一,关东地区(兖豫冀青徐+荆北+三河)等地本来就是东汉的太平内地,没有战事当
然也没有必要屯驻强兵,惟一可能比较像样的军队应是设在魏郡的黎阳营。184年黄巾之
乱可以一下搞那么大,主要也是因为地方政府不事武备之故,而平定黄巾的主要将领也没
一个来自关东地区的,可见这地区战力薄弱。
因此189年的讨董联盟虽然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喊,但其士兵乃至士官素质大
概不怎么样,可能还是靠农民兵或是地方的警察部队凑成的军队。
第二、这些讨董的几位头领袁绍、袁术、张邈、刘岱等上任多半是188年9月以后的事
,而联盟起兵是在189年1、2月,他们可能连自家办公室都还摸不熟,更不要说整合地方
军事资源了。因此联军起兵后有很长一阵子就是停在酸枣、河内、鲁阳,可能也不是说这
些方镇没进取心,实在是因为后勤跟不上就像疫苗就是送不到一样。
第三、这些讨董方镇几乎全部没有战争经验,他们可能前几个月在洛阳杀了一些手无
寸铁的可怜宦官,但指挥作战、管理部队还是头一遭。关东真正有实战经验的几个方阵,
像陶谦、公孙瓒、陈王刘宠等并不在联盟中。
简单来说,从统帅、将官、士官、士兵到后勤,关东联盟其实都还是菜鸟联盟。因此
可以理解为何对董卓第一战是曹操领兵,因为他已经是相对有实战经验的人选了(打过黄
巾)。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公孙瓒一个小小的校尉可以那么嚣张,为什么袁术要搭上孙
坚,为什么刘备、吕布、张杨、张绣这些浪人部队如此受欢迎,可以到处靠行,因为有实
战经验(不论胜败)的部队就是个宝。
因此当时最有力的应该是韩馥,他手上有麴义这个东区王牌,还有像张郃这种打过黄
巾的士官。袁绍大概是遇到麴义之后才转大人。
回过头说董卓这边。
汉末凉州军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体系。最强的应该是段颎一系,段颎是桓帝年间平羌功
臣、羌人屠夫,在西线作战10年,杀东西羌合计约6万,因此练出一支强悍残酷的部队。
段颎退休后,棒子应该是交给他的两个得力副官:夏育与田晏,但夏、田二人在177
年北伐鲜卑之战中全军覆没,被贬为庶民,段颎自己也在179年因为宦官后台垮台下狱自
杀。他们留在凉州的下属(可能是护羌营与湟中义从的中高阶士官)所受待遇大概也很糟,
最后在184年底集体叛变,领袖几经变动后,最后便是我们熟知的马腾、韩遂势力。
东汉刘陶上书:“西羌逆类,私署将帅,皆多段颎时吏,晓习战阵,识知山川,变诈
万端。”可见段颎旧部是这批凉州叛军的骨干,大概也说明为何这批叛军那么硬,
第二的体系是皇甫家人马,从皇甫规到皇甫嵩,例如我猜测麴义是皇甫嵩带出来的。
188年,皇甫嵩第二次出镇三辅,与董卓各带二万人抗击凉州叛军,这四万人应该是当时
东汉帝国最精锐的实战部队,皇甫嵩也在陈仓成功重挫叛军。189年董卓东行带走自家人
马五千人,皇甫嵩就就带着剩下的部队留在长安,后来董卓用皇帝名义征招皇甫嵩,大概
也收编了这支部队,大大进补。
第三个体系就是董卓自家人马。从帐面上看,董卓早年战绩不算出色,184年惟一有
记载的就是担任张奂司马、击破东羌的一战。我会认为,董卓其实是个保守作战、以保存
部队为原则的将领,他原本在东汉军方中算不上咖,直到177年东汉北伐鲜卑惨败,一下
掉了太多星星,董卓才慢慢崭露头角。
董卓与部属的关系显然相当紧密,乃至郭汜李傕这些疯子在他麾下都能正常发挥。他
又并吞了丁原与皇甫嵩的部队,关东军那些少爷兵于是不是对手。直到来了个比较会的孙
坚才把董卓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