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gt (王契赧)
2021-04-12 19:47:08※ 引述《moonlike (Thema & Variationen)》之铭言:
: ※ 引述《hgt (皇元界朝)》之铭言:
: : 董卓残不残暴,见仁见智,这东西本来就是相对比较出来的
: : 这里我补充一个小知识
: : 那就是董卓开启了"想篡位的权臣",一定要先当"相国"的先例。
: : 虽然后来的曹丕、司马炎没当(因为他们都是接老爸的王位,当相国好像多此一举)
: : 但是司马昭、司马伦(篡晋惠帝位的)、桓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
: : 、杨坚、王世充、李渊、朱温,他们在"篡位前"(司马昭差一步XD),
: : 都当过相国。
: : 再来,应该有人想问,相国跟丞相有什么不同?? 曹操当丞相算不算"相国"
: : 我认为是很不一样的,为什么呢? 原因是,至少从南朝开始,
: : 相国的地位是"总百揆,位在诸侯王上",
: [del]
: : 虽然董卓、司马昭记载没那么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的地位是
: : "为诸侯王之上",也没人敢在他们之上吧XD
: 关于董卓,他确实“位在诸侯王上”,
: 不过那是他当太师的时候才有此尊荣。
: “相国”并非董先生最终的官衔。
感谢补充,没想到相国不是董卓最后最高的官职XD
如果是这样,那看起来董卓的这相国就有点像西汉初的萧何曹参的那个"相国"
不是非常非常独尊的职位。
: 另外,我觉得说董卓开先例可能值得商榷。
: 因为董卓并没有篡位成功啊!
: 董卓可能比王莽还失败:
: 地位:董太师vs王皇帝 → 王莽胜
: 下场:董蜡烛vs头颅变成传国之宝 → 平手?
: 一胜一平,pk结果,
: 王莽的“先例”可能比董卓更值得效法。
: 王莽的篡位SOP是:
: “安汉公+宰衡(位在诸侯王上)”
: 在董卓之后篡位成功的是曹家,
: 曹操并没有担任相国、太师,
: 他走的是“丞相+魏公+魏王”路线。
: (当魏公的隔年,“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上”。)
: 从魏公的头衔看起来,
: 似乎还有点模拟王莽安汉公的痕迹?
: 我甚至会猜测因为时代相近的董卓把“相国”弄臭了,
: 所以曹操有可能是刻意跳过“相国”这一头衔的。
王莽用"宰衡"来让自己"位在诸侯王上",是满聪明的一招
反倒是曹操直接让魏公"位在诸侯王上",显得不伦不类XD
公爵就是公爵,一下子变成比王还大,这就很难说得通。
曹操是不是故意避开跳过"相国",确实有可能是因为董卓当时形象还很糟。
但是我觉得曹操应该是没有模仿王莽XD,说实在我觉得王莽更糟XD
: 否则,相国本来就是丞相上一阶,
: 曹操升官成为相国才是最合理的晋升途径吧?
: 可是他却至死都“只”是丞相。
: 如果说权臣篡位前担任相国成为先例,
: 开此先例的应该还是前文的司马家吧!
: 在晋朝之后、隋朝之前,
: 最成功篡位者的还是司马家。
晋之后篡位者,几乎100%模仿司马昭的SOP,看来司马昭比董卓更有资格
当这个祖师爷!!
不过另一方面,我倒觉得司马昭是把"宰衡"和"相国"给揉在一起了。
因为司马昭这个"相国",是
"总百揆,于是上节传,去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之号焉"
有了像"宰衡"一样的权力,把"总百揆"加到"相国"的头上,
倒感觉是在避免大家联想到王莽XD 而"相国"又是名臣萧何曹参当过的
名头好听,权力也有了,要比篡位SOP,真的比曹操用心多了XD
(但也许曹操真的没想篡XD)
但不可否定,超级权臣担任相国,董卓的确是第一人,至少,
把"相国"跟"不臣之心"连结起来的,就是董太师首创啊~
只是后来董卓又自认为"太师"比"相国"更尊贵~
: 王莽:枭首 (失败)
: 董卓:变成蜡烛 (失败中的失败)
: 曹操父子:曹魏享国47年 (尚可)
: 司马氏三代:晋朝(含东晋)享国155年 (好像可以接受哦)
: 此外相国本来就比丞相更大,
: 所以宋齐梁陈隋都采纳了司马家的S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