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到有人公然说“姜维要逃吴可是钟会说的”,那现在就让我们
检视一下《钟会传》,看看钟会是否真如此这么说过?
钟会在姜维投降后向司马昭上书报告了姜维投降的经过,这也是钟会在灭蜀过程
中,史料纪录上唯一有同时提到“姜维”和“吴国”的地方,那就让我们从此著
手,看看某人是真的发现了历来史学界都没发现的新证据,还是一如既往的随意
造谣,把所有人当笨蛋看?
以下引述《钟会传》上书原文(引述到投降为止,后半段的的马屁省略):
“贼姜维、张翼、廖化、董厥等逃死遁走,欲趣成都。臣辄遣司马夏侯咸、护军
胡烈等,经从剑阁,出新都、大渡截其前,参军爰青彡、将军句安等蹑其后,参
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等从涪南出冲其腹,臣据涪县为东西势援。维等所统步骑四
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臣敕咸、闿等令分兵据势,广张罗罔,南杜走吴之道,西塞成都之路,北绝越逸之径
,四面云集,首尾并进,蹊路断绝,走伏无地。臣又手书申喻,开示生路,群寇
困逼,知命穷数尽,解甲投戈,面缚委质,印绶万数,资器山积。”
这段文字简要的白话翻译是说:
姜维等人率军逃离,准备前往成都。钟会于是派遣夏侯咸、胡烈等人
,率军经剑阁前往新都、大渡到他们前面拦截,爰青彡、句安等人率军从姜维军
团后方追击,皇甫闿、王买等人率军从涪城出发,往南方迂回姜维军团侧面,钟
会本人则留在涪县做为东西两侧追击部队的支援(以地图及钟会所在位置来看,
应该是两个方向,三路部队,西路是正面拦截的夏侯咸、胡烈,东路是从后方追
击的爰青彡、句安;及迂回的皇甫闿、王买)。姜维军团步骑兵力还有4、5万人
,装备精良人数众多,充满了整个山谷河道,绵延数百里,并打算靠着众多的兵
力,向西前进。
钟会命令夏侯咸、皇甫闿等人(即正面拦截部队及侧面迂回部队)部署部队占据
各有利地势,构成对姜维军团的包围网,封锁向南退向吴国、向西前往成都、向
北逃亡的小路等各方面道路,(加上句安等人从后面追上),四面八方对姜维
军团进行包围,截断他们所有可以撤退的道路,钟会再以书信劝说他们投降,这
时姜维等人陷于绝境,知道已无希望,这才放下武器投降。
接下来我们可以分正反两面来论述:
1.钟会有没有说他判断姜维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很显然的,有。
只要有看到我上面上色的地方,应该都可以明确认知到,钟会在报告中反复在
说,姜维的目标是往西前往成都,所以才会一再出现“欲趣成都”
、“方轨而西”、“西塞成都之路”的文字,而且这样钟会部署正面拦截部队
的目标才解释的通,要在“新都、大渡”拦截,只有姜维是由东往西,向成都
进军才有用,如果姜维想逃向吴国,那方向应该是往东或往南,则夏侯咸那路
部队就不可能正面拦截。
综上,钟会很明显的是说,姜维的目标是往西前往成都。
2.钟会有没有说姜维是要逃向吴国?
答案是:没有。
整篇文章内提到“吴国”的地方只有“南杜走吴之道”,看似说要阻止姜维逃
向吴国,但实际上把这一句话的前后文一起看,就会明白这只不过是钟会在表
示他部署周详,从四面八方把姜维可以走的道路全部堵死,而不是他真的认为
姜维要逃奔吴国。
如果硬要以这句话认定钟会说姜维是要逃向吴国,那请问“西塞成都之路,北
绝越逸之径”又该如何解释?总不会是钟会认为姜维会影分身术,同时又往南
逃吴国、又往西去成都,还不忘往北边走小路?XD
所以,只要有看史料,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姜维要逃吴可是钟会说的”
这句话,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会说出这种话的,只有两种可能:
1.根本没看史料,信口开河。
2.有看史料,但只是为了撷取自己想要的部分并加以曲解,以达成造谣抹黑的目
的。
某人是哪一种,我想明眼人也看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