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是源自《吕蒙是否为不配称为四大都督》一文,有不少
是当时讨论的内容。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铭言:
: 一、魏斌对严谨的"孙吴"定义
: 某人偷懒不找魏斌其他论文,我来找吧!《孙吴年号与符瑞问题》:
: "考察发现,由于与曹魏、蜀汉相比,孙吴政权正统性最为缺乏,所以刻意强化汉代政治
: 文化中的符瑞传统,以与曹魏、蜀汉抗衡"
: 看到没?要认定所谓孙吴前期限缩在22X年,是会加个"政权"
: 否则没说孙吴一词,并不能发生在三世纪初头或更早
所以你又要自打脸?孙吴政权因不是指立国就可以更早,但
单单说孙吴就指建国后,魏斌没有说是孙吴政权前期,即是
是229年或以后。
在《走马楼所出孙吴贷食简初探》中,魏斌称黄龙嘉禾(229-
238)为孙吴初期,初和前都是近似的说法。
: 二、黄盖当武陵太守的时间点
: 否定武陵太守黄盖,以与刘备降4郡相冲的方法,首先得证明孙权始终都没占武陵
: 问题孙权210年从长沙分出汉昌,可见刘备并没降了整个长沙
: 则〈先主传〉的降武陵,未必代表降了整个武陵,某人却不知在信誓旦旦个啥劲儿
以长沙来看武陵显然是错误的比对,赤壁之战发生时,孙权部
已经有进入长沙,并在属于长沙的长江南岸与北岸的曹军作战
,从赤壁之战到南郡争夺战,孙权部都是在长江南岸为营,到
占据夷陵后才主力渡江到北岸。长江南岸范围是在长沙北部和
南郡南部,武陵郡不临长江,景水入油水的景口为武陵郡郡界
见《水经注》。油水入长江的油口又是刘备的主营所在,武陵
不在孙权部进攻路线上,最近的外人是刘备部,会占领武陵郡
也是刘备为先,如孙权部占长沙北部一样。
: 何况〈诸葛亮传〉的"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 若降了整个武陵,竟没调武陵的赋税!足见无法支持孙权没占武陵的可能性
有三国地理知识就会知道,零陵和长沙有湘水贯穿,诸葛亮所
驻的临烝在湘水运输线上及三郡中间位置,今衡阳市(明衡州府
),后面会提及的酃在临烝东面不远,其邻近有丰水和钟水通桂
阳,诸葛亮在这湘水要冲位置正好适合统一处理这依赖湘水的
运输线,武陵不在这运输线上,因此以为刘备没有武陵或没有
调武陵的赋税是有点天真。
: 我们知道武陵"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黄盖传)
: 要质疑当然ok,不过直接推翻并没这么简单,无证据显示黄盖是从别处跑去长沙
: 那么史书所写即为可信,这基本原则毋须我多言
史料上没有219年前孙权占武陵记录,黄盖本传这孤证不立,
加上连武陵蛮反叛的时间点也与219年前对应不上,孙权初占
荆州和刘备伐吴时的武陵蛮则是潘濬、步骘的功劳,这是为什
么曹大明把黄盖本传的记载认为是潘濬清扫武陵蛮后发生,
魏斌认为是孙吴前期的看法。他们探讨武陵蛮或没有去考虑黄
盖本传提及的事已经是黄盖死后的事。最合理的看法是黄盖本
传错误,史料有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
: 想翻案黄盖本传错,却没有文献写黄盖在215年前,一直待在武陵以外的地方
: 只能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黄盖有好长时间是在丹阳郡的属县当县长,也有记载当丹阳都
尉,黄盖死后兵力归孙皎,另一个死后兵力归孙皎的是丹阳太
守孙瑜,黄盖亦是死于丹阳的可能性也高,也可以推出黄盖最
后是在丹阳都尉任上去世。芜湖的黄盖墓及称丹阳都尉也是有
参考性。
可以参考本板2008年旧文,当时是从资历、授兵看黄盖为武
陵的不可能性,南海黄盖及黄盖墓亦是当时提及。
: 三、刘备取4郡
: 刘备濒危求救于孙权,然后孙权耍白痴救了刘备以后,不想管刘备取长沙等地的动向
: 以示自己耗兵耗粮下,当起了慈善机构,眼睁睁看刘备多加拓展土地?
: 这逻辑很可以..
孙权不是不想管,是想法太多亦战略目标不定,赤壁之战前太
保守,给周瑜的兵不多,周瑜要求五万只给三万。赤壁获胜后
又过于心雄,自己想乘虚取淮,可见对孙权来说取淮比荆重要
,不但自攻合肥,另派张昭向九江当涂,因此兵力分散,加上
志大才疏,扬州战线无功而还,周瑜在荆州兵力不足,攻江陵
已经吃力,自没有办法阻刘备争四郡,加上孙权是外来势力,
争荆南事倍功半。
: 怀疑《江表传》的立场?那《汉晋春秋》够以蜀汉为正统了吧,人家也是这样写:
: "建安十四年,(孙)权表(刘)备荆州牧。吕范劝留备,(鲁)肃曰:“不可。
: 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
: 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 会引别的书来开砲的裴注,竟无异议!
《汉晋春秋》是讲借南郡可没有提到武陵。这点全世界也没
有异议。
: 四、吕蒙城
: 1.被打脸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