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曹丕疑心这么重,怎么不杀前朝皇叔刘晔?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0-04-04 23:27:39
补充一下上一篇推文里,为何我主张傅咸的观点才是较可信的,《史通》:
"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其后孙盛撰《魏氏春秋》,王隐撰《蜀记》,
张勃撰《吴录》。异闻错出,其流甚多.."
足见曹叡以后的何晏所作所为,很可能是王沈等人假托鱼先生之名,而有加油添醋之嫌
紧接着来闲聊鲨鱼大列举的刘劭,这篇来从刘劭的考课,一窥曹魏人才的选拔途径
其《难刘劭考课法论》文稍长,故有所节录:
"..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立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昔先王之
择才,必本行于州闾,讲道于庠序,行具而谓之贤,道脩则谓之能。乡老献贤能于王,王
拜受之,举其贤者,出使长之,科其能者,入使治之,此先王收才之义也。方今九州之民
,爰及京城,未有六乡之举,其选才之职,专任吏部。案品状则实才未必当,任薄伐则德
行未为叙.."
大意是说现存体系已经够好了,没必要再添加些有的没的
认为人才最好还是由地方上重量级人物来举荐,比较适宜,其中薄伐指的就是门第
暗喻举荐人才时,可以跨越这道鸿沟
对此有意见的还不只傅嘏,兹节录崔林《考课议》:
"案周官考课,其文备矣,自康王以下,遂以陵迟,此即考课之法存乎其人也...以为今之
制度,不为疏阔,惟在守一勿失而已。若朝臣能任仲山甫之重,式是百辟,则孰敢不肃?
"
崔林讲了一堆,在此撷取个重点是人,而不是制度,对照上面傅嘏提到的
放给吏部针对家世背景来选才这管道,大有未臻完善之处
因此崔林提携了同郡农家子弟王经,个人感觉他应该建立在知悉傅嘏的想法之基础上,而
有所谏言
意味有我名门清河崔,来挂保证,大家可以放心撇开出身世家与否
前面写到傅嘏批判刘劭,乍看之下似乎和崔赞扯不上关系,但是有〈王基传〉:"“..许
允、傅嘏、袁侃、崔赞皆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者也。”景王纳其言"
会兜在一起,不排除彼此关系良好,以致傅嘏的出发点多少乃为崔赞解套
关于此点联想,另可见许允、崔赞于魏明帝时"为尚书选曹郎,与陈国袁侃对,同坐职事.
."(魏略)
以及《魏氏春秋》:"(许)允为吏部郎,选郡守。明帝疑其所用非次,召入,将加罪"
傅嘏黑了吏部,某种程度形同把许允选错人的责失,推给了制度(天龙与否)问题
而非人为疏失层面
我们知道许允老爸官至2000石、崔赞甚至出身博陵崔氏,却仍需王基推一把给当权者
貌似把推荐(x)走后门(o)的效用,一举凌驾于身世背景之上
更合理说明了一介田家子王经,何以升官如此顺利
可以参考的另个例子是,许允的朋友同郡崔赞,亦尝以"处世太盛"(夏侯尚传)
告诫许允该当心
审思其缘故,未尝无法跟领导人钦点的优良门阀,一不小心就迷失在过于顺遂
而发生乐极生悲的惨事,撇清关系
当然一定还可以从其他史料,去建构曹魏的选举制度,以上只是其冰山一角
例如夏侯玄等人,就有很多资料有待挖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