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板上是否有三人成虎?

楼主: blackillidan (太极前殿)   2017-09-24 12:34:13
  坦白说这篇就是因为最近ander板友说自己被嘘文“三兄弟”讨伐,使我有感而发,
就取了个三人成虎的标题了。
  许多老面孔虽然许久未在三国板发文,但若真的有人无理乱闹,相信大家也不会就
此漠视,仍会有所呼吁。这样的话,何以似乎无人制止“三兄弟”对ander板友的嘘文?
  或许部分原因在于,对ander板友的论述尚有疑义吧?ander板友的文章不常见到老
面孔板友推文,或许就因为大家心中还抱着疑惑吧?
  小弟身为一个学术界的逃兵,实际上没什么资格指点人。但ander板友若想写学术
文章,或许可以参考学术界发论文、提史论的习惯。而若此文能为将来的板友提供讨论
的参考,那就是万幸了。
  嗯~开始囉~?(台湾吧语气)
一、注意自己的论述演变
  许多老板友一定都还记得您最初在三国板发表许多讨论孙刘联盟破局,应由关羽负
责的系列文。若没读错,该系列文中的孙权给人没有坏心机、夺荆州不是他处心积虑的
阴谋,纯粹是其他人造成孙权不得不如此的形象。在您最近的大作,孙权似乎摇身一变
成为大阴谋家。孙权的雄猜的确是许多史学家(如田余庆、王永平)所强调的,也因此
小弟感觉您最近的文章有田公的味道。但忍不住疑惑的是,您笔下的孙权似乎改头换面
了?还是我读错了?
二、证据支持推论的强度与孤证不立
  先前您主张孙权逼孙策女与顾邵离婚,再跟陆逊结婚。若真如此,的确可以证明孙
权积极的程度。但ratchet板友指出顾邵死后,孙策女才与陆逊结婚。小弟先前提醒论
述因此必须调整。就是因为“逼孙策女离婚再结婚”这样明目张胆的条件根本不存在,
您的论述就只剩下“孙策女身分敏感”这一条了。所谓大厦将倾,一木难撑。支持此一
论点的两件事只剩下一个,对于假说不会有影响吗?
其他举证也有给人一些疑惑,但有时那些举证刚好是您的重要基础。比如在孙刘联
盟的旧文中,您好像倾向关羽指使吴砀、袁龙反孙?记忆中吴砀、袁龙之事出自吕岱传,
而资治通鉴对吕岱传中有关刘、关之事并未收入,胡三省解释是因为与其他人的传记内
容难以联结,有所出入。简单说就是孤证不立。您要采用前辈学者不用的史料当然也可
以,毕竟这条史料是存在的。但这样做的时候最好说明何以前人不用,而自己的文章要
用?这样也可说明自己考察过前人著述。小弟自己也有类似的状况。司马懿本纪中的诗
很少被人讨论,我在文章中特定引用来探讨浮华案时,先做了一番说明,也是因为如此。
  另外,好像在某篇文章看到您说鲁肃被孙权骂死?可以请教出处吗?
三、讨论既有论述
  
  这就是研究回顾。用意在告诉大家您已经注意过这东西有多少人讨论过、您并没有
浪费时间讨论出一样的结论。最近您主张陆逊与孙策女儿节婚在216年,依赖的是陆逊传
中行文的位置。这个方法没有错,但有两点提醒。第一是吴书编排问题,第二是板上旧
文讨论过了。
吴书的描述、编排不如蜀书、魏书是板上讨论过的旧事。吴书杂乱到连帮司马昭避讳
都虎头蛇尾,甚至还被大考中心拿来出题,因此引用吴书要特别小心。史记就已经有一种
笔法叫“终言之”,不把事情写在发生的年份,而是在其他地方一起写完。吴书的这种问
题特别严重,先前跟您提过孙策渡江的时间点就是例子。
  板上也有旧文讨论,怀疑陆逊是在打败刘备后才成为孙策女婿。依赖的资料当然也有
推论性质,也正因不够笃定,所以不会提出这场婚姻是孙权阴谋的笃定言论。您可以说该
文资料不足以推翻216年的可能,但您的资料也无法推翻夷陵之战以后结婚的可能。最后
可能会变各说各话,吸引愿意相信的人。但学术文章不是只有发表己见,也要跟别人的论
述对话。
四、回答问题不避重就轻
  小弟以前跟人争论过,结果对方只回答对自己有利的问题,对其论点不利的质疑全
部无视。这会使试图解释双方论点的人弹性疲乏,最后讨论也不了了之。
  先前有关陆绩见袁术的时间点向您提出两点疑问。当时提问的第二点其实是想说,
连田公他们都无法斩钉截铁肯定的时间,您能否提出更加让人坚信的史料或论述?可惜您
只针对第二点贴出很多田公他们已经用过的史料,但田公他们有这些资料也只能说个大
概而以。而第一个疑问的陆绩六岁为何不是193,而一定是您说的195年,很可惜没有见到
您的回复。毕竟陆绩年龄不是一个更加斩钉截铁的定位点吗?解答好这点,肯定比贴出的
那一堆史料更有说服力。
而田公已然仙逝,交代工作给他,在学术界属闻所未闻,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
会。
  综上所述,小弟相信大部分的板友不是故意冷眼旁观,看着您“被狼群撕咬”。大家
也没有愚蠢到可以被两三个人轻易带风向,而是心中有许多疑惑尚未获得解答,因此难以
表态。若能将这些疑惑解决,您的大作必会获得更多掌声,也可使当作个板、只是自己一
直在说而已一类的批评消失。此后必定能与板友们有更多交流、教学相长。
作者: max0815 (脏水退散)   2017-09-24 13:14:00
推,没办法,大家太客气,选择无视那种文章只好由小弟开头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7-09-24 13:43:00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17-09-24 13:44:00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17-09-24 13:45:00
作者: ksacet (ksacet)   2017-09-24 14:01:00
作者: eternalviva (老人)   2017-09-24 15:08:00
作者: kirbycopy (铁面骑士)   2017-09-24 15:10:00
只能推了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9-24 15:20:00
也或许只是对那个题目不是很感兴趣罢了
作者: guithawk (阿鹰)   2017-09-24 16:17:00
因为现在的“狼群”都比较有空,会紧迫盯人。只想看看文章的人大多选择独善其身。这是ptt乡民文化的一环罢了
作者: tmcharvard (tmcharvard)   2017-09-24 21:36:00
推~~不过我就是gui大说的只是想看文章的人,而且又不是学术研讨会或是病理讨论会,不会想紧绷咄咄逼人的看文,反正轻松交换意见就好
作者: sayuri4ever (Sayuri)   2017-09-24 22:20:00
作者: KiSeigi (Kuroda.K.Masamura)   2017-09-24 23:12:00
推 但感觉又要起风(?)了
作者: JustSad (职业路人)   2017-09-24 23:14:00
楼上请勿乱发言,我现在很怕死,这篇我有忍很久才推。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9-25 02:55:00
如此花时间给良心建议,看的小弟都跪了
作者: siliver (奶茶猫~~号:)   2017-09-25 10:13:00
推,程度不够所以只能看戏 XD
作者: alonzo701002 (宛如飞翔)   2017-09-25 12:39:00
推tm大,只是看文,有不同观点很好,不会过度讨论真
作者: bbbjjj (wind)   2017-09-25 22:20:00
作者: ebv   2017-09-27 11:11:00
治史态度便当如此 受教了
作者: gfdsa (假扮的大仁哥)   2017-09-27 14:25:00
果然教育者本色
作者: zhao1985 (阿志)   2017-09-30 05:54:00
作者: DerLuna (阳月)   2017-10-01 16:29:00
作者: YANGGUOl (文籍虽满腹)   2017-10-08 20:4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