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重门”与“肃壁”(上)

楼主: ander112233 (ander112233)   2017-07-05 17:30:06
原本是要接着发的,发不出来只好当新文:
……我说过”你真的想讨论“重门”与“肃壁”的优劣性,你可以去翻翻《三国志.王平
传》的记载。我该说的,王平都已经说了。”,大概是没看到吧。没关系,我跑一遍。
与其看后人的引申论述,不如看当时代的人怎么说、历史走向怎么跑。
”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
”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
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
” 《三国志.王平传》
”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
中。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
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
,攻破关城,得库藏积糓。” 《三国志.钟会传》
”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 《三国志.
姜维传》
早在兴势之战时,因为蒋琬把北伐军基地由沔阳迁往涪县,导致汉中武都一带只有汉中都
督王平未满三万的军队,这时就有“重门”与“肃壁”的辩论了,而王平也提出了铿锵有
力的论证,“贼若得关,便为祸也。”,决议采取“重门”之策。而十九年后魏灭蜀之战
,只要把涪改成沓中,战争走向与他的预言有87%像-不是因为他会占卜,而是作为一个
领兵统帅,所具备的基础常识。这也是我之后会提到的:在汉中武都防卫线上的守备,“
重门”比“肃壁”要好的最大优点-允许容错。
在我纸上谈兵之前,我们先看看曹魏怎么描述汉中武都一带的地形:
”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三国志.刘放传》引《资别传》
孙资引述曹操的看法。
”汉中地形实为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张鲁有精甲数万,临高塞要,一夫挥戟,千人
不得过。” 《为曹洪与魏太子书》
陈琳替曹洪代笔之文,曹洪的看法。
其他关于汉中武都的险峻地形导致曹魏进军困难,散见在曹魏各个参与汉中武都战场的将
领史料中:《曹真传》、《曹爽传》、《刘晔传》……
接下来,我们来看魏延、王平的“重门”之策与姜维的“肃壁”之策:
”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
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
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
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
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 《三国志.姜维传》
”大将军维议,以为汉中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退据汉、乐二城,积谷坚
壁,听敌入平,且重关镇守以御之。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退,此殄
敌之术也。”《华阳国志》
《资治通鉴》和《蜀鉴》亦作“听敌入平”,从之。
魏延、王平的“重门”之策:
实兵诸围。在各个地势险峻的要地中,或设寨,布置上百人;或设围,布置千余人,建筑
大量防御工事、多置箭弩。寨围之间相互呼应,让敌军难以绕过。各寨围军主有自主权,
或死守寨围、或迟滞敌人(打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后撤退,给后方预警反应时间),后方寨
围或坚壁清野、或引兵逆袭、甚至有足够的预备队的话还可迂回敌人后方切断补给线。在
打到阳平关与汉乐两城前,必须先拔除众多寨围,而每个寨围通常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打下
来的,在如此长时间的进军中,人员耗损、粮秣补给更是难以估计的天文数字,所以通常
还没看到阳平关与汉乐两城这个汉中武都防卫线的中枢,曹魏军就得撤退;更多的可能性
是,干脆就不打了。你可以把他看成是“刺猬”战略,让曹魏难以下手,知难而退-但是
有白痴还是要进来,那就刺穿他肚子也无妨。
姜维的“肃壁”之策:
诸围皆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与阳平关。寨围大部分放弃,只留少数作为“矿坑内的
金丝雀”,作为示警之用。遇敌入侵,这些残余的寨围军主只是坚壁清野的用途,直接撤
退到汉、乐二城与阳平关,敌人引兵深入汉中内地后,必定难以攻克汉、乐二城与阳平关
,可以坚守待援,等到敌军粮秣不济,而姜维或来自后方的援军已到来可作为游军,共同
打击敌人。你可以把他看成是“蛇”战略,要吞食曹魏的有生力量。
看出来什么问题了吗?
1.姜维的“肃壁”之策为了诱敌深入,主动放弃汉中盆地北方秦岭的天险之地,钟会率十
万大军长驱直入汉中盆地,直抵汉、乐二城,不过一个月。
”(景元)四年秋,……。会统十余万众,分从斜谷、骆谷入。……蜀令诸围皆不得战,
退还汉、乐二城守。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中。” 《三国志.钟会
传》
而魏延、王平的“重门”之策面对曹爽约六七万人入侵,扼守天险之地的寨围们,大大延
缓了曹爽的进军时间:曹爽打了整整五个多月,最远还没出傥骆道,别提南郑、汉乐二城
与目标阳平关了,连傥谷出口兴势县城的边都没摸到。
2. 姜维的“肃壁”之策中,汉、乐二城与阳平关为重镇,理应兵力充足。然阳平关兵力
虽够,汉、乐二城接受诸寨围撤进来的人马后,却只有各五千人。钟会各派一万人包围汉
、乐二城后,直接赴阳平关去了。
”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
各五千。” 《三国志.钟会传》
”敕诸围皆不得战,退保汉、乐二城,城中各有兵五千人。” 《资治通鉴》
至于魏延、王平的“重门”之策,连让曹爽看到汉乐二城、阳平关的机会都没有,那就别
提了。
作者: eupa1973   2017-07-05 19:21:00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7-07-05 20:03:00
讨论这问题先去除武都之说,武都从各史料都不存在是其中一环。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7-09 03:30:00
换个角度想,若非诸葛丞相留下的余威太强大了,说不定真有机会改走陇右以外的伐魏路线?这样或许就不会那么倚重姜维,而有改重门为肃壁的事发生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7-07-09 11:36:00
同余威无关,能走的路不多,入关中才是正路但机会难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