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人在汉末是一群可怜的人,资源最少、连年动荡、朝廷甚至还一度想放弃凉州,在这
种情况下出来的凉州人比起关东人多了很多的实干派。但在汉末,会做事比不过会读书,
会读书比不过家世好,凉州的名臣即使再有能力、再会读书,往往没有办法获得与关东人
同样的地位与声望。
要获取权力的方式就是附党,但不管是宦官跟士人都只把凉州人当作工具,他们很难混入
任何一边。
在董卓早年的凉州领袖是三明。第一个明是皇甫规。皇甫规想要阿党,上书为党人求情,
结果朝廷的表示仅仅只是知而不问,顶多称赞皇甫规贤明,这代表着朝廷认证皇甫规谁也
不是。再来是张奂,张奂是第一个带兵进京的凉州人,他在宦官曹节的控制之下,诛杀了
党人领袖兼外戚窦武,自觉做错事的张奂里外不是人,清高的个性让他自以为士人不屑投
靠宦官、又因得罪士人所以没有办法融入士人圈,最后只能回乡教书终老。
二人最终不过二百户跟五百户。
而段颎看到了两人的下场,选择投靠宦官,帮助宦官残害忠良,如汉代伍子胥苏不韦全家
就是被段颎杀光的。的确,他因此获得三明中最高的太尉职、最高的封邑万户新丰侯,但
随着宦官王甫的倒台段颎的一切都灰飞烟灭。
董卓看到了这一切。在三明之后,皇甫嵩跟董卓就是凉州武人的领袖。皇甫嵩的选择是努
力摆脱自己武人的形象,但一有乱事朝廷就招手利用皇甫嵩,无事时就剥夺皇甫嵩的一切
权力。凉州人想要他成为第二个张奂,皇甫嵩的选择跟他叔叔一样,皇甫嵩的选择是退让
、接受朝廷的命令。
董卓并不想成为这三个人任何一个,董卓的早年可能是在颍川度过的,他的字仲颍可能就
是因为颍川而取的,他亲眼见到了这时代引领风流的士人是什么模样;他的青年是在凉州
度过的,张奂更是他的上司,当张奂进京的时候他甚至可能身处于其中。他看到了皇甫规
皇甫嵩一辈子不被士人当
成真正的伙伴、他看到了张奂带兵进京束手就擒的窝囊样、他看到了段颎依赖宦官的下场
。他取代皇甫嵩,成为第二个带兵进京的凉州人。
士人与宦官皆不可信、军队不可放弃。这大概是董卓得到的结论,也因此他选择由自己来
控制朝廷。我们无从得知董卓是否预见自己的后果,不过我想他在获得权力的当下应该会
很自豪自己做到了前辈做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