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南中其实没想像中落后?

楼主: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2-09 03:30:49
首先列出公元140年的益州各郡人口:
节录自http://www.qidian.com.tw/books/3048318/articles/50070961
==
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人口
巴郡(江州、阆中、涪陵都属该郡)108万
广汉(绵竹、梓潼、葭萌都属该郡)50万,后来刘备建立了梓潼、江油等郡。‘阴’平也
是从广汉分置出来的。
蜀郡(治成都)135万(注:原出处误植为35万,此以郡国志原文为准)
犍为,61万,刘璋时又分江‘阳’郡
牂牁26万
越巂62万
益州郡:11万,治所在滇池
永昌189万,刘备时又分出了云南郡
==
永昌的人口应该很多人乍看之下觉得很可疑,因此在下以有限的资料,试着去论其合理性
兹引自精华区3-11-1 dragonblue大的 三国经济之蜀国篇:
==
中国古代最赚钱的不外是盐,马,金属..(中略)..
       .除了蜀郡之外,在云南的南中六郡也是蜀国的经济重区.<<三国志>
>卷四十三<<李恢传>>言:”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
革”.叟,濮两族就在居住在建宁郡.所以我们可知云南是有出矿产
(中略)
<<三国志>>卷三十<<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
>曰:”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比,又有水
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异物.前世但论有水道,不知道有陆道”.可
以推测当时吴,蜀跟大秦(即罗马帝国)等国有贸易,蜀锦自然是贸易品
之一,只不过史书失载尔.
==
上面的话可由下列史料来印证
《华阳国志.南中志》:
"(诸葛)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
御史中丞。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太平御览》《四夷部十二部‧南蛮七》《尾濮》:
"梁祚《魏国统》曰:西南有夷,名曰尾濮。其地出玳瑁、犀、象、珠玑、金、银、葛越
、桂木。人皆蛮夷,重译乃通也。"
《太平御览》《四夷部十二部‧南蛮七》《黑僰濮》:
"《广志》曰:黑僰濮,在永昌西南,山居,耐勤苦。其衣服,妇人以一幅布为裙,或以
贯头;丈夫以谷皮为衣。其境出白蹄牛、犀、象、武魄、金、铜、华布"
为了证明并非直到刘备时期才开始有矿产贸易,便找了一下相关史料
【关于矿产】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
,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西南去洛阳七千里,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
州郡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中略)..
哀牢人皆穿鼻儋耳..(中略)..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
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华,绩以为布,幅广五尺,絜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
然后服之。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水精
、琉璃、轲虫、蚌珠、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
《华阳国志.南中志》:
"(汉)明帝乃置郡,以蜀郡郑纯为太守。属县八。户六万。去洛六千九百里。宁州之极西
南也。有闽濮、鸠獠、僄越、裸濮、身毒之民。土地沃腴,宜五谷。出铜、锡、黄金、光
珠、虎魄、翡翠、孔雀、犀、象、蚕、桑、绵、绢、采帛、文绣。又有貊兽,食铁;猩猩
兽,能言,其血可以染朱罽"
【关于贸易】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永初元年,徼外僬侥种夷陆类等三千余口举种内附,献象牙、水牛、封牛。永宁元年,
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
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华阳国志‧卷十》:
"《范史‧禅传》作:“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天子与公卿观之"
此外自然少不了远近驰名的蜀锦
参考rockocean大的 #1H8n4weg Re: [闲聊] 南中对蜀汉重要性大吗?
==
史记记载 张骞出使西域时 他在大夏国(一个位在中亚的马其顿希腊化国家 后被贵霜和
安息瓜分)的市场看到四川蜀地出产的布和竹杖 当地人跟张骞说这些货物是从身毒(即现
在的印度)运来的 因此张骞回国后向武帝报告 他判断从四川西南方向出发 可以绕过匈奴
出没的西域 直达月氏(后来的贵霜帝国)占据的印度北部
当时汉武帝也打算要平定南越国 便派大军降伏了夜郎国后借道南下攻打南越国 顺便派了
将军平定西南夷 在当地设立郡县 大力扩建了连通印度和中南半岛的通路并更名为西南夷
道(茶马古道前身) 东汉时位在现今滇西缅北的哀牢国内附 便在当地增设了永昌郡 征收
关税 向外输出蜀锦及茶叶 向印度及中南半岛诸国进口象牙 龙涎香 珍珠 珊瑚 玳瑁等
珍宝 从此西南夷一带往来商贸发达 人民富裕
==
上面的史料,节录重点于《华阳国志‧南中志》:
"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见邛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得之”身毒国
,蜀之西国,今永昌徼外是也"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同卑溼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
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
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当然从蜀地贸易到天竺,可以不选择永昌->缅甸->天竺的路线
而改绕凉州->新疆->大夏国->天竺一大圈
但果真如此的话,自然也就不必还特地从大夏国跑去天竺交易邛竹、蜀布
直接在途经大夏国时,就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得到邛竹、蜀布了
asdf95大在战史版 #1NQGjdX6 (Warfare) 蜀汉的根本国策..也提过:
==
蜀地本身即为巨大销货市场,因此刘巴第一件事就是稳定蜀地的经济,之后诸葛亮东和
孙吴、南征诸蛮,除了政治外交军事上的需求外,最重要是打开外销市场,孙吴自不待
言,南方诸蛮坐拥大量矿产,并且连接南方对外道路不管是交阯、骠国、身毒,皆要从
云贵出发,自然要确保稳定
==
有了矿产贸易的支持后,我们再回头看最前面列举的南中人口
参考age317大 #1EyTiL7o (Warfare) Re: [问题] 东汉为何弃守西北领土
==
对于这些编户极少的边郡,当地的税收远不足以支付
郡政府的开销,透过这些边地与外部世界的往来又极少贸易利润(因为通常胡人的
生产力低落,没啥汉人想要的商品),反而是中国(西汉)为宣扬国威、厚往薄来的
洒钱行动(注意,此跟明清的朝贡贸易完全不同),这样的赔本生意本来就很难做
下去。此时边郡唯一有赚头的买卖,大概就是人口买卖与人口掠夺的生意,边郡
的有力者(汉人豪强、豪族或中级官员)靠着与官府勾结(郡县的大小吏员都是本地
人)或者本身即代表官府的力量,以低价强买郡内与郡外的胡人与番人,或者用更
省钱的方法,直接以自身的军力或官府的军力掠夺番人,然后再转手以高价卖到
内地,赚取暴利,这也是汉朝能够维持十分之一奴隶人口的原因。
==
相较西北,西南因为矿产贸易的价值不小,因此需要保留人力来开发当地
以致人口买卖与人口掠夺到内地的情况,应该比较不会发生,于是乎人口就多了起来
可靠的证据还有《华阳国志.南中志》:
"及晋,县四,廖本注云“当作八”户五千。《晋书‧地理志》牂柯郡“县八,户一千二
百”。据《太康簿》也。此系用尹奉降蜀时簿。时蜀民南流者多,故四县户增"
果然有利可图时,就少不了会有人依附
【结论】
永昌郡早在东汉初期就有采矿的纪录,也在东汉中期就能经由缅甸西南而通大秦
甚至早在西汉就透过商人而跟天竺有邛竹、蜀布的往来
可见有矿产有贸易,让南中并未如某些人刻板印象一般的荒凉
回应最前面,要永昌郡到西元140年时达到189万人口,并非天方夜谭的理由:
1.去翻《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会发现,一堆自忖打不赢东汉政府军的西南夷
,每隔几年就会率众来降附(关于这点的史料太多,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这当中
可能也会有部份往汉境(本文为永昌)迁徙...累积久了也是很可观的
2.有矿产 & 贸易兴盛的加持
3.永昌郡土壤肥沃,绝对不是什么不毛之地
4.汉朝一向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所以很可能面对南蛮诸夷的侵扰,也是如此?
对匈奴、羌的不乏史料佐证,但对西南夷的,在下目前只找到下列几样:
一、《华阳国志.南中志》:
"永昌郡,古哀牢国..(中略)..(汉)孝武时,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耆,置嶲唐、
不韦二县。徙南越相吕嘉子孙宗族实之,因名不韦,以彰其先人之恶"
同样的事情亦记载于《水经注》《卷十九》《渭水》:
"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置为永昌郡,郡治不韦县。盖秦始皇徙吕不韦子孙于此,故
以不韦名县"
二、《华阳国志.南中志》:
"晋宁郡,本滇国也。旧作益州。元鼎初置吏,分属銮柯、越嶲。汉乃募、徙死罪
及奸豪实之..(中略)..郡土大平敞,原田多长松皋"
再参考前述之:
"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中略)..显宗以其地置哀牢、博南二县,割益州郡
西部都尉所领六县,合为永昌郡"
推论出
(1).有一部份被迁徙过去益州郡的百姓,可算在永昌郡的人口里
(2).永昌郡至少有一部分是可耕的农田
相信一定还有很多关于南中,无论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史料,是小弟所未知的
还望版上先进不吝补充,大感谢!
作者: age317 (望断天涯)   2017-02-09 11:33:00
H大似乎想论证东州可至南中开垦,但南中有经济效益,不代表适合数万北方人移居,东州人听到要移去瘴疠和袄热的南中,大概立刻造反,而且南中到四川的交通很差,对刘焉利薄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2-09 15:34:00
爨氏政权也在那附近活跃了很久一段时间!
作者: age317 (望断天涯)   2017-02-09 19:53:00
跨纬度的长距离移民,除非极大的政治号召或压迫,在古代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就把政治号召力用到极限,而东州人逃到蜀地时,没有像百多年后的流民组成坞堡,故无流民帅组成的"坞主"和"行主",这样的政治领导力,所以东州人到南中拓荒的机率接近零,荐阅"枪砲病菌与钢铁"
作者: thanks123 (123)   2017-02-09 20:39:00
感谢age大推荐的好书。
作者: Landius (原来我是漆原派啊)   2017-02-10 11:08:00
就连诸葛亮南征之后,南中也是半自治状态,诸葛亮应该是确保指定带头的人可以帮蜀汉维持物资与交通网.
作者: bilice   2017-02-10 16:48:00
孔明是把北伐当最优先。不然他可以学东吴屠杀山越来实边疆用简易类比:蜀汉是英国殖民模式,一切行动都是为北伐服务东吴是法国殖民模式,把人杀光或变奴隶。把地方内地本土化
作者: bulank (布兰克)   2017-02-10 22:40:00
请问bi大 有无日本殖民模式的 @@
作者: kmhmobov (我说大业你说ya!)   2017-02-10 23:49:00
英日殖民模式就满类似的呀~
作者: KittyGod (凯蒂大仙)   2017-02-12 11:15:00
蜀中百姓被诸葛亮压榨?
作者: KiSeigi (Kuroda.K.Masamura)   2017-02-12 17:28:00
蜀人被压榨还想帮他立庙是有多M 不考虑前因后果的话(误)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2-12 18:01:00
中正纪念堂表示: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7-02-12 19:48:00
立庙的蜀人可是当地士绅,不是平民老百姓、
作者: kmhmobov (我说大业你说ya!)   2017-02-12 21:36:00
我是不晓得为什么“各求为立庙”就一定是士绅干的啦 至少“百姓巷祭 戎夷野祀” 听起来就不那么士绅了吧?
作者: want150 (张氏的大号令)   2017-02-13 07:59:00
中正纪念堂是当时行政院治丧委员会盖的诸葛亮是百姓自发性祭祀的
作者: RichardIII (我没谋杀我姪子!!!!!!!!!)   2017-02-15 13:24:00
暴民不意外 永远反诸葛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7-02-15 13:40:00
某些人也是永远在造神诸葛,不意外!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7-02-15 17:05:00
南中最好不要想移垦,那会加剧冲突,看看明清两代在西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以诸葛亮放生式的养法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作者: boman (暴 民)   2017-02-16 13:41:00
地方事务不是统治阶层的士绅出声是那个,.他们无关的也不可能上达到中央.
作者: kmhmobov (我说大业你说ya!)   2017-02-16 20:01:00
“各求为立庙”你要扩大解释ok啊 至少要附上一些史料佐证吧?想当然尔那也只是你的想当然尔
作者: age317 (望断天涯)   2017-02-17 22:02:00
其实我看不懂原PO给我的问题,也没有心力查华杨国志XDD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