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三国] 三国志弱小君主武将补充包:陶谦

楼主: colamonster (可乐怪)   2016-11-18 17:23:52
※ [本文转录自 Koei 看板 #1OBiYTM8 ]
作者: colamonster (可乐怪) 看板: Koei
标题: [三国] 三国志弱小君主武将补充包:陶谦
时间: Fri Nov 18 17:23:38 2016
很久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介绍陶谦的长文,
那篇文大约也算是我正式踏入较深度的三国历史研讨的开始吧。
不过现在回头看那篇文的话....结构错乱且错误百出,
所以还请大家一定不要去找来看。 orz
如果把正史跟民间创作合起来看,陶谦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
因为基本上记载他的文字基于自己本身的需要,都将他的形象或好或坏的扭曲掉;
也因此将扭曲的部分还原后,陶谦也许会是跟我们一般的认知最为不同的人物之一。
大家比较熟悉的大概都是二次创作上的陶谦吧。
从《演义》定下了“仁君”这个形象后,陶谦在二创上的形象就没有太大的变动过,
基本上都是留着一把白胡子的圣诞老公公,遭遇无妄之灾的好人;
他跟公孙瓒算是因为《演义》而形象大幅美化的人,
不过就公孙瓒来说是被漂白,对于陶谦又不太一样了。
正史上的陶谦则可以用姚范的一句评语作结:“恭祖竟无一毫可取,似不必立传”,
记载于史书上的曹操的敌人,其实都多少会写些过人之处,或是出彩的表现,
即使董卓或吕布也不例外。只有两个人是完全没好话的,一个是袁术,另一个是陶谦。
但比起袁术真的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裴松之语),陶谦在〈魏书〉的形象这么差,
就难免让人想到曹嵩被杀事件的影响。
曹嵩之死可以说众说纷纭。
从直接下手的凶手(张闿、陶谦别将、陶谦亲自派人下手),
到动机(贪财说、曹操与陶谦结怨说),甚至案发地点(泰山、瑯琊)都有不同的说法,
但基本上可以肯定的是跟陶谦脱不了关系。再加上后面又发生惨绝人寰的徐州大屠杀,
所以〈魏书〉或为曹操报老鼠冤、或为徐州大屠杀转移焦点,就一口气把陶谦黑了个饱,
以至于采用《三国志》作为基础史料的《后汉书》也跟着这么写,
现在要找对陶谦有利的史料,竟然要散见裴注引用的〈吴书〉──
之所以说“竟然”,是因为陶谦对孙吴诸人,从小霸王到张昭、吕范,都不能算友善,
但末了写他好话的是〈吴书〉,帮他做墓志铭的是张昭,说起来还满讽刺的。
所以陶谦这个人的形象其实经过史书跟二创的两次扭曲。
史书为了回护曹操,把他抹黑;民间创作因为讨厌曹操、喜欢刘备,又将他漂白。
在这双重扭曲之下,大家其实很难注意到陶谦一些实际的人格特质:
比如说他的个性实际上是刚正不阿带点刚愎自用,其实是很军人性格的特质;
比如说他早年是“以不羁闻名乡中”、十四岁就“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战”,
活脱是一个带点霸气的8+9领导人幼年形象(就是跟刘备这种的有点像);
比如说他当过张温的军事顾问(参张温军事),随同讨伐边章、韩遂,
后来也是以讨伐黄巾的军功领徐州,实际上在军事上有他的一手;
比如说徐州在他的领导下,曾经是东方一大强国。....欸?
没有错,陶谦曾经很强。
基本上〈魏书〉不得不承认的一件事是,徐州曾经很肥,富到流油,
虽然〈魏书〉后面会继续骂陶谦一堆坏话,好像这些都跟陶谦无关,
反而是陶谦把这局面搞坏似的,
但是“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这件事,
确实是在陶谦担任徐州牧时发生的。还有别的证据可供证明:还记得专业卖队友的笮融吗?
他一次要花以亿计的地上佛国、乃至于他翘头时“男女万人、马三千匹”的经济实力,
(尤其要注意马三千匹这个数字,这对不是处在河北产马区的诸侯,是一笔大数字)
从哪来的?就算是他贪污所得,徐州也得有这个财富给他贪才行。
有此雄厚的经济基础,加上陶谦身为丹阳人的地缘关系,得以组织丹阳兵为己用,
陶谦的影响力,最远时可以南达吴会、
(陶谦曾经介入吴郡太守许贡要杀前太守盛宪的事件中)
北抵泰山、西至濮阳,
(陶谦对于泰山郡的攻略、甚至打到东郡、任城是曹陶大战的真正导火线)
是货真价实的东方强国。甚至〈吴书〉里有一则记载,老曹要动手打陶谦了,
但又畏惧陶谦的强盛,先请朝廷下诏天下罢兵,来个软方法,
结果陶谦硬是不理,曹操才硬著头皮上阵──虽然这则记载的问题在于曹操当时没有拥戴
献帝,无从下诏,但是他对曹操跟陶谦的强弱判断,
从别的史料旁证来看,有一定的可信度:
曹操出征前,将全家老小都托付给张邈,一副要立旗的样子,
回来见到张邈,相对抱头痛哭。这一仗,老曹打的也不轻松。
从此还可以解释一个问题:曹操为什么要搞徐州大屠杀?
曹嵩之死不过是个大义名分,曹军虽然有屠城的纪录,
但搞到“泗水为之不流”,连传统史书都觉得太过、需要隐晦或谴责的大屠杀,
曹操平生也就这么一次而已。
我认为曹操是有意识地摧毁徐州经济,而变成以大屠杀形式呈现的焦土作战。
曹操攻打徐州一共两次,第一次先在彭城大战,击败陶谦后就地就开始屠杀,
杀到“泗水为之不流”;然后东进,本来想直取陶谦大本营东海国,但无法攻克,
转而南下下邳劫掠,刚好当时的下邳相笮融很配合的跑路了
(顺便把广陵抢个一空,这搞不好是广陵未遭曹操毒手的一个很讽刺的原因)
曹操攻入空虚的下邳南部,继续大抢特抢,把路过的取虑、夏丘、睢陵屠成鬼城,
这时候陶谦向田楷(刘备)与孔融求援,援兵开始聚集,
曹操见好就收撤回兖州。基本上曹操就是以我就算没法击破你主力也要把你家田都抄光,
第二次攻徐也是同样的法则,这次他不选择已经被屠掠过一次的彭城、下邳、广陵三郡,
改从泰山攻打瑯琊、东海,在郯县打爆曹豹跟刘备之后马上又在襄贲大屠杀一次。
这对陶谦的打击非常见效,徐州从“谷米封赡”变成“世荒民饥”(〈先贤行状〉),
尽管陶谦在这两次攻徐中实质上没有失去任何领地,仍使得他绝望到想要逃回丹阳养老。
不过恰好吕布开了老曹的后门,让陶谦还有能把刚出炉的山芋丢给刘备的空暇。
接下来就要开始介绍本次陶谦的补充武将了。
在这边想先提一下曹豹,不是要捧这位有多强,而是也不应该像KT设定的这么弱....
身为丹阳兵的主帅,又是陶谦的主将之一,虽然没啥可参考的战绩,
但大概也不会太废。现在这副鸟样跟得罪三爷应该有很深的关系。 XD
曹豹所带领的丹阳兵,底下有中郎将许耽、司马章诳,
陶谦还有一名被曹仁打飞的别将吕由,皆事蹟过少,故不列。
阙宣
统40~69 武50~69 智30~59 政0~29
这一位虽然记载十分简短,但很有意思。
大致上史书都是写,他是下邳人,自称天子,
陶谦一开始跟他合作,后来把他杀了吞并其部众。
虽然一部分的意见认为这条是抹黑,因为陶谦多少算有气节的人,
怎么会跟自称天子的乱贼合作云云,但老实讲以陶谦本来要鼓动朱儁去对抗李郭政府,
发现朱儁不买单后马上转为上贡李郭政府“勤王”的态度来看,
他对汉室不汉室也许没这么大兴趣。回到阙宣身上,这位有意思的地方在于,
陶谦跟他的合作,主要是在攻略泰山郡的行动上面,而陶谦把手伸往泰山郡,
又是跟老曹起冲突的主因,这就让阙宣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现有的史料不足,很难说这位下邳天子到底在曹陶冲突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但是如果要运用在二创上,想必会是不错的素材吧。
赵昱
统20~39 武10~39 智60~79 政70~79
基本上就....好人好事代表,兼笮融的第一号受害者。
跟张昭张纮关系都不错,在张昭因为不甩陶谦的任命,而被陶谦抓起来扔进大牢的时候,
有出手营救过张昭。他被笮融害死后,他的后事则由张纮代为料理。
虽然史书上把他当作陶谦的罪名之一,说陶谦故意疏远他把他外调,
但是那个广陵太守的来由是赵昱劝陶谦上贡李郭政府,作为利益交换陶谦得到徐州牧,
赵昱也跟着被封广陵太守,更像是赏赐而不是贬谪,再说他说的话陶谦基本上也都听。
顺便说一句,史书给陶谦安的一条罪名是迫害名士,这事是有,
但考诸史料,应该是因为当时来自南方袁术与孙策的压力,
迫使陶谦对领内的士人做大清洗。
吴敦
统60~75 武50~75 智30~59 政20~39
尹礼
统55~70 武60~70 智20~49 政20~49
泰山军的剩下两员。比起臧霸跟孙观,他们的事蹟算是比较少的,
尹礼是稍微多一点,但....并不是什么很露脸的事蹟。 XD
洞口之战里本来碰上台风+张辽大败的孙吴军,靠着全琮跟徐盛扳回一成,
斩杀魏将“尹卢”。而尹礼的小名,就叫做“卢儿”,所以此尹卢很可能就是尹礼。
泰山军在这次战役的损失,可能也变成臧霸最终被追回军权,摆到中央养老的契机。
至于吴敦在投降曹操封完官之后就真的消失在史书上了,要不是《演义》有提他,
为了凑齐泰山军的前提下,本来他也不应该入列的。所以孙观的老哥孙康也因此原因不列。
昌豨
统65~79 武60~79 智40~59 政10~39
把昌豨分开来提,是因为他既属于泰山军,却又不属于臧霸那一伙。
他是泰山诸将的一员没错,但当臧霸脱离陶谦组成泰山军时,昌豨不在其中;
当泰山军集体投降曹操封官封侯时,又没有昌豨的一份。
这也可能是昌豨跟泰山弟兄分道扬镳的关键,
当建安五年刘备在徐州对曹操竖起反旗的时候,
昌豨也反叛加入刘备的阵营。刘备被打败到官渡之间昌豨的动态不明,
可能是参加青州战线与袁谭一起对抗臧霸;官渡之战后昌豨被张辽说降,
在曹操平定冀州期间又再度反叛,而被于禁所攻灭。
《后出师表》称曹操“五攻昌霸不下”,要不是碍于他的史料太少,
也许会意外的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吴范
统40~59 武20~39 智70~89 政60~79
这位老实讲是列好玩的,真伪存疑,还望有高人帮我解惑,他怎么会跑到这边来 XDDDD
吴中八绝之一,孙吴的铁板神算军师,
算过刘表身死、算过黄祖被抓、算过刘备得益州,也算过擒关羽。
早年曾经被举荐至洛阳,但是因为世道太乱而受阻。....那,他怎么会跑到陶谦底下来的?
原因是提及赵昱的史料谢承《后汉书》有一句:
徐州牧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略)
名字,籍贯都对。他为什么会在徐州,可能是因为去京都的途中道阻,暂居徐州;
为什么会是扬州从事,又可以被陶谦使唤,可能是被投靠陶谦的扬州刺史陈瑀所聘。
但老实说,还是只能存疑。此吴范是不是彼吴范,除了名字跟籍贯,没有确切证据。
所以,就权充谈资吧?(汗)
特别加映:
应劭
统50~79 武50~69 智60~69 政60~79
泰山太守。他并非陶谦的部下,但是跟陶谦有颇深的渊源,故特别列入。
统武给的较高,是因为他曾经打跑过三十万入境的黄巾军。....是真是伪就不计较了。:P
身处几大强国(袁绍、陶谦、曹操)的夹缝中的太守,
他的应对方式就是当个机灵的尚书大人,
既可以跟陶谦一起联名上表,又可以听曹操的命令护送曹嵩。
──但偏偏就护送曹嵩这件事搞砸了,一次把曹操跟陶谦都得罪光了,
落荒逃到河北投靠袁绍,就这样死在北方。除此之外,他也是汉仪的重新整理跟制定者。
既然都提了应劭,最后就顺道提一下张闿吧!这位也很有意思,活生生的残兵组织。
他是杀害曹嵩的凶手主要提名人,动机是为了贪财,干完这一票之后他就跑去投靠袁术;
但不知道是不是杀害曹嵩后这方面的才能开花结果了,
之后袁术又派他去暗杀陈王刘宠及陈相骆俊,皆得手。
跟阙宣一样,他是记载虽然少,但所涉及的事件都很有意思,
运用在二创上会是很有趣素材的人物。
以上就是这次的弱小武将补充包,希望各位喜欢。
作者: bilice   2016-11-18 17:34:00
公孙赞大破黄巾后,周围势力都能在黄金恢复前扫荡巾。最后被曹操捡便宜我欣赏陶谦大于孙坚。不把百姓当人的军阀太多
作者: a7v333 (蠢与穷)   2016-11-18 17:49:00
推。 张闿武力看来可以给更高
作者: liuyushyr (数字先生)   2016-11-18 17:54:00
下一篇就是公孙赞了吗?
作者: UshioKai ((((′‧ω‧‵))))   2016-11-18 18:11:00
想到孔伷、刘岱 玩三九群雄剧本 这2个npc都撑不到半年w
作者: s90188 (s90188)   2016-11-18 18:51:00
陶谦跟曹操打大概是五五波,连跟刘备求救的时候大概也是如此,只是演义要把曹操黑掉就把陶谦写的很废了XD
作者: Hartmann (银之朔风)   2016-11-18 19:39:00
作者: Voony (Find way Home)   2016-11-18 19:43:00
作者: liuned (小道)   2016-11-18 19:51:00
张闿:嗨
作者: icelocker (野渡无人舟自横)   2016-11-18 20:10:00
作者: lai35700 (想找回心动)   2016-11-18 23:54:00
推~ 蛮有意思的~
作者: bbbjjj (wind)   2016-11-19 20:09:00
作者: weizxcvb (XD)   2016-11-20 21:21:00
作者: time3Q (缘分落地)   2016-11-20 23:07:00
作者: shevchenco (冬肥)   2016-11-21 01:51:00
感觉好几个弱小君主都有实力,但是却都被老曹辗过去了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6-11-21 02:22:00
不知"遣精兵三千"助讨乱搞的董卓(资治通鉴) 算不算写他好话
作者: gfneo (gfneo)   2016-11-21 09:30:00
作者: siliver (奶茶猫~~号:)   2016-11-21 11:41:00
有实力是一回事,能把他们辗过去的曹操更有实力啊 XD
作者: demon5232 (Mendokuse)   2016-11-21 12:18:00
老曹也没到碾过去吧 他也是打得挺辛苦的...
作者: ww (刘文听)   2016-11-23 16:37:00
后面会有孟获或雍闿吗
作者: Yshuan (倚絃)   2016-11-23 17:23:00
区星好像有几代有做成君主 低政治也很痛苦 XD
作者: joey760928 (J.L.)   2016-11-25 13:11:00
三11还三10好像就有区星之乱剧本
作者: KittyGod (凯蒂大仙)   2016-11-27 11:08:00
狂曹每个都赢一点点 但累积起来就不得了徐州殷富 南阳百万 感觉军阀互战比东汉本身政权的烂更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