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孙权其实是孙武的后代,怎不以此作宣传?

楼主: calebjael (calebjael)   2013-07-12 00:14:24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铭言:
: 也就是因此﹐变成自古有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其实是曹操(甚至有认为就是孟德新书﹐
: 这种说法认为晋朝不喜欢太宣扬曹操﹐因此将孟德新书附会古人称为孙子兵法。)
: 就是因为曹操之前有孙子八十二篇并失传﹐曹操之后有孙子十三篇并传世。
: 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两部不同的书(其实也确实有不同。XD)
: 认为作者是孙膑的说法也是这样﹐即认为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八十二篇﹐然后失传了﹐
: 传世的十三篇是孙膑的孙子兵法。所以认为作者是孙膑。
: 而认为作者是孙武的﹐就认为八十二篇和十三篇作者都是孙武﹐
: 十三篇不过是曹操删改出来的简略本。
: 最终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出土﹐才最终証明认为作者是孙武的观点﹐才是对的。
顺便补充一下﹕关于"孙子兵法十三篇"(以下简称"孙子")作者的争议﹐
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一千多年﹐在宋、明时代﹐甚至认为作者不是孙武的更为主流。
他们有几个有趣的论点﹐当然今天来看﹐一些论点未必还能成立了﹐
(所以以下列出项﹐为古人观点﹐与我无关。XD)
不过还是蛮有意思的﹐而且不得不承认﹐在千年中说服力很强﹐
列出部分以供一看﹕
一﹐"史记"虽有记载孙武帮吴王阖闾伐楚﹐但"左传"中没有提到孙武﹐
故认为是民间传说把后世孙膑神仙化到春秋时期帮助伍子胥﹐
然后司马迁写史时﹐误以为有两个孙子、两部兵书。
二﹐"孙子"中有"矢弩"之称﹐但弩被认为是到战国时代才发明的。
(现代西方也认为弩是战国时代发明的﹐但现代也有人反认为孙子兵法有提到﹐
所以弩必定是商周就发明了。)
三﹐"孙子"中提到的"谒者"、"门者"、"舍人"这些官职﹐是战国时代及之后才出现的。
四﹐春秋时代的大战不过几百乘战车﹐战国之后才会出现"孙子"中所说的
"驰车千驷"、"带甲十万"这些情况。
五﹐吴、越相攻﹐是到了吴王阖闾称霸之后﹐阖闾、夫差两代﹐与越王勾践之间﹐
(勾践元年﹐阖闾伐越﹐勾践以勇士自刎阵前﹐吴兵大奇﹐越遂破吴﹐阖闾伤重而死)
但在"孙子"中却提到吴越相攻伐(虚实篇"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
六﹐春秋时﹐文武官员尚未严格分工成将、相﹐卿大夫都是出将入相不分。
而且常常是主君亲征。不存在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从"这句话的背景。
七﹐战国之后﹐"君"、"主"才通用﹐此前"君"主要是臣子称呼国君﹐
"主"主要是下属称呼主人(适用于卿大夫家的家臣称呼卿大夫)﹐
而在"孙子"中﹐就常用主而非君﹐如"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作者: siliver (奶茶猫~~号:)   2013-07-12 09:23:00
推.
作者: neptune317 (薨)   2013-07-12 12:48:00
虽然真有孙武作孙子兵法其事,也可能因为传抄错谬或刻意编修,导致百年后用字不同,还有我印象中,吴越春秋算是战争变革的发端,在那之前罕有大规模上万人的军队
作者: Casval (卡斯巴尔)   2013-07-25 15:08:00
"国家安危之主"的“主”字应指“关键的人事物”而非"国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