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西凉、南徐的由来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4-10-12 02:11:00
※ 引述《chordate (にんきもの)》之铭言:
: 正好在别版有人提到三国演义中的“西凉”
: 其实“西凉”这个地理名词,和“南徐”类似,
: 都不是属于三国时代的地名,而因三国演义而为人熟知
: 想必很多版友都听过西凉铁骑
: https://imgur.com/WWjplWw
: (吕布:我一个并州人怎么也被画进去了?)
: 先附一些背景知识,建安18年(214年),曹操把天下州郡改成九州
: 这其实是建安9年曹操复九州的旧议重做,目的就在于把曹操的冀州牧辖区大幅扩大
: 当初是被荀彧劝下来的
: 或说太祖“宜复古置九州,则所制者广大,天下服矣。”太祖将从之,彧言曰:“若
: 是,则当得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所夺者众。前日公破袁尚,禽审
: 配,海内震骇,必人人自恐不得保其土地,守其兵众也;今使分属冀州,将皆动心。且人
: 多说关右诸将以闭关之计;今闻此,以为必以次见夺。一旦生变,虽有善守者,转相胁为
: 非,则袁尚得宽其死,而袁谭怀贰,刘表遂保江、汉之闲,天下未易图也。愿公急引兵先
: 定河北,然后脩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
: ,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太祖遂寝九州议。
: 建安18年时曹操已经打败马超,袁尚、袁谭、刘表这些人早就都不在了
: 刚好荀彧也死了,所以就顺利改九州了,这点赵翼有详述。
: 而凉州在这波改九州的过程中就不见了,被并入雍州
: 献帝起居注曰:“建安十八年三月庚寅,省州并郡,复禹贡之九州....
: 省司隶校尉,以司隶部分属豫州、冀州、雍州。省凉州刺史,以并雍州部,郡得弘农、京
: 兆、左冯翊、右扶风、上郡、安定、陇西、汉阳、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西郡
: 、张掖、张掖属国、酒泉、敦煌、西海、汉兴、永阳、东安南,凡二十二郡。”
: 所以法正在跟刘备讲说打汉中的好处时,东汉朝廷其实只有雍州而无凉州
: 法正却把雍、凉并称,大概是用东汉光武帝时的行政区划,把雍州拿来代称关中?
: 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
: 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偪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
: 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
: 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
: 不可失也。”
: 后来曹丕即位的时候,又把雍州重新分出凉州、秦州
: 晋书地理志:
: 后汉光武都洛阳,关中复置雍州。后罢,复置司隶校尉,统三辅如旧。献帝时又置雍州,
: 自三辅距西域皆属焉。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分陇右为秦州,改京兆尹为太守,冯
: 翊、扶风各除左右,仍以三辅属司隶。
: 然后秦州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就废掉了,
: (秦州)案《禹贡》本雍州之域,魏始分陇右置焉,刺史领护羌校尉,中间暂废。
: 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
: 所以曹魏的西方行政区划就变成同时有雍州、凉州存在。
: 1.西凉这个名词,个人查找的的结果,
: 最早出现似乎是在,桓冲上表请求趁著苻坚攻前凉时北伐的文章中。
: 氐贼自并东胡,丑类实繁,而蜀汉寡弱,西凉无备,斯诚暴与疾颠,只速其亡。
: 然而天未剿绝,屡为国患。臣闻胜于无形,功立事表,伐谋之道,兵之上略。
: 况此贼陆梁,终必越逸。北狄陵纵,常在秋冬。
: 确实比三国时代晚了快100年。
: 十六国时期,存在李暠建立的“西凉”政权,但是他们自己肯定是不会叫自己西凉,
: 而是叫“凉”。
: 然而“西凉”在北魏已渐渐成为一个凉州地区代称
: 所以拓跋焘灭北凉(这是国名)后,已经有西凉音乐的说法
: 隋书音乐志:
: 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
: 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
: 后来查到东汉和帝时,李尤的《笛铭》有
: 剡削长干,二孔修长。□□□□,出自西凉。流离浩荡,壮士抑扬
: (如果这边来源无误的话,那东汉时就有西凉的讲法了。)
: 在南方,南朝齐已知有遥置的西凉州
: (483年)二月辛巳,以征虏将军杨炅为沙州刺史。
: 辛丑,以陇西公宕昌王梁弥机为河、凉二州刺史
: 东羌王像舒彭为西凉州刺史。
: 西凉真的成为一个实置的行政区,则要到西魏的时候了
: (不过只有一个三国时期郡的大小,而且很快就改名甘州)
: 隋书地理志:
: 张掖郡西魏置西凉州,寻改曰甘州。统县三,户六千一百二十六。
: 2.“南徐”一词反而出现早得多,在东晋建立时就有了。
: 是南渡人士的侨置州。
: 是时,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人相帅过江淮,(晋元)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
: 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
: 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
: 三国演义中还有提到南徐“润州”,则是隋朝时才有的地名了,指京口
: 孙权在建安13年到建安16年迁都建业为止,以这里为首都。
: 读史方舆纪要:
: 宋为南徐州治。宋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州。元嘉八年分江北为南兖州,而南徐州独治京
: 口,并置南东海郡。齐、梁因之,《隋志》:“南东海郡,梁改为兰陵郡。陈复曰东海。
: ”以至于陈,京口常为重鎮。隋平陈,州郡俱废,为延陵县。开皇十五年置润州,以州东
: 润浦为名。
补充一点资料,
主要是在说“南徐州”是在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永初年间开始出现的,
《晋书》〈地理志〉里关于南徐州成立的说法有误。
东晋设置侨州的时候,都没有为各个侨州州名前面加上“南”,
而是直接使用原本的州名。
后来义熙年间刘裕北伐,
几个有设置侨州的州原本所辖领域被刘裕攻克收复,
并且在这些收复的领土上重新设立原本的州;
为了不让这些新恢复的州与各个侨州撞名,
于是便在新恢复的州的州名前面,
都加上一个“北”字。
这样的做法,
在郡、县的层级也比照办理。
此后待至刘裕称帝,
刘裕下诏把‘北X’、‘北XX’之类的郡、县名里的“北”字拿掉,
换成在侨郡、侨县名称前面加上“南”字;
虽然史籍记载只说郡县名要这样调整,
但从实际情形来看,
各州的州名也是依据此原则而有所改动。
“南徐州”这个州名的出现,
便是此政策下的产物。
《宋书》〈武帝纪下〉:
 “(永初元年八月)诸旧郡县以‘北’为名者,悉除;寓立于南者,
  听以‘南’为号。”
《宋书》〈州郡志一‧南徐州〉:
 “晋永嘉大乱,幽、冀、青、并、兖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过
  淮,亦有过江在晋陵郡界者。
  晋成帝咸和四年,司空郗鉴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晋陵诸县,其
  徙过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侨郡县以司牧之。
  徐、兖二州或治江北,江北又侨立幽、冀、青、并四州。
  安帝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淮南犹为徐州。后又以幽、冀
  合徐,青、并合兖。
  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 19〈晋书二‧地理志上〉:
   (双引号‘’句子为《晋书》原文,
    双引号‘’后为清代钱大昕的考证意见)
 “‘明帝以郗鉴为刺史,寄居广陵,置濮阳、济阴、高平、太山等
   郡。后改为南兖州’
     按:晋南渡后,侨置徐、兖、青诸州,俱不加‘南’字。
     刘裕灭南燕,收复青、徐故土,乃立北青、北徐,而侨置
     之名如故。
     是时兖境亦收复,不别立北兖州,但以刺史治广陵,或治
     淮阴,而遥领淮北实郡。
     义熙末,乃以兖州刺史治滑台,而二兖始分;然侨立之州
     犹不称‘南’。
     至永初受禅以后,始诏除‘北’加‘南’。……”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 19〈晋书二‧地理志下〉:
 “‘以江乘置南东海、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等郡,分武进立临
   淮、淮陵、南彭城等郡,属南徐州,又置顿丘郡属北徐州’
     按:元帝之世,蔡豹为徐州刺史,镇下邳,豹死而卞敦以
     刺史镇泗口,寻退保盱眙,未闻有南、北徐之分,此一误
     也。
     当时侨立诸郡,或在江南,或在江北,虽非故土,而不加
     ‘南’字。义熙收复全徐,由是有北彭城、北琅邪、北兰
     陵之称。永初受禅,乃诏郡县寓立于南者,听以‘南’为
     号,以‘北’为名者悉除之。而〈志〉谓元、明之世已有
     南琅邪、南东平、南兰陵、南彭城、南下邳、南东莞诸名,
     此二误也。……”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 19〈晋书二‧地理志下〉:
 “‘义熙七年,始分淮北为北徐州,淮南仍为徐州,统彭城、沛、
   下邳、兰陵、东莞、东安、琅邪、淮阳、阳平、济阴、北济阴
   十一郡’
     是时徐州全境俱已收复,分为二州,画淮为界,〈志〉称
     ‘淮南仍为徐州’,可见前此无‘南徐’之称也。……”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4-10-12 10:43:00
推,廿二史考异翻了一下好多地名考证...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4-10-12 16:47:00
元明之世未有惟刘裕篡位前 刘牢之曾"领南彭城内史"抑或东晋初即有 而刘裕只是把未冠"南"的 都给冠上?比晋书早的南齐书:"晋元康元年,分东海为兰陵郡,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寓居江左者,皆侨置本土,加以南名,于是为南兰陵兰陵人也"以上也经过《南史》认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