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之前我联想到的是《三国志‧魏书‧贾诩传》的这段:
: “(贾)诩说(张)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曹操)比征之,一朝
: 引军退,绣自追之。
: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 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 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
: 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
: 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 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
: 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
: 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
: 兵而战必胜也。’
: 绣乃服。”
这一段故事,演义是怎么写的呢?
演义第 18 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且说荀彧探知袁绍欲兴兵犯许都,星夜驰书报曹操。操得书心慌,即日回兵。
细作报知张绣,绣欲追之。贾诩曰:“不可追也,追之必败。”
刘表曰:“今日不追,坐失机会矣。”力劝绣引军万余同往追之。约行十余里,
赶上曹军后队。曹军奋力接战,绣、表两军大败而还。
绣谓诩曰:“不用公言,果有此败。”
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
绣与表俱曰:“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请斩吾首。”
绣信之。刘表疑虑,不肯同往。绣乃自引一军往追,操兵果然大败,军马辎重连
路散弃而走。
绣正往前追赶,忽山后一彪军拥出。绣不敢前追,收军回安众。
刘表问贾诩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败;后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究竟悉如公言,何其事不同而皆验也?愿公明教我。”
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殿,以
防追兵;我兵虽锐,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
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
刘表、张绣俱服其高见。诩劝表回荆州,绣守穰城,以为唇齿,两军各散。
这边演义写的与〈贾诩传〉差别不大,
所增加的篇幅,大多是衔接情节的细节,
以及一些铺垫用的语句,让文章更白话、生动些。
回过头去看〈贾诩传〉的文句,
对话原本就写得相当生动,
与《三国志》中一些内容比较贫乏的传差别颇大!
猜想〈贾诩传〉的前身,
可能就是用类似贾诩个人别传、杂记的文献剪裁而成。
(比如说:‘贾太尉别传’?~~)
附带一提,上面演义里写到张绣军再度追击曹操,
击破曹操军的后军,原本张绣还想继续追赶曹操军,
此时“忽山后一彪军拥出”,才让张绣收兵。
这“山后一彪军”,乃江夏“李通”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