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陈矫传》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16-10-18 17:46:44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陈矫传〉的裴松之注,有一处记载,
: 有助于说明所谓‘曹操本姓夏侯氏?’的问题。
: “婚于本族”,曹操并没有将它除罪化。
: 就通常情理以及曹操的生平作风观之,
: 如果曹操与夏侯惇真是同族近亲,
: (照《曹瞒传》的说法,曹操与夏侯惇两人是堂兄弟)
: 徐宣如此地反复猛捅陈矫的“婚于本族”,
: 等于也是在力捅曹操的阴私痛处,
: 这样一来,徐宣岂有可能没事?
: 所以呢,《魏氏春秋》所载陈矫“婚于本族”之事,
: 恰可侧面证明《曹瞒传》所言‘曹嵩是夏侯惇叔父’之说,
: 并非事实!
: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诸曹夏侯传》篇末说:
:  “夏侯、曹氏,世为婚姻”
: 应该还是理解曹、夏侯两家族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线索吧。
:         
其实也可能是因为“赘阉遗丑”“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又与夏侯家特别亲近,
故而有此传言?
这里顺带引一下《通典‧同姓婚议》的几个案例。
本来是东晋的刘嘏与刘畴家通婚,
当然惹来物议。
于是刘嘏就引经据典地认为他没错。
他所说的其实就是姓氏分化后的问题。
他认为钟姓出自钟离,胡母姓与胡姓都是胡公满之后,
结果复钟单钟复胡单胡彼此通婚没人质疑。
这里他只是这样说,没举例。
另外刘嘏还举了(汝南?)应氏韩氏互婚的例子,
应氏韩氏都是周武王的后裔,而这两家互婚也无人反对。
后面具体举的例子,
是东莱王基(《通典》作王皆)为其子釉(字稚宾)取太原王沈之女。
这两家王姓都是周室之后,
谱第俱存,
结果郑玄的高足王基居然认同这项婚姻。
而据荀崧所云,“于时清谈,尽无讥议”。
刘嘏认为这样说来他与刘畴那家通婚也无不可。
庾蔚之的看法是:
只要祭祀上仍属共始祖,互婚即属失礼。
春秋时鲁昭公娶于吴,
即遭时人讥为失礼(鲁、吴皆姬姓后稷后,但早就分家太多代了),
这点连孔夫子想为其国君讳都没办法。
可是只要另立始祖,例如传说中尧与舜各自分家,
或者改朝换代以后反正那个名义的始祖也没意义了,
那这种情况下虽说传说同祖但共婚不妨。
但要是符合上述条件可是相去代数不远呢?
这里庾蔚之虽没有明说,
可是陈矫似乎符合此例:
理论上陈矫反正在祭祀上算入陈家而非刘家了,
看起来符合已分家之例,
可是他家娶刘颂那家的女儿就合理吗?
由于据说陈矫与刘颂属“近亲”,这就是个麻烦点。
庾蔚之认为,
《礼》云:“六代亲属竭矣”,似乎是个判准。
可是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
他认为“古人数易姓”,
表面上看来不同姓却难以弄清楚是否非亲,所以一定得弄清始祖。
可是后来人不再易姓,
庾蔚之似乎是觉得:规定简单明了最好,省得一堆人想钻漏洞。
因此他本质上还是不赞成同姓通婚。
如果依照这些讨论来看,
1.王基与王沈彼此通婚,当时人并没有反对。
2.但陈矫与刘颂(?)两家通婚却惹起争议。
有可能那个时代还有第二个判准是亲等关系?
也确实如板大所说,
无论是何者,诸夏侯曹彼此互婚都可能引起争议,
可是看起来是没有。
也许还是顶多只能解是为这些夏侯家与曹操是乡戚之谊,
《曹瞒传》所云是太过了?
作者: Makucy (承先启后)   2016-10-21 01:31:00
推!我真是抛砖引玉阿!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