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板上po过演义里所说的麋竺遇火神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原型出自〈麋竺传〉裴松之注引干宝《搜神记》。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竺尝从洛归,未达家数十里,路傍见一妇人,从竺求寄载。行
: 可数里,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
: 见载,故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
: 可驰去,我当缓行,日中火当发。”竺乃还家,遽出财物,日中而
: 火大发。
上面是〈麋竺传〉裴松之注引干宝《搜神记》的故事,
情节比较简单。
故事中的“妇人”是“天使”,
大概是“天”帝的“使”者的简称吧。
(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背上有翅膀那一型的“天使”)
这里的天使之所以把天机告诉麋竺,
是因为“感君见载”,谢谢麋竺给祂搭便车。
当然也可以自行解释说这可能是天使起意考验一下麋竺是什么样的人。
蛮好奇的是:这位天使究竟收到的是什么样的指令呢?
这样先跟麋竺爆雷,行吗?
还是说,天帝本来就是命令天使测试一下麋竺,
换句话说,天帝授予天使一定程度的裁量权?
: ─────
: 《三国志‧蜀书‧麋竺传》裴松之注有引用了《搜神记》的这个故事。
: 《三国演义》第 11 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一开头,
: 也根据上面这则记载铺陈了一段关于糜竺这个人物的介绍:
: 却说献计之人,乃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
: 世富豪。尝往洛阳买卖,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竺
^^^^^^ ^^^^^^ ^^
: 乃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坐。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
^^^^^^^^^^^^^^^^^^^^^^^^ ^^^^ ^^^^^^
: 视。行及数里,妇人辞去;临别对竺曰:“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
^^
: 奉上帝敕,往烧汝家。感君相待以礼,故明告君。君可速归,搬出
: 财物。吾当夜来。”言讫不见。竺大惊,飞奔到家,将家中所有,
^^^^^^^^
: 疾忙搬出。是晚果然厨中火起,尽烧其屋。竺因此广舍家财,济贫
^^^^ ^^^^^^^^^^^^^^^^^^^^
: 拔苦。后陶谦聘为别驾从事。
^^^^
演义把故事改写得更仔细,
也更强化了火德星君/天使对麋竺网开一面的道德理由。
不仅只是因为麋竺让火德星君的化身搭便车,
重点更在于麋竺的正直品格。
火德星君的化身不只是《搜神记》所说的“妇人”而已,
而且是位“美妇人”!
若要套现在常见的讲法,这个化身是位正姐!
正姐的请求是“同载”,也就是一起坐车。
麋竺答应了,而且这辆车是麋竺的,
若麋竺采取一起坐车的方式,也没什么不合理:
车本来就是麋竺的嘛,没理由反客为主、让别人坐而自己走。
何况正姐也是“求同载”呀,麋竺与她同坐也只是顺应对方要求而已。
要主张“正当理由”那可有的是。
但是,正直的麋竺可不是这么做的。
麋竺一开始是采取曹洪、赵子龙模式,
把车让给正姐坐,自己双脚步轮用走的。
(回想一下曹洪、子龙让马给谁)
正姐表示:您还是一同坐车吧。
此时麋竺想想:嗯,也是啦,若我坚持用走的,
只怕对方会过意不去,这样也不是很妥~~
于是乎麋竺也答应了,上车与正姐同坐。
演义的铺陈于是乎进入了下一个层次,
虽然只是寥寥数字,但层次依然清楚地区别了出来。
上车与正姐同乘的麋竺“端坐,目不邪视”
就这样同车共载了好几里路。
(其实这边挺有趣,演义原文是说“行及数里,妇人辞去”,
这与《搜神记》说的“行可数里”差不多。
不过,若要增加戏剧效果的话,
把“行及数里”改成‘行及数十里’,
感觉不是更酷吗?
忍耐数十里路都目不斜视/邪视、直视前方,
读者应该会很敬佩吧!)
食色性也,人非圣贤。
演义所说的麋竺遇火神的故事,
让麋竺清楚明白地面对了美色的考验。
而且,麋竺又是“家世富豪”,
有钱而又能临色自持,
演义作者从好几个方面去突显了麋竺的正直品格,
也让火德星君之所以对麋竺手下留情的缘由更具说服力了。
《搜神记》中的天使告诉麋竺祂会中午来,
而演义里的火德星君则说会晚上来。
相较之下,晚上来在情节上是比较顺的,
因为中午就来的话,时间太赶了,
麋竺那么多家当会来不及搬哪!
演义中这段故事的最后,麋竺“广舍家财,济贫拔苦”,
秉性正直的麋竺在为人处世上又突破到了更高的层次,以家财济世。
于是,大概是听闻了麋竺的好名声,徐州陶谦便辟用麋竺为僚属,
使麋竺踏上政治舞台,而有了另一层次的济民可能。
虽然麋竺在三国故事中的表现机会不多,
但演义里让麋竺登场的开头起始,
比很多人物来得令人印象深刻。
: 附带一提,在《三国志》里头,糜竺的“糜”也有被写作“麋”的,
: 显然是两字混用、未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