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麋竺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5-05-19 02:31:04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1)后徐州
:   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谦卒,竺奉谦遗命,迎先主于小沛。建安元年,吕布乘先
:   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
:   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后曹公表竺领嬴郡
:   太守,(2)竺弟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先主将适荆州,遣竺先与
:   刘表相闻,以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益州既平,拜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
:   右。竺雍容敦雅,而干翮非所长,是以待之以上宾之礼,未尝有所统御;然赏赐
:   优宠,无与为比。
:     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叛迎孙权,羽因覆败。竺面缚请
:   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余卒。子威,官至虎
                                ^^^^^^^^^^^^
:   贲中郎将。威子照,虎骑监。自竺至照,皆便弓马、善射御云。
   ^^^^^^^^ ^^^^^^^^^^^^^^ ^^^^^^^^^^^^^^^^^^^^^^^^^^
   麋竺之子“麋威”当到虎贲中郎将。
   麋威之子“麋照”则当到虎骑监。
   蜀汉的当过“虎贲中郎将”的人物,
   在《三国志》里面有被记载到的,
   除了“麋威”之外,还有下面这几位:
    来敏(刘禅登基之后第一个担任虎贲中郎将之人)
    董允(应该是接在来敏之后,以侍中的官衔兼任虎贲中郎将)
    关统(关羽之孙、关兴之子;不知是在何时任此官)
   此外,《三国志‧赵云传》记载:
    “(赵)云子(赵)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这边是现代人的断句,意思是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爵位,
   赵统的官做到“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不过,虽然说东汉时确定是有“虎贲中郎”这样的官职,
   但若赵统只当到“虎贲中郎”,
   那后面的“督 行领军”要怎么解释呢?
   网络上许多说法已经直接把这段话理解为:
    “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而维基百科的“赵统”词条撰写者更仔细,
   附上了清代周广业的《季汉官爵考》作为参考资料。
   有兴趣的板友可以看看维基百科的说法;
   《季汉官爵考》原书前后确切的说法我自己是尚未看到。
   把赵统的官衔理解作“虎贲中郎督、行领军”,
   感觉比较说得通。
   不过,已经有虎贲中郎将掌管宿卫亲兵了,
   若参考东汉制度,虎贲中郎将下面没有再另外设置“督”来统兵,
   因为虎贲中郎将下面所统辖的人员大约就是1000~1500人左右,
   人数并不算多。
   而以蜀汉的规模来推想,宿卫亲兵(或者说是禁军)的人数,
   似乎也不至于大到需要在虎贲中郎将下面再增加干部编制而设置“督”。
   (不过这边没有文献证据,纯是猜测)
   试着猜想看看“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这个官衔是怎么回事。
   考虑到蜀汉常见到有:
    ‘XX督’
    ‘行Y护军’
    ‘行Z监军’
    ‘(某)领军’
   这几类名称的军职(可参考《三国志‧李严传》的裴松之注,板上有贴过),
   推测赵统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
    在某段期间,需要抽派虎贲中郎将麾下的禁军,
    担当在宫禁宿卫以外的军事任务。
    由于“虎贲中郎将”有负责宫禁宿卫的重要职责,
    不能亲自出外统率这支虎贲兵,
    因此增置“虎贲中郎督”来带领这支抽派出去的虎贲兵。
    而因为任务需求,赵统还有“行A领军”的职衔,
    只是这个‘A’在《三国志》里被省略或是漏掉了。
 
    (“行”的意思在此大致可说是临时任命、特殊任命、暂行任命,
     或者说是因某原因执行某职任,字义依具体情况而定)
   上面的推测,有个类似的情况可参考,
   是蜀汉“李恢”的弟弟之子“李球”(也就是李恢的侄儿)。
   《三国志‧李恢传》说:
    “(李)恢弟子(李)球,羽林右部督,随诸葛瞻拒邓艾,
     临陈授命,死于绵竹。”
   蜀汉的羽林军,已经有“羽林中郎将”作为主官了,
   李球所担任的“羽林右部督”,
   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见的蜀汉羽林中郎将下有“督”的编制的例子。
   但是,这边必须要注意李球当“羽林右部督”时的现实情况:
     李球是率兵跟随诸葛瞻与邓艾率领的曹魏大军对战。
   李球既然是“羽林右部督”,合理推测李球麾下统率的应该就是“羽林”兵,
   而他所面临的,正是有着重大军事行动的情境。
     重大军事行动/羽林中郎将的羽林军,
            出现了“督”作为统兵官
   这情况,与前面猜想的虎贲中郎将下面出现了虎贲中郎督的假设情境,
   是不是隐然有所呼应、似曾相识?
   换句话说,李球所担任的“羽林右部督”,
   (以及可能也存在的羽林左部督,甚至是前部督、后部督、中部督)
   颇有可能也是在战时体制下所增置的领兵官职,
   以代替仍需担负都畿、宫廷卫戍任务的“羽林中郎将”率领羽林兵赴外出战。
   由此看来,蜀汉在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之外,
   所出现的虎贲、羽林系统的“督”,
   其性质与一般常置的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可能是有着微妙差别的。
   前面在说“麋威”当过的“虎贲中郎将”,
   那这里干嘛噜噜苏苏地说赵统的“虎贲中郎督”呢?
   (而且还扯到〈麋竺传〉里根本没出现的羽林系统~~)
   其实,目的是想说:
    赵统应该没有当过“虎贲中郎将”。
    赵统当的是“虎贲中郎督”。
    而且,赵统在当“虎贲中郎督”时,
    很可能是在某次军事行动期间,
    所以官衔里还连缀了一个“行(A)领军”。
   然后发现麋竺之子的戏份,被赵云之子抢走了~~
:   (1)《搜神记》曰:
:       “竺尝从洛归,未达家数十里,路傍见一妇人,从竺求寄载。行可数里
:        ,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麋竺家,感君见载,故
:        以相语。’竺因私请之,妇曰:‘不可得不烧。如此,君可驰去,我
:        当缓行,日中火当发。’竺乃还家,遽出财物,日中而火大发。”
:   (2)《曹公集》载公表曰:
:       “泰山郡界广远,旧多轻悍,权时之宜,可分五县为嬴郡,拣选清廉,
:        以为守将。偏将军麋竺,素履忠贞,文武昭烈,请以竺领嬴郡太守,
:        抚慰吏民。”
:   评曰:许靖夙有名誉,既以笃厚为称,又以人物为意,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
:      蒋济以为“大较廊庙器”也。麋竺、孙干、简雍、伊籍,皆雍容风议,见
:      礼于世。秦宓始慕肥遯之高,而无若愚之实。然专对有余,文藻壮美,可
:      谓一时之才士矣。
   “麋照”的“虎骑监”,
   也是个有趣的话题。
   有没有板友有兴趣为大家说说“虎骑监”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