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体重不轻的女姓跑者(BMI=20-20.5来回)
平时 CrossFit 、重训为主,深蹲硬举约 1.3 倍自身体重。
结论:推荐中荣林东亮医师,如果尝试过放松、伸展、加强肌力、调整休息间隔都无解。
在中部或许可以找林医师看诊,说不定会有不同的解法。
正文:
陆陆续续练跑也 3-4 个月,从月跑量 50k 拉到 150k,经历了小腿胫前肌痛、于是决定
换一双避震效果好的鞋子,暂时舒缓。
随着跑量加大,比目鱼肌痛,臀大肌、臀中肌转移痛,髋侧边痛开始产生,一直以来都认
为是小腿肌肉刚性不足,以及内收肌群、臀中肌无力,于是在平时肌力训练都会尽量加强
,例如:利用跳绳做一些增强式训练小腿、sumo deadlift、hip addiction 加强内收肌
群。
深蹲、hip abduction、单脚 RDL、分腿蹲加强臀中、臀大肌。
练跑之后泡沫轴放松、动态伸展也一定做完,但右侧下肢的疼痛却没有减缓。
心想:做一样的训练,为什么偏偏只有右侧疼痛,左侧却完全没事?
跑姿注意不要后掌煞车、重心落在身体下方等基本跑步原理,但最后还是跑到日常走路隐
约不适,晚上睡觉会有痛感。
在停跑了3-4 天后,实在不愿意训练计划被恼人的疼痛中断,决定找医师诊断。
要找医师诊断前,要先决定找谁?骨科/复健科/运动医学科/物理治疗师?
自己评估,大部分的痛在肌肉及韧带周遭,所以基本上应该找复健科医师,即使是身体有
结构性的问题,也不以开刀为首选,尽可能以训练调整等方式改善。
至于要找复健科医师还是物理治疗师?我还是相信诊断疾病基本上是医师的专业,就像我
们生病,也是会先找医师诊断,再找药师拿药,而不是直接自我诊断,告诉药师让药师直
接拿药给我们。
虽然网络上有流传着一些对于骨科医师跟复健科医师的揶揄。
例如:骨科=开刀+消炎止痛
复健科=休息、电疗热敷+消炎止痛
带着“拜托希望医师不要叫我休息QAQ”忐忑不安的心情,找了有步态专长的中荣林东亮
医师看诊。
看诊前我也先搜集好自己的跑步动态影片、跑鞋鞋底磨耗的照片,跑量,及平时做的训练
菜单等到诊间。
看诊过程,林医师也让我做了许多检测,包括看过我的足底站姿、现场蹲下、跑动的状况
,初步判定我是非常轻微的足底塌陷,导致身体结构微微不平衡。
在一般人生活场域,是不会有任何症状发生,只有运动量大到一定程度,才会把这个问题
放大。
当下林医师借了我一副鞋垫,让我离开医院去试着跑动,希望我至少跑个 30分钟,达到
平时不适感会出现的程度,感受鞋垫对我造成的影响。
虽然平时大约要跑到 1 小时才会有不适,试跑只跑了30分钟。
但加上鞋垫,足弓塌陷的右脚还是有很明显感受到足弓被撑起后,落地脚感的改变。
于是林医师建议我用鞋垫改善自己的足弓塌陷,希望进而改善我的 ITBS,观察期为3周。
第一天跑完,约7k,虽然脚底因为不习惯鞋垫,起了个水泡,但经过一晚休息,原先会出
现的臀部转移痛并没有如预期产生,髋周边的疼痛也没有加剧。
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期待3周后的结果。
很感谢林医师从头到尾都没有直接告诉我“你跑太多了,该休息”,也没有开止痛消炎药
给我。
虽然在训练/恢复当中取得平衡不容易,但医师积极的协助我,赶快回到正常的训练节奏
,非常感谢。
虽然看诊过程,医师似乎想劝戒我跑少一些 XDD
医师:你跑马拉松是兴趣吗?
我:不是耶,是为了健康。
医师:可是为了健康跑马拉松,好像有点......
我:所以我只跑半马啊 ^^
希望给同样可能有 ITBS 的跑友们一点不同的方向,无痛训练,开心完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