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还在学习的新手,在版上还有youtube各大教学的youtuber都有获得一些帮助
最近一年练习慢跑有些心得想说分享给大家,先说本人是从不太会跑步
慢慢进步到目前10k大概是55分内,目标是跑身体健康的以不受伤慢慢进步的佛系跑法
并没有特定竞技需求,这篇主要是给新手,跑步容易这痛那痛的
或很容易受伤的参考,但讲再多,其实修行还是在个人,一次看很多教学没什么用
有的时候就是边跑边改,能力到了,才比较了解那些高手在讲的东西,新手来说
就挑自己看得懂的,慢慢练习,有感觉有在进步就好了
跑姿其实是反应个人身体目前的状态,包含柔软性/平衡性以及肌肉力量
具体到每个人要怎么改,其实是需要自己聆听身体的声音慢慢改进的
不是说你今天看到大迫杰的跑姿很美,你就能达到他的跑姿
硬改更容易受伤,要特别注意,另外也不要操之过急
真的很急的,我看是直接找教练学会比较有效率,比较不用自己慢慢摸
跑步是全身性的运动,需要抬头、挺胸、骨盆中立,而不是单纯靠腿的带动移动
跑步时想像腿的起始点是在肚脐二边,而不是大腿根部开始,左臂向后摆动的同时
顺势左腿向前迈出,接着左腿下踩,然后右臂往后带,再接右腿迈步下踩,整体过程
要尽量挺胸把重心提高,屁股夹紧,核心收紧,注意力放在手臂的摆动以及往前抬腿
脚落地要想像是往下压而不是往后挖地,往前进的动力主要是靠前面抬腿
然后重力向下压的位移,而不是后面支撑脚向前的推力
跑步的时候其实是核心带动骨盆在动,所以身体会有些微的转动
大腿与小腿都是跟着骨盆作动,而不应该是主要出力的肌群
尤其是小腿一疲劳,基本上就很难继续再跑下去
前脚掌或脚跟落地其实是你抬腿下压的结果,而不是跑者应该着重注意的重点
如果你腿下压与换腿的速度够快,其实落地就会越来越偏前脚掌
而当你跑的比较远,开始感觉比较累的时候,就会惭惭得偏向脚跟
这样对腿的肌肉压力会比较小,但换腿的效率会降低,步频就会相对比较低
脚落点只要不是远离重心,产生刹车效应,那其实都没啥问题。
跑姿修改一次只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跑个3~5k,如果是有用的
身体自然会慢慢的学习与适应高效的方式,如果哪里有问题
通常就会产生不正常的酸痛,这时候就必须要自省是否哪边出问题
没有标准的跑姿,根据每人自己的身体状况,跑姿会有不同
入门的新手跑者的跑姿很难跟高手一样,如果肌力不足
其实你根本很难模仿他们的跑姿,强行跑的话也只能跑很短的距离
或是容易受伤而产生很大的挫折感。只要不着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知道哪里有不足,多看多查资料,跑姿自然会慢慢的进步。
练习跑姿或核力出力的方式,可以在平常走路的时候用快走有意识的感受
这样在跑步的时候会更容易进入状况。像我之前习惯拖着脚走
鞋的脚后跟与鞋底,磨损都很快,后来走路与跑步的姿势更改后
目前鞋子都是正常磨损。走路走久也不会像以往一样,脚底或小腿很酸
体重偏重,活动度不好,肌力较弱的人,我的建议是先把基本的体能先练好
或是改善活动度再开始跑步比较不容易受伤,也比较有效率
跑步其实是高反复的运动,如果用不对的肌群代偿,很容易会导致身体状况反而变差
一般人想要开始跑步都是想要减肥或提升心肺,我一开始也是那样
但其实跑步要注意的点很多,如果受伤反而得不偿失
我很多年之前一开始跑也是没有足够肌力,也没有技巧,跑步每一步都很大声
每一步都是重重的踩地,跑个3k就感觉快死掉,跑个2个月,肥没减到
反而得到足底筋膜炎,后来休息加放松快一年才好,就再也不跑了
最近这2年,疫情的关系开始在家重训,看了很多深蹲、硬举
还有一堆物理治理师教放松的影片,才开始了解一些健身、运动的皮毛
再加上低糖饮食,降低碳水摄取,才成功减重
最近这一年才开始跑步,因为比较了解身体对跑步也会比较有意识在该如何运用肌肉
而且越跑越进步,才开始懂得跑步的乐趣。
我对跑步的目标并没有很高,只是想要有适当的心肺能力
日常能轻松跑个3-5k,所以这篇我主要是以不受伤,以及新手小白的心得分享。
推荐的YouTube教学,尚跑圈/詹珞瑶物理治疗师VeronicaRehab
尚跑圈的王教练比较没那么多废话,讲的都还满容易懂的,我每次看都有不同的心得
物理治疗师的话,是有伤痛的时候,可以让你了解该怎么放松
另外之前我有看教走路的那集,其实也满有启发的
那时候突然感觉长这么大其实我竟然不会走路,要记得如果你不懂怎么站
怎么有效走路,其实你不太可能会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