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 之前的PB是 2014/2 高雄马拉松 3:19:36
全马成绩一直在3:30左右徘徊。
2016/2 接触了福泽式马拉松练习法后(没看错,比网络上流传还早),便一直以此为训
练基准:练习主体只有基础的轻松跑跟BUILD-UP,单次最长就15KM,不需要间歇/LSD..
等辛苦的训练。虽然练得马马虎虎,但也让平时的训练轻松许多。经过几场比赛验证,
的确有它的效果 。
2016/11 琦玉马拉松 3:27:16
2017/2 东京马拉松 3:28:54
2017/6 千岁JAL马拉松 3:59:21
2017/11 筑波马拉松 3:52:01
千岁JAL马拉松因为在6月,只当成去北海道移地练习。主要的转折点还是在11月的筑波。
福泽式训练毕竟有过2次比赛的验证无需怀疑,但默默上升的体重这时才开始正视。总之
,2018/1 加入在我家后面的健身房开始加强FITNESS的方向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
1.南部的空气跟天候:一般空气品质橘色/下雨/大热天我都不会出门跑步。这决定也直
接反应在成绩上...。
2.FITNESS:筑波之后就自认体重偏高,不减重几乎跑不出好成绩。原本自以为这样的
运动量在生活上就绰绰有余,殊不知肌力训练及饮食也很重要。
第一天去健身房,做完哑铃弓步分腿蹲,接着上跑步机根本像跑了30KM的状态,回家后双
腿整整酸痛一周。这才发觉原来自己下半身的肌力这么弱,只靠跑步练腿实在太天真了!
决定一切重头开始。设定以2019年2月的北九州马拉松验收,2018年6月澳洲黄金海岸马拉
松(GCM)当中继赛事,其他时间只训练不参加其他比赛。因此每场比赛大约有半年时间可
以充分准备。
在健身房训练已经排除许多外在影响,只要人能到就能练。训练内容跟以往相比也更规律
、确实。由于刚接触重量训练,前期还在摸索各种训练动作,等动作跟环境比较熟悉之后
,挑出感受明显的动作自己安排练习进度。每周大约就周一/四练下半身,周三练背,周
末挑一天练胸。练下半身那两天大多就不跑步,所以每周还是能跑上5天。这些训练安排
固定下来大约是3月了。
跑步上持续依照福泽式练习法,福泽式强调把基本功做好,每次10~15KM确实完成,累积
下来体能自然会让体能提升。这不是废话吗? 书中其实也引用了一些文青句:“非凡的人
并不是因为做了什么非凡的事,而是因为做了许多平凡的事才成功。”、“简单的事能持
续做,就不简单。”如同电影《无双》里周润发所说:“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当你的基底够扎实,有没有跑间歇/30KM长距离这种辛苦的训练就不是重点。
依据之前的经验,以书中标准操课基本上不会达标(也可能是体能程度的问题?)自己再把
书中的建议内容去修正加强。1-2月都在建立基本体能,每周4~5次,每次50~60分钟的跑
步机。大约是体感觉得顺畅的程度,但不会要求跑多快,跑完设定的距离/时间就停止。
用体感速度是为了跟实际路跑时缩小差异,因此纪录完全是以手表为准,跑步机的数据完
全不看。当然偶尔还是会去户外路跑,这两个月把跑量稳定在231KM/222KM。
为了准备7月的GCM,3月开始把月跑量提升到300KM。重训跟跑步机,大概都是抓2周左右
让身体适应当前强度,再往上加一点点重量/速度。像重训就是轻重量组数减少,用较重
的重量组数去补;或是把最轻的第一组往上跳一阶,最后一组也往上一阶。跑步机就时速
+0.2这样缓慢增加强度。如果身体还没准备好,就维持现状。
这时也开始用跑步机内建的UP-DOWN训练,单次目标拉到15KM(如果当天状况差就减为10
~12KM)。以手表的跑步机模式计算,这时的15KM已经可以在70~72分完成,即使换成15KM
户外路跑也能用这个时间完成。以这种训练进度前进,4月跑量维持300KM,实际路跑15KM
又进步到68分。
整个训练模式就是:今天重训练哪个部位? 跑步机就固定15KM或1H。不用去想今天间歇
要跑几秒? 配速跑怎么配? 周末长距离要跑多远? 每次训练都没什么压力,重训不需要
担心跳车没做完,跑步也不过就是1H的事而已。偶尔再看看IG上那些欧美的健身网美有
什么臀腿动作可以学。
5~6月有几次刻意的90分钟跑(约20KM),也多了几次二部练(早+晚,合计约25KM),月跑
量达到330KM。二部练其实也是书中建议的训练方式,比起一次跑25KM,拆成早晚两次也
有类似的效果,心理压力跟疲劳程度也没那么大。
这6个月训练量大约1700KM,有80%的里程在跑步机上完成,体重从74KG→66KG。GCM其实
没定什么目标,依照状况也只能粗略估计在3:10内完成,但比起挂了4年3:19的PB算是大
幅进展。比赛过程自己很意外第一次能轻松跟着3小时配速团,一路跟了30KM后自行独走
,但35KM后失速,最终3:03:29(芯片)完赛。本来就没设定SUB3倒是不怎么失望。虽然跑
到BQ的申请资格,最终还是不够快被刷掉。倒是这个结果让自己信心大增,确定训练方向
没错。赛后综合评估这3分半的差距问题不大,休养2个多月再朝下一场赛事前进。
7~9月基本上都是轻松跑调养身体,月跑量依序是240/280/250KM。准备GCM那段时间了解
身体状态经过训练会逐渐达到高原期,但不会维持太久。太早进入训练,比赛时的体能曲
线反而不在高点。训练方式还是跟之前一样大多在健身房,训练方向是对的,就不需要大
幅修正或增加太多强度。
10月开始拉回训练量,到今年1月的跑量分别为300/300/340/350KM。12月初临时决定参
加曾文水库半马了解当下状况,前段爬坡急了点反而后继无力,90分钟完赛。参考价值
不高,但是比赛强度很高,稍微影响隔周的训练。所以训练期间的比赛安排很重要啊!
2月初进入赛前调整,福泽式的赛前调整轻松跑还是1H,周间穿插一个5K配速跑跟10K的
BUILD-UP。由于确实做了轻松跑(相对平时的配速),即使赛前两周依旧各跑了70KM/40KM
,疲劳度还是大减。赛前评估如果跑得好大概可以2:55完赛。
北九州起跑时的气温大约在6度左右,偏冷。一同报名的台湾友人正好在集结区碰面,对
于想拼BQ的他只叮咛“跟好3:00配速员,跟到30-35KM后再视情况。”虽然起跑在A区中段
,但前方还有近700名日本陆连登录选手(类似台湾各跑团,有快有慢),加上只开了双线
道宽度的赛道,一开始就花了1分钟才踏到感应垫。通过起点后,前方跑者又充满各种配
速(依旧是双线道),跑了2KM频繁加减速才摆脱这个大集团。如果理想情况是2:55完赛,
这时只能下修到2:58。
7KM终于能看到3:00配速员在不远处,没想到友人竟然已经在集团里面。但还是照自己的
步调前进,不急着跑进集团里。大约在10KM水站赶上,提醒友人稳住配速不要躁进,跟着
集团跑就好。自己这场比赛并没有打算跟团,超过3:00配速团后就自己独跑。路上反而被
几位跑者跟着。就这样一路回到小仓车站,中间点时间1:28:52(NET)
过了小仓车站往门司港方向跑,这段沿海路线没什么遮蔽物,海风没大到影响配速,但多
少还是消磨了些体力。自从10KM超过3:00集团后,一直维持约30秒的距离。35KM听到友人
的声音,竟然已经追上了!由于几乎都跑自己的配速没搭便车,这时的体力也所剩不多,
硬跟着跑到38KM只好目送3:00列车开走。最终友人成功在大会时间完成SUB3,而我在大会
时间3:01:26完成比赛(NET 3:00:21)。
虽然没SUB3带了点可惜,但自己独推全马也算是完成GCM赛后评估,3分半的差距是可以吃
下来的。而福泽式的练习方向加上重量训练,基本上不太会受伤。再练个一段时间,甚至
有机会挑战SUB250。只是接下来另有其他规划,暂时不会出现在赛场上。
写这些是想表达马拉松训练跟健身(FITNESS)一样,找到一个可以正确而且能长久维持下
去的方式,眼光放远不要只想着3个月要看到成果,2、3个周期后一定会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