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之前在火花罗的FB,就有看过类似的新闻和讨论了
不过个人还是支持像新闻中的倒z画法啦
原因在于说
1.如果是z字画法,又要保留右转车的等待区的话,就会变成整个斑马线必须向后退,这样的话,行人会变成有点类似巴塞隆纳那样,过马路要走的距离会被整个拉长
而且更极端的说,这种走法让我想到机车狗洞,汽车直直开,机车却要绕一大圈
2.在有行人号志的情况下,我觉得“面对车流”这个优点是“还好”的
我们应该教育汽车驾驶看到红灯/有人要过马路的时候要停下来,而不是用让行人走更多路的方法强制行人看车子
在我的想法中,我觉得1的好处大于2,不过因为每个人价值观不同,若有人觉得2比较重要,我也可以理解
至于火花罗说台湾的画法违反国际通用的标准,我是觉得交通这种东西本来就应该因地制宜
(这不代表反z一定好,只是“我觉得反z好”,实际上哪个好仍然要经过研究)
然后,z字画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很适合塞机车待转区进去
虽然这是种以车为本+歧视机车的做法啦...
※ 引述《moon790625 (moon)》之铭言:
: 自由时报 2020-05-25
: 〔记者洪美秀/竹市报导〕新竹市政府交通处四月间首度在经国路的三处交叉路口,设置
: “Z”字型行穿线,盼行人通过马路时更安全,但有市民投诉,行穿线是倒“Z”,穿越
: 时不易察觉右边车辆,且走在斑马线上看不到号志灯,忧心恐让行人更不安全。
: 交通处︰ 实施3个月后检讨
: 市府交通处表示,三个月后检讨评估,针对市民的反映,会持续观察包括行人违规、肇事
: 情形与驾驶人反应等,做为改善参考。
: 交通处表示,Z字型行穿线最早在英国启用,英国是右驾道路,而台湾左驾,才会看起来
: 是倒“Z”字型,设置目的是为强化车辆礼让行人功能,并让车辆在右转或左转到对向车
: 道时,有适当的行车距离看到行人,避免擦撞行人。
: 交通处说,Z字型行穿线依不同路口环境规划,要考量行人及驾驶人间的视线,不是每个
: 路口都适合做,在经国路规划的行穿线,将原本的行人斑马线往右退缩,提供车辆驾驶有
: 路口都适合做,在经国路规划的行穿线,将原本的行人斑马线往右退缩,提供车辆驾驶有
: 足够的视距观察到行进中的行人,但不至于看不到红绿灯号志,行人在安全穿越下也应该
: 不会看不到右边车辆。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7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