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又上了朱老师的课
这次主题是红楼梦中的“食物”
说到红楼梦中最知名的一道菜,莫过于“茄鲞”
鲞读音做ㄒㄧㄤˇ,原意是鱼干
所以茄鲞就是茄子干
这道菜出名在作法繁复,完全呈现大户人家对功夫菜的讲究,
在现行流通版本中(也就是程乙本),作法如下: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
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
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
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
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了。”
但老师说,其实在更早的戚序本版本中,
茄鲞的作法是这样的:
“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把皮和穰子去尽。
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
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
把这茄子丝上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
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
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可以看见,原本版本里的茄鲞像醃酱菜,
强调“九蒸九晒”,变成调味茄子干后封存,
后来的版本变得更华丽,从切丝变切丁,还加了各色配料。
不过这两个版本,有三个共通点:
1.不管是拌油或鸡汤反复煮,这道菜想必偏油偏咸
2.做好得后用磁坛密封保存
3.吃法不是直接单吃,而是是配别的食物炒或拌
朱老师说,这道菜其实源自“官府菜”中的“路菜”,
不要以为官府菜都是鱼翅燕窝之类的豪华大菜,
在以前,其中有一系很重要的是“路菜”,
顾名思义,是“行路时吃的菜”。
以前做官,皇上要派你到哪上任就到哪,
可能今年在浙江,明年调到云南,
两年后再调到广东,再两年调回北京,
调任走的不只是官员本人,还有整家老小和仆役,
当中就会带着厨师。
而且以前又没有飞机高铁,换地方当官常常等于千里跋涉,
例如明朝张居正回乡一趟就走了三个月。
一路上全家人要吃饭,不可能三餐上馆子(毕竟会有走到穷乡僻壤),
所以厨子往往就地生火煮饭,配些菜肴就给全部人吃,
而这些随身带着的菜肴,就是“路菜”,
也因为是随身带着的,都是一坛一坛一罐一罐装着、
口味偏重、可以长时间保存的菜肴。
所以对应到茄鲞,
不管是晒干或油炸,就是去除水分;
重油重咸,为了是长期保存才不易坏;
用瓷坛装,就是为了外出时携带方便;
但口味重,所以吃的时候必须拌或炒其他主菜。
只要准备好几坛这类“路菜”,
外出上任路上,只要煮好粥饭,
拿路菜当小菜或加其他主菜一起料理,
就可以快速做出一顿好料,让全部人吃巧吃饱。
所以这道菜看似繁复,但只是小菜,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有报导说,
照原书做出来的不好吃,因为本来就不是拿来单吃的食物。
最后,朱老师说,
“茄鲞”虽说绝大多数人都没吃过,
但同样原理作法的某种“鲞”,
很多台湾人可能都吃过,
那就是“鸭赏”!
有推论,赏(ㄕㄤˇ)其实就是鲞(ㄒㄧㄤˇ)音转,
鸭赏也是调味后风干的食物,
吃的时候也不是单吃,
而是切丝或丁后,再拿来拌炒,特别下粥饭,
完全符合路菜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