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今天不止是自由座的问题。只要有自由座,就有爆舱的可能,平日不
爆、连假也会。很奇怪的是,当年刚通车时,就算已经有在卖定期票和回数票,但是遇到
连假,还是会取消自由座,改为全车对号。不知道是不是财改案后,反正躺着也是赚。就
不管了。
现在早就不是自由座爆舱的问题了。你这篇8/22(四)的文章,有可能是发生在平日。事实
上台湾高铁现在平日都订不到票了。像我8/26(一)要搭第二天凌晨的廉航出国,当天晚上
的高铁没有提前三天订,很多班次都客满了。
这件事和财改案时,台湾高铁为了把财报弄得愈差愈好,故意把票价订得过高。在财改案
前,因为过高的票价,载客率和营收都很不理想。通车初期,载客率大概都只有55%
。而且当年初步规划是每日单向86班。通车前几年根本没有发那么多车。
后来财改案过了之后,刚好碰到政党轮替,不知道是换董事长和股东忘了交接,还是本身
怠惰,他们居然在买新列车上非常保守,2020年的疫情又让他们有借口拖延购买新列车,
甚至现在出问题了,他们还推拖是日本公司报价太高,狮子大开口。有在私人公司当采购
的人都知道,当影响营运时,再贵的料也只能忍痛购买。疫情尾声,全球通膨突,然之间
,他们当年为了财改案故意调高的票价突然变得合理了。于是就变成今天这种平常日也爆
舱的情况,而且多年来台湾高铁的配票程式,也一直没改善。有候某区间明明就还有空位
,却也划不出去。
台湾不管是铁道迷,还是一般民众,对台湾高铁都相对有好感。你看很多铁道迷,连台铁
便当作得好吃,也都会拿出来酸:“台铁除了便当以外,希望其它品质也能提升。”便当
好吃难道也错了吗?这件事都严重到这种地步了,还会帮高铁开脱,“哪有可能任何时间
,都买得到票?”,“买新列车,就为了那一点点尖峰时间,到时候亏钱,算谁的?”上
一篇下面的评论大概就是这种论调。
甚实这种辩解根本站不住脚。火车在所有运输工具中,运输量仅次于海运。欧洲在世界大
战时,铁路运输都与后勤是否供应习习相关。台湾高铁只要有足够的列车,至少在非连假
的期间,座位供给应该要充足才对。座位供给不足,代表台湾高铁很多该赚到的营收都没
赚到。说买太多新车会造成车厢闲置,增加不必要成本的说法,更是和实务脱节。
公司因应不同的财务需求选择不同的折旧方式,有用年份、载客数、哩程等不同的折旧方
式。甚至还有更极端的加速折旧法等为财务需求量身打造的作法。但是对列车来说,何时
达到可以报废,大多是根据行驶哩程数。不然请问你家的汽车从换机油、保养、买卖估价
,不是根据哩程数,难道只看使用时间吗?谁在算车子的使用时间?会有这种荒谬的认知
,主要还是当初台湾高铁用了太多航空业出身的专业经理人,看历任总经理就知道了。
像台湾高铁这种运输工具,尖峰和离峰时间的客流差距很大。作为公共运输,你不可能离
峰时间人数不够就不发车,离峰时间维持最低班次间距即可。反之尖峰时间的大量人流你
不赚,说买太多新车会亏损,根本是未经推敲不负责任的说法。这种说法故意只点出连假
需求不可能被满足这一点,混淆视听,来为平日无法满足需求,就等于是把该赚到营收往
外推。还一副老大心态说买不到票就不要坐高铁,无视高铁作为独占事业,当年财改案时
,若台湾高铁倒闭,影响层面很大,政府才会在争议中通过财改案。现在财改案过了,就
放任政府派来的董事和专业经理人怠忽职守,怎么看都没有道理。
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个就是台湾高铁在财改案,由政府取得绝大多数股权之后
,已经变成执政党用来酬庸的工具,完全不在乎公司治理的专业能力。台湾社会对台湾高
过于宽容,没有检视爆舱现象背后极其荒谬的原因。
如果每次提台湾高铁,都要把台铁拿出来酸一下。可是台铁几乎很少让乘客在平常日买不
到车票喔!而且台铁从来不是因为买太多列车才亏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