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24-05-22 04:12:29这里面,比较有必要性的大概就楠梓吧!
毕竟能把楠梓百慕达三角洲处理掉也是好事一件
更别说把楠梓车站跟惠诚街打通也是好事一件
至于南科楠梓园区将来的交通需求,显然也有立体化的必要
但还是要先看第三阶段的路网跟厂区配置,才能决定后面高架化跟增设通勤站要怎么样做才好
所以楠梓段如果要高架化,可能至少要等南科楠梓园区第三阶段规划定案吧!
(然后台积电这站名完全不OK,美术馆也该改叫大荣中学,毕竟离真正的高美馆太远了
如果当初美术馆站北移到美术馆路口北侧,内惟站跟左营站合并成在中华一路口北侧设站,三块厝站摆到中华路另一边,或许会好得多
倒是科工馆这站名被拿出来鞭比较让人意外,毕竟全台也就仅此一家...)
但桥头就...先不要吧!
虽然也有南科桥头园区的计画,但范围根本没贴到台铁附近,隔了一段距离
根本不存在都市缝合的需求...
然后大寮嘛...我是觉得显然没必要了
如果说本来黄线没盖的话,还有消除后庄站附近的陆桥
以方便从仁美拉公共汽车路线到后庄转乘台铁,跟到大寮站转乘橘线的需求
那既然黄线都盖了,以后大家都到坔埔站转黄线就好了,也不必为了拉公共汽车转乘把后庄那段高架化
(不过既然黄线都拉到坔埔了,那怎么不再多拉一站进仁美呢?)
反而是靠近93期的部分,搞不好会被人抓出来要求增设通勤站也说不定?
毕竟扣掉93期,前面的工协,后面的埤顶人口也都不少
只是这边要增站的话,需要的应该不是立体化,而是把胜利路打通到新设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