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与古蹟的交会─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部园区
图文网志版本
https://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7488917
https://i.imgur.com/CFE8THU
今年(2020年)年中,台湾第一座国家级的铁道博物馆终于诞生,名为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
部园区(以下简称铁道部园区)。铁道部园区坐落于台北旧城北门外,日治时期作为铁道部
使用,现在为国定古蹟“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园区里展示了铁道建设的发展史、
车票、列车、运行制度、车站、文化与古蹟等内容,为台湾的铁道文化保存立下重大的里
程碑。
铁道部园区为日治时期建筑物,是日本时代的铁道部、战后台湾总局的本部,作为台湾铁
路总部达七十年。园区内包含铁道部厅舍、食堂、八角楼、电源室、工务室、战时指挥中
心等六座建物,馆区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机器局遗构”的东侧围墙及石板路。在国立台湾
博物馆系统计画下,自2014年起逐步启动多项工程建置博物馆园区,并以“现代性”为展
示主轴,策划铁道文化、动态模型、历史记古蹟修复与儿童等常设展,2020年以国立台湾
博物馆铁道部园区之崭新面貌迎向观众。
一来到铁道部园区,铁道部的厅舍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物,由森山松之助设计,1918年
开工、1920年落成。长期为铁路核心官员办公室使用。建筑主体一楼为红砖造,二楼为木
构造,为求结构稳固,在两种不同构造接口采用上下交错的方式。半木构造、红砖拱廊和
外露木构造营造出铁道部园区的主要视觉意象。里面为铁道部园区主要展场,包含铁道文
化常设展、铁道动态模型常设展及特展空间等。
铁道部园区最主要的常设展示“铁道文化常设展”,让参观的民众更加了解铁道文化的发
展与演变。火车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为了追求速度提升,导入许多划时代的科技。台湾自
清代刘铭传开凿铁路至今,已有百余年的铁道历史,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成为岛民共
享的铁支路回忆。铁道文化常设展于昔日决策台湾铁道建设的办公厅舍内,分设四大展区
,展示关于历史事件、车辆、建设等图文史料,和各种以铁路为题的创作等,带领大家一
同重新认识铁道发展轨迹。
展览一开始的主题为“咱的铁支路”,说明台湾铁道历史上至今发生三次的交通空间革命
,分别为南北一气通的纵贯线通车、当日往返北高的飞快车,到一日生活圈的高铁,缩短
了交通时间,路线的设置也改变了城乡发展,便布全台的铁路成为我们熟悉的铁路日常。
1880年代为台湾铁道的出现。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奏请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此
为台湾铁道官方建设的开始,兴建台北往鸡笼(基隆)及台北经竹堑(新竹)至台南两条路线
。1893年鸡笼至竹堑通车,但继任巡抚邵友濂以财政困难奏请终止。当时铁道建设对生活
影响不大,但却引来破坏风水之说,成为当时人们对铁道的最普遍印象。
1900年代纵贯线通车。台湾首任总督华山资纪以铁道建设为统治首要任务,着手重建清代
既有铁道,并积极建设新路线。纵贯铁道兴建从南北两端分头进行,1899年开工至1908年
全线通车,台湾自此贯通一气,南北往来可以在一日之内抵达,成为台湾第一次陆上交通
空间革命。随之崛起的铁道沿线城市,逐渐取代原本与中国通航而兴盛的港口,对于台湾
历史影响极为深远。
1950年代飞快车出现,于1956年飞快车创下台北-高雄间车程只要五小时半的陆上交通新
纪录,这样的行车时间让南来北往的旅客得以在一天之内往返两地,台湾的第二次陆上交
通空间革命因而诞生,因此实施的列车女服务员制度,广受各界好评,“飞快车小姐”也
成为引领风潮的铁道文化特色。
2000年代台湾高铁通车,行车时速最高可达300公里的台湾高铁,让台北、高雄两地间的
车程仅需90分钟即可到达,大幅缩短南北两地的距离感。台湾西部买入一日生活圈,每位
乘客可借由高铁及台铁的双运输系统,更加便捷地抵达各乡镇,这也是台湾的第三次陆上
交通空间革命。
https://i.imgur.com/glLA280
火车文物展示。
常设展的第二个主题为“火车日常”,不同运转模式的电力车,牵引著外观各具特色的客
货车,其速行驶于城乡地景间,是许多人对铁道的第一印象;搭乘时的乘车票券、车内的
服务体验,以及在车站等候的种种时光,火车其实早已走入我们的日常。
台铁的旧式车票是小张的名片式火车票,和现代电脑热感应的车票完全不同。台铁的名片
式火车票,是承袭于1840年代发展自英国,以铅字活版印刷的埃德蒙森式铁路车票,兼具
防伪、区分票种、便于记帐等机制,这套印刷模式也通用于世界各国。而火车售票方式近
年来逐渐从纸本转变成非纸本的电子票证。1984年,台北站首度启用电脑售票系统,将乘
车资料输入电脑后,便能即时印在已有底纹的热感应式票券上。2000年启用第二代售票系
统,除具有第一代电子售票功能外,亦可借由系统连线,让购票者采电话语音、网络或透
过全台邮局取票,于此同时名片式车票几乎走入历史。2008年推出第三代售票系统,为背
磁式车票,同年一开始实施电子票证服务作业。现在台铁使用的售票系统为2019年推出的
第四代售票系统,票面改为直式。展览中也介绍了各种火车车体、台湾火车的标准色、车
体涂装与标准字、卧车、客厅车、中兴号/中华号、复兴号、行驶于东部的光华号、光复
号/阿里山号、胜利号、货车、通勤电车及高铁等各式列车的说明。
纵贯线电气化后,台铁推出复兴号客车,等级介于莒光号和对号快车之间。该批车皆由唐
荣铁工厂生产,1980年时以“附挂对号”形式与莒光号连挂使用,仅在座椅间距及车厢外
侧涂装(白线两条)有所区别。复兴号的名称到1981年才正式出现,跟莒光号混挂的列车称
“莒兴号”。然而当时,同列车有不同级别的车厢,造成管理上的困扰,1981年底莒兴号
走路历史,复兴号独立开行。由于复兴号与莒光号涂装相似,1984年起改为天蓝与灰白色
涂装,行驶至今。
东部花东线的光华号是台东县于1961年引进新款的柴油客车,轨距762mm,外观有着巴士
窗,搭配上灰白下鲜黄的色彩,引进初期以一辆动力车牵引两辆车厢来行驶。1968年改称
光华号,车上配有服务人员,提供茶水与毛巾服务,速度亦有提升,花莲至台东间最快曾
以3小时10分行驶全程。而目前花东线主要的长途列车太鲁阁号和普悠玛号则是倾斜式列
车,为方便东部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品质,台铁从2006年起由日本陆续引进倾斜式列车,
分别命名为太鲁阁及普悠玛号。这些可以透过车身倾斜而高速过弯的车辆机能,让台北花
莲间缩短为两小时。除速度上的突破外,内装设计精美,普悠玛列车出现四人小桌、座位
餐桌和大型行李架等设施,成为台铁目前最高级的旅客列车。此外,该列车名称也不再是
政治口号,也见证了民主化对台铁的影响与改变。
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台湾西部一日生活圈。台湾高铁的700T型列车,性能以日本国内新干
线500系与700系列车为基础,针对台湾需求加以修改,为日本新干线第一次海外输出的车
款。700T型列车为铝合金打造的动力分布式电联车,最高营运速度可达每小时300公里。
第一组列车于2004年在日本举行出厂典礼,2007年通车至今为台湾最快的陆上交通工具。
另外也介绍了林业铁道、糖业铁道、阿里山林铁、工业铁道、军用铁道、矿业铁道、盐业
铁道、阿里山森林铁道31号蒸汽机车、蒸汽机车、电力机车等等。
台湾的蒸汽机车多为舶来品,从清代到日本时代初期,常见德制或英制车辆,例如腾云号
即为德国制造。从日本远洋来台的英国制“9号”机关车,曾是日本铁道的首批车辆,成
为台湾现存最古老的火车头。日本时代中期之后,蒸汽机车国产化已有成果,铁道部引进
车辆开始以日制为主流。1920年代的500型及800型(台铁CT150型及DT580型),以及1930年
代之后的D51型(DT650型)和C57型(CT270型),皆是台湾与日本共通的经典车款。1970年代
西部铁路电气化,电力机车开始出现。当时负责电气化系统的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
除引进EMU100型电联车外,也引进由英国设计、南非制造的电力机车E100型。而台铁数量
最多的电力机车,则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制造有E200、E300、E400型三款。目前
E100型早已退休,电气化区间则都还能看到GE制电力机车的身影。
在展场还有真实的莒光号内部体验,可以坐在莒光号的椅子上,体会搭上火车、风景移动
的画面。莒光号在1970年登场时,即用高级蓝色丝绒座椅,中间走道加铺深红色地毯,色
调调和美观。其1.8m广大车窗采用双层玻璃,衬有高级蕾丝及厚布窗帘,沿途美景尽收眼
底。内衬则使用木板纹,雪白色天花板上设有日光灯12个扩声器及两排冷暖气出口,维持
车厢内充足光线适宜温度。座位号码牌附设叫人灯,连通于女服务生室提供旅客最周到的
服务。
https://i.imgur.com/wvVIvTY
台铁莒光号内装与体验。
常设展的第三个部分为“解码铁路信息”。介绍火车复杂且严谨的运行机制,还有车库、
号志楼、桥梁、隧道等铁道建筑,以及号志机、闭塞器等铁路沿线的保安装置,提供火车
最安全的行驶路线,构成铁道专属的地景。展场内展示了“电气路牌闭塞器”,平常路牌
收纳于电气路牌闭塞器里,当有列车要行驶进两站间的路线,必须经两端站合作,才能于
其中一站的闭塞器里取出路牌,交给列车携带运转。当有一个路牌被取出后,直到取出后
的路牌再被放入两端站之一的闭塞器内之前,再也没有一个路牌可以被取出,因此可以保
证没有第二列火车可以在线上行驶。(台湾铁道文化志,洪致文,2011,P.50)另一个布满
圆圈圈的机器则是“电气路牌授受器”。电气路牌相当于火车的“通行证”,取出后会放
入路牌套方便拿取。在列车通过不停的车站,路牌车长得将从前一站带来的路牌,抛至月
台中段的螺旋型受器;并在月台末端的位置,将下一段的路牌从授器上取走。这样进行抛
接路牌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85公里。
展场内也介绍了行车制度。CTC(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是一种由中央集中控制行
车的制度,铁道沿线号志及转辙器统一由行控中心管理,具有安全性高、路线容量提升、
缩减人力等优点。1960年代引入CTC的台铁,考量共军轰炸调度中心而导致铁路瘫痪,曾
把中心设于远离铁道之处。例如北部区间的调度中心,便设置在北投一栋不起眼建筑,直
到今日台北站落成后才迁移其中;控制中部区间的彰化调度中心,则是设置于八卦山山脚
下。
展区内也展示著彰化站的“CTC就地控制盘”,负责调度山、海线汇集的各式车辆。目前
台铁已几乎将全线都纳入CTC管辖,调度中心与各站行车室的就地控制盘均已连线。大多
数车站的号志、转辙器皆由调度中心控制,少部分列车进出频繁的车站(例如台北),如遇
到特定需求时,可由调度员同意后切换为“就地控制”,亦即将该站列车调度权限下放至
车站。
在本区也有介绍铁道的桥梁、隧道、车站等建筑。台湾铁道桥梁的材料包含木材、砖、混
凝土、钢铁等。例如林业铁道因为就地取材,大多为木造桥梁;旧山线的第一代鱼藤坪桥
,兴建时为撙节经费,仅部分采用钢结构;后来,台湾路线上钢钣梁曾经大行其道,但今
日在台铁已经非常罕见。目前台湾铁道的桥梁以钢筋混凝土梁最为常见,如高铁彰化到左
营路段,有超过150公里长的高架桥。桥梁的搭设也随着土木技术与时俱进。
车站是市镇的玄关,时常为乘客的第一印象。清代称“火车票房”、日本时代初期改为“
停车场”,而不派站员驻守的车站称为“乘降场”。1900年开始,总督府技师设计重点城
市车站,与城市设计相互辉映,各地小型车站则以六种风格样式,进行模组化建设。战后
这些车站台铁开始进行大规模改建,多以钢筋水泥结构。1998年起的台铁捷运化,也将通
勤车站设计带入现代化思维。纵贯线串联西部大城,日本时代陆续完工的基隆、台北、新
竹、台中、嘉义、台南、高雄等七座西部的经典大站,其建筑语汇各具经典。基隆(1908
年)、台北(1901年)、新竹(1913年)与台中(1917年)采用西洋样式,规模宏伟、所费不赀
;新竹与台中站设置的钟楼与急斜屋顶颇具特色;嘉义(1933年)、台南(1936年)则为近代
式样,有着现代建筑简洁及传统西式建筑语汇,台南站曾有唯一附设于车站内的旅馆;高
雄站(1941年)则为帝冠式建筑设计。七座经典大站设计皆呈现出不同世代的建筑风格。
https://i.imgur.com/lp0yYYD
电气路牌闭塞器。
常设展的第四个部分为“现代性时空秩序”,介绍铁道与现代生活及文化的连结。铁道连
结起不同地方、人群、物品和讯息的轨道,带来标准化时间的观念,成为现代生活秩序重
要的准则,共有的搭乘时光更凝聚关于火车的记忆,刻划在文学、音乐、电影等各式作品
中,形成经典隽永的铁道美学。此区展示了台铁的广告宣传、不同版本的时刻表、台铁的
玻璃水杯、铁路便当、爱国奖券与铁道相关的邮票。
常设展的最后一个部分为很受欢迎的“铁道动态模型常设展”,以台湾火车的起始地─
1910年代台北工场与机器局建筑、1970至1980年代的台北车站站区周边为核心,模型比例
尺HO1/80,轨距16.5mm,采用交流电的数位控制(DCC),重现台北城区铁路发展的核心年
代场景,呈现台北铁路沿线过往的风华记忆。展区也有公告不同时间点的展演内容,非常
值得一看。
在隔壁的展区为“蒸气梦工厂”儿童常设展,非常适合小朋友了解铁道文化。带领小朋友
进入蒸汽火车的世界,探索蒸汽火车的故事,了解动力的演进、火车的重要机械结构、以
提蒸气转化为动能的过程,也看看有那些人物角色在蒸汽火车上工作,探索一场蒸汽火车
的奇幻之旅。
https://i.imgur.com/9NmnuIW
台铁便当。
https://i.imgur.com/KtqWslV
列车动态模型展演。
另一个展区为“铁道部园区历史暨古蹟修复常设展”,展示了铁道部古蹟的修复工程始末
。铁道部古蹟工程自2014年1月开工,至2016年10月完工,耗时近三年。以“还原建筑不
同阶段的真实性”为主要修复原则,工程期间亦多次邀请日本专家与国宝级匠师针对重点
工法进行经验与技术交流,为台湾古蹟修复技术的累积,留下珍贵的一页。铁道部古蹟展
规划了四个主题间、六座数位导览与十二处解体调查现地展示,呈现铁道部的历史风华与
建筑特色;并以修复纪录的角度,带领观众回到修复现场,一窥古蹟修复过程的匠师身影
、工法技术与修复思量。
特展展区为“台湾铁道旅馆特展1908-1945”。1908年,台湾铁道旅馆赶在纵贯铁道开通
典礼前完工,它是台湾第一间和当时唯一一间西式旅馆,隔着宽广等三线道(今忠孝东路)
与台北车站对望。旅馆隶属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在官方支持下可以不计盈亏地维持馆务,
并举办各种营利与非营利活动。之后成立的铁道餐车和台南车站二楼的台南铁道旅馆也由
其经营管理。铁道旅馆是日本帝国展示国力的场所,是旅人对台北的记忆,也是大众看见
新时代事务的媒介。文明现代化下的荣光与阴影。
铁道部园区其实还有许多建筑,像是1993年落成的二层楼和洋混合风格的木造建筑为食堂
、古蹟修复展示工坊、儿童展示区(原工务室)、防空洞(原战时指挥中心)、清代机器局遗
构(东侧围墙及石板路)等等。最特别的是位在园区中心的“八角楼”。八角楼原为为男厕
所,1919年落成,由森山松之助设计,为砖造混和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一层楼建物,其平面
为八角形,屋面𫗦石板瓦。室内中央有空心的钢筋水泥八角柱,从柱顶伸出八之放射状的
梁,结构犹如一把撑开的雨伞。
https://i.imgur.com/yaUTuzM
古蹟修复。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许多民众无法出国,导致国旅大爆发,许多民众也大朋友带小朋友
前往铁道部园区参观。铁道部园区的设立,让一般民众有机会能更了解铁道文化的历史与
发展,是台湾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希望台湾能有更多类似的文物展示,将铁道文
化保存,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交通资讯
国立台湾博物馆铁道部园区
官方网站
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list_383.html
地址: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北路一段2号
交通方式:捷运北门站2号出口附近,或自台北车站徒步约10分钟。“台北邮局”公共汽车站
徒步约3分钟。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9:30~17:00
票价:全票100元,半票50元。
半票优待:学生、6至12岁儿童,年满65岁以上的民众假日半票,机关学校团体二十人(含
)以上(须一周前网络预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