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igihh ()》之铭言:
: 看到前几天台铁又在招标新车,虽说这次是把之前两案合并而来,
: 以这次设定10辆编组,很明显是要取代莒光号,
: 当初700开始买8辆编组就是因应通勤站的设计长度,统一长度确实可减低成本。
: 而目前的莒光号大约为9节左右,所以设定10辆是很接近这个需求,
: 问题是这款车的座位设计会是哪种?
: 台铁喊车种简化很多年,最希望简化为城际、区间两种,
: 但是莒光号当初的座位设计就是长途车的设计,区间车的座椅不适合长途搭乘,
: 而因应通勤、城际两种需求在车内配置上会完全不同,一个强调立位数量一个强调搭车舒
: 适,
: 所以区间车的椅背设计成固定,并且尽可能靠车窗两侧以容纳立位空间。
: 长途列车的座位通常就是可以躺下,材质上也会较柔软以增加搭车舒适度,
: 更长途的例如跨国列车甚至有更好的座椅和卧铺等,
: 而且区间车通常也会设置较多的车门,整体上较接近都会捷运的配置,
: 但台铁似乎又不想设定介于两者之间的车辆型式,可能还是把区间车当区间快跑,
: 不然这问题其实早在emu700引进就该讨论,那有可能找出兼顾两者的座位设计吗?
: 或许打造两类车厢是可以考虑的方式,有几节车厢采用长途车的配置,
: 其他车厢仍维持现有区间车的模式,大家觉得新车座椅设计该如何调整呢?
: 若取代莒光号的变成了区间车的设置,个人是觉得有点差了,
: 毕竟台铁搭稍微长途的人还是有的,应该是有介于两者间的需求。
: 至少对我来说要座区间车的椅子超过1小时就觉得有点不舒适了,
: 尤其是无法靠到头会更明显,例如在非字中间或背后有窗户,
: 甚至搭北捷台北-淡水也会尽量选可以有东西靠头的位子。
: 而就算椅背可以靠头,无法调整椅背再搭更远也会产生不舒适感,
: 偶尔台北-基隆搭国道,虽仅约半小时,但也很多人会调椅背,
: 以这次采购的数量,应该台铁未来二三十年给人的搭车印象就大致底定了吧!老车都快退光了。
: 当初没认真考虑区间快车的内装需求实在很可惜,很希望有好的座椅设计出现。
区间快车开太多对铁路局营收很伤很吃亏
所以铁路局还是希望乘客多搭乘优等列车
那些剩下来的莒光号要嘛停靠站拉掉变自强 要嘛降格区间车站站乐
理论上区间车座位越难坐对铁路局越有利 甚至像捷运一样用塑钢座位最好
但区间车平均乘车距离较捷运长
假设以台铁平均乘车距离25公里 区间车表定40km/h计算 平均每人要搭三十多分钟
偶尔区间车还需要支援假日波动运输的需要 所以才有这次开标座位设计的出现
座位舒适性要看两个部分 靠背与坐垫
当然是高靠背>低靠背 靠背角度不要像是EMU700一样90度垂直
有一点斜度就好了 不一定要可调整 有斜度才能relax时支撑背部分担屁股的负担
坐垫部分,当然是像205系一样软软的好
但是软的座位泡棉会比较容易坏 所以以铁路局观点来说,硬梆梆的比较好
(EMU700不仅靠背垂直 坐垫也是奇硬无比)
比较高竿的座位设计,会让大腿的部分比屁股部分高
这样比较多重量会落在屁股而非大腿上 大腿比较不会酸痛
如果坐垫面能沿大腿延长一点那更好 但这样会排挤车内空间
座椅面料的话 塑胶布与绒布各有优缺 但像高铁一样的布应该不适合通勤车使用
结论就是安装公共汽车用的座位?不过公共汽车座位不同牌子有差,这点我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