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6 03:00联合报 廖伟尧/服务业(新北市)
前瞻基础建设计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面对城乡发展落差大、人口严重流失等问题,轨道
建设看似对症下药,但却又面临地方财政困窘和都市计画规画不当的挑战。
若投入的地方自筹款可从场站开发取得,那为何至今台湾高铁苗栗、彰化、云林的场站开
发仍不如预期,甚至连机场捷运营运至今仅三月累计亏损已达十七亿元?很大的原因就在
于轨道建与都市计画不一致,在工业区以及人烟稀少的农业区设站,以致场站营运出现亏
损的状况,其实并不意外。
为了抢食轨道建设大饼,地方政府的配合款就显得格外重要。配合款分成两大块:一是自
偿部分,另一是非自偿(举债或编预算)。轨道建设营运会有一笔收入来源作为自偿性财
源,这也成为地方政府规画前瞻建设配合款的一大重点。
不过,台北市财政局长陈志铭以过去交通建设经验提出预警,“自偿性财源都是高估。”
更不讳言,其实交通建设靠本业(运量)不会赚钱,通常要靠周边附属事业,如广告、场
站开发。但高铁营运到现在,也只有新竹站做起来。等到自偿性财源消失后,最后还是会
转为地方政府的一般债务。
另一方面,高铁通车满十年,位于乌日的高铁台中站进出人次在六都之中排名仅次于台北
。过去多为农地,自从高铁开通,有意转型为产业、商业重镇后,十年来地价涨三倍、房
价涨一倍。但如今商业和生活机能仍严重不足,试问少子化、高龄化后有谁会想来这边居
住,要靠“自偿性财源”场站开发来提高收益难上加难。
高铁苗栗、彰化、云林站这三站土地行情还被打入冷宫。彰化站特定区,县政府一开始还
打算拿土地标售收入来偿还负债,却乏人问津。难道轨道建设还要重蹈覆辙?
轨道建设是平衡区域发展的解药,还是地方财政恶化的元凶,也许见仁见智;但不论是高
铁兴建机场捷运的营运现况都已经证明了,地方政府对于场站开发的预期效益与实际结果
是有段差距的。我们期待轨道建设带来方便,但在享受方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是否会是
拖垮财政的钱坑。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256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