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http://m.ltn.com.tw/news/local/paper/991633
〔记者谢武雄/桃园报导〕市长郑文灿昨天在市议会答询表示,他积极推动桃园到中坜之
间的铁路地下化原因,是因为前县府将六十公尺宽的林荫大道计画取消,只保留廿五公尺
的铁路用地,导致高架化将严重影响都市景观,也无法提供合理的道路廊道;他强调,推
动铁路地下化会坚持比照台南、高雄模式,地方只分摊十二.五%经费,与交通部专案协
商经费分摊。
市议员鲁明哲质询表示,准总统蔡英文先前参加桃园铁路地下化自救会曾经表态说,“只
要财务计画做好、我全力支持”,他批评这样的承诺等于没说,未来的铁路地下化将比照
新案,自偿率要从六.三九%提高到十四%,市府应争取中央财力全力支援,否则流于空
谈。
郑文灿表示,目前铁路高架化的都会区只有台中市,但台中市有八十公尺宽的林荫大道,
高架化并不会有突兀的感觉,两旁的廊道也可完整规划,所以台中市推动高架化没有问题
,但桃园铁路高架化是在前县长朱立伦的任内定案,前提是有六十公尺宽的林荫大道,前
县长吴志扬上任后发现必须拆除四千户以上民宅,由于阻力太大,改为只征收廿五公尺宽
的铁路用地,也因为如此,市府如今才力推地下化。
郑文灿表示,铁路地下化的财务不能只考虑自偿率,更要全盘考量都市发展效益,包括桃
园与中坜都市融合、前后站打通、场站开发效益等,对于桃园市未来的长远发展,地下化
绝对优于高架化。
前县府官员:高架化只用11公尺 空间够
对于郑文灿的说法,当时担任县府城乡发展局长的市议会秘书室代理主任吴启民表示,六
十公尺宽的林荫大道,中间仍是廿五公尺宽的铁路用地,由于铁路用地必须透过一般征收
程序取得,但旁边的土地是区段征收,县府当时评估同时推动一般征收、区段征收两种都
市计画,很难获得内政部同意,再加上拆屋的阻力太大,最后才放弃。
吴启民说,铁路用地虽然只有廿五公尺宽,但只使用中间约十一到十二公尺的土地,两旁
仍有十二到十三公尺宽的空间,加上铁路用地两旁的房屋要求退缩六公尺,就算铁路高架
化,铁路轨道与建物之间至少还有十二公尺距离,并不会有压迫感,高架部分也会建立隔
音罩阻绝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