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ahaha99 (此方不可长)》之铭言:
: belleyyc
: zzahoward
: 其实两边都有道理
: 本鲁正在陪一个传产玩IoT
: 那个传产的最大头就很想导入4.0
: 但的确如zzahoward讲的
: 甚至ERP什么都买了
: 却顶多摸到3.0的边
: 多数水准还停在2.0
: WHY?
: 生产一个东西的利润就在那, <10%
: 你的利润低,
: 加上管理阶层就是上古神兽级的脑袋,
: 所以他们永远只会一招, cost down
: 低薪请来的外劳、负担过于繁重的工程师、
: 搞到最后连ERP里的资料都是错的
: Garbage in Garbage out
: 恶性循环
谢谢补充自己手上碰到的个案~
我知道现在大家对中小企业真的观感超差
也知道许多中小企业真的问题颇大(本人有在留意一些板的讨论)~
不过, 基于考虑到“现实”
也就是, 我回应1bow板友的说法
目前还是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规模
加上多数劳工都在这样的环境工作
可以改善“目前”劳工劳动环境之一
就是帮助“一些”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升级
一旦他们能够升级, 其规模就可能扩大, 就有可能调整企业制度
这样才对“部份现业”的劳工有帮助
(有参与升级企业的劳工, 也有机会升级其技能)
只要这些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能升级
自然会淘汰同产业不具竞争力的其他中小企业
简单说, 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不可取
我们还是能筛选出一些有竞争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助他们升级
他们就可能扩大规模, 变成一个产业炼
这不同于zzahoward板友所提的
放生所有中小企业
等著政府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产业炼
也就是说,
他的方式等于是无视于目前多数劳工的处境
事实上, 如我回应他的, 他提的方法
目前政府在国防工业, 就是这种作法
但是, 要让企业、产业达到一定规模
不是只有这条路
还可以有其他的路同时进行
也就是, 我上文建议的/上面解释的
帮助‘现有”的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产业升级、扩大
(同时也会帮到部份劳工)
这个方式, 不但跟zzahoward板友提的不冲突
甚至速度要快!
培养一个产业炼至少要花10年以上的时间
如果眼前就有一些有竞争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
能不就直接助他们升级、壮大?
(而且还可以直接嘉惠一些劳工呢)
可能大家会有的疑问是
有这样有竞争力的的中小企业吗?
这个问题
就跟你问:
“台湾有清廉、认真的政治人物吗?”
“台湾还有有公民素质的选民吗?”类似
有的人认真做, 如屏东蒋议员, 但一直默默无名(甚至可能还被嘲笑)
在新闻未报导前, 大家也都不知道啊, 不是吗?
我个人是曾经看到某年的报导
中南部的中小企业, 乖乖缴税, 缴了上亿
但该企业很低调, 不愿意受访之类的
(whahaha板友是柯粉, 应该更要相信有这样的企业存在才是)
所以, 虽然中小企业恶名昭彰
但也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啦
: 本鲁看到现在, 觉得要怎么拯救台湾中小企业?
我上面一直用颜色强调, 只有“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企业
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
我在那篇文章(包括回应)也说
那是“地方政府”的政见, 是一个“实验方案”
要设定条件, “筛选”参与的企业
为什么板友们都没有看到上面那些字
一直把我上文提的当成“国家政策”?
然后一直针对所有的中小企业发言
有点无言耶 ><
[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