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劳基法》再修争议几点想法

楼主: LukasPoldi (Poldi)   2017-12-01 12:46:34
《劳基法》再修争议几点想法:跳脱保护迷思,追求“生产者自治”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4438
文:王映棻
民进党在2016年执政后,以删减七天国定假日,同时推动确保劳工每周有强制休假的例假
日和保留弹性加班空间的休息日,也就是所谓的“一例一休”作为《劳动基准法》修法改
革,曾经引发许多争议。然而,新法上路不到一年,在劳方不满意,资方大反弹的情况下
,近期提出再修《劳基法》之议,并在草案公告未达60天、只召开过一场公听会的情况下
即火速于国会完成一读,并企图在年底闯关三读。
从行政院提出修法版本来看,这次修正的重点,在于通则式的松绑现行“七天休一天”的
规定至可“连续工作12天”,并将“轮班间隔休息11小时调整为8小时”,以及休息日工
资由从优改为核实计算。可以说,此次的《劳基法》再修正,是意在放宽全体企业对受雇
者排班的限制,让资方得以基于营运的考量增加劳动者的工时,同时减低包括休息时间、
薪资等给予劳动者的必要补偿。
更令人惊异的是,此种拉长工时的弹性,新修草案规定,只需“雇主经工会同意,如事业
单位无工会者经劳资会议同意”即可。由于台湾劳动阶级的的组织力量薄弱,全台雇佣劳
动者的企业、产业工会参与率更只有7% [1],缺乏能与资方对等协商的力量,在总数140
万家的企业中,更仅有4.96%的企业有开过“劳资会议”[2],可以想见,如果此次的修法
通过,将恶化台湾的劳动条件,从而为资方役使员工大开方便之门。
民进党阶级立场的宣示
民进党政府如此急切于将《劳基法》亲资化,自然引发受薪大众的譁然与强烈反弹,除了
劳团的抗争,时代力量、国民党等在野政党在感受到大众这股怒火后,也纷纷以冗长发言
干扰、抵制修法的进行。在11月23日的初审受挫后,民进党不得不透过传媒对争议进行说
明,其中,以行政院副秘书长何佩珊24日接受《风传媒》的专访对于此次修法的解析 [3]
,最值得吾人的注意与讨论。
在该篇专访中,何佩珊清楚的为我们说明民进党的政党基础在中小企业主,这次的修法是
为了中小企业习以为常枉顾基本劳权、“随时弹性、随时上工”的资本积累模式服务,算
是首次打破过往强调的“照顾全民”、“全民托付”的虚假宣称,赤裸的揭示自身的阶级
属性。这篇声明除了可让还对民进党有所期待的受薪大众认清现实,更值得台湾一切以左
翼自诩、标榜以基层劳动大众为核心关怀但曾与民进党结盟的政治力量、运动者,好好检
讨一下这样的合作关系。
事实上,不同阶级利益的政治力量,基于共同的目标暂时结盟本就无可厚非,譬如在反对
国家威权、反对大资本垄断的运动上,劳动大众与中、小资本同盟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
重点不在结盟不结盟、合作不合作,而是劳动大众必须注意自己的阶级政治力量在这个合
作中是否能够掌握主导权,如果没能力掌握主导权,合作就形同被另一个阶级力量裹胁。
当彼此对于未来目标有所分歧时,只能任这个曾经的盟友将运动偏向而无能为力,与其如
此,倒不如先以组织草根、壮大自身为优先要务。如今,民进党已公然而明确的申明自身
代表中、小资本家的阶级利益,并承认不惜为其牺牲劳权,我想台湾的任何左翼势力都不
该再继续装傻做这个政权的马前卒。
为中小企业延命不是压抑劳权的借口
何佩珊在专访中,反复强调“不符劳动权益要求的”中小企业是“支撑台湾高就业率的关
键”、“台湾竞争力的关键”,“一例一休”的立法对他们“冲击非常大”,如果就此放
任冲击,让这些产业被淘汰,会造成失业等严重问题,更会让台湾走向“大资本大财团垄
断的经济模式”。
且不说,为了反资本垄断,不压抑资本反而收夺劳权这个颠倒的逻辑本身有多么荒谬,即
使顺着其似是而非的“必须配合中小企业营运否则将导致大资本统治”的论理,我们也不
能忘记,现在被视为大资本大财团的鸿海科技集团,在过去也曾只是中小企业而已。何况
,台湾长年对劳权的压抑,根本没能避免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寡占逐步增高,也没有让台湾
继续维持着她所宣称的“中小企业是产业主力”[4]。
与其保护中小企业不如由“生产者自治”
老实说,如果真心以社会基层为念,就不会以无法应付基本劳动条件的企业之存续为优先
考量,更不可能做出资方要五毛自己加码到一块的行为 [5]。而资本的集中,是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限制性政策的介入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
如果要彻底根治资本垄断的问题,思考的解方就不应只是在保护产业和淘汰产业打转,自
限于资本家的逻辑,也不是在基本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可以解决的,而是要让经济模式
彻底跳脱当前习以为常由资本家决定的框架,尝试促进社会各事业体由他们自己的劳动者
集体民主管理。
所谓由劳动者集体民主管理,就是由各事业单位的劳动者全体,透过民主决策自主决定生
产和分配的方方面面,这包含生产什么东西、使用哪种技术、生产地点的设置、要不要与
其他单位结合、成果分配的比例等等,甚至为了确保成员的平等性,应规定不同的分工岗
位要定期轮换,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充分参与到管理和实际的生产里。
或许,这样的主张有人会认为过于梦幻,然而这并非乌托邦,相似的实践,其实在他国民
间早有劳动者自发的进行,最受注目的莫过于是南美阿根廷的“由工人复苏的企业”(
empresas recuperadas por sus trabajadores,ERT)。
阿根廷在2001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危机期间,就出现过广泛的工人接管工厂运动,多数被
劳工接管的工厂,并没有从中产生新的老板,而是组成合作社,建立自主集体民主管理决
策的运作模式,而这些合作社之间,甚至经常相互支援,一同分享订单、人才,并与在地
社区密切结合。尽管他们在资本主义市场的包围下面临许多挑战,但许多案例都在坚持民
主、平等、互惠的运作中找到自己的存续方式,为我们在资本统治的世界外提供了另一种
的可能[6]。
我认为,台湾的劳动大众在争取基本的劳权保障之余,该认真考虑的是如何去促成这种“
生产者自治”的运动,而非被统治阶级牵着鼻子走,过度陷入该不该保护中、小资本运的
争辩。
另一方面,我们更该好好追索,如何透过运动去争取一个能为这类非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推
波助澜的政权。当然,在这之前,以劳动大众解放为志业的左翼有机知识份子,最该做好
的,还是属于我们社会的各阶级分析,让大众在行动之前,确确实实去认清:谁是劳动者
之友?谁是劳动者之敌?
注释
[1]见〈华航罢工满周年 劳工参加工会比率仅7%〉
[2]见〈劳资会议是什么?劳工真的能坐下来跟老板好好谈?〉
[3]见〈独家专访何佩珊:中小企业是民进党政治基础 修劳基法是党内是否该调往中间
的路线问题〉
[4]关于台湾资本集中化与早已不是以中小企业为产业主力的现象,《天下杂志》的专
访〈台湾经济大衰败,这20年发生什么事?中研院报告揭密〉有所提及 ,另根据台湾期
货交易所的数据,2008年台股前10大企业的市值占台股36.567%,前三大则占台股18.549%
,到了今年,台股前10大已占41.8577%,前三大更是占了27.8933%。见〈台股加权指数产
业比重及权值股资料〉。
[5]这次政院所提版本,修正幅度超出原先资方的提案,行政院长赖清德在听取工商团
体意见后,更加码松绑“7休1”与“轮班间隔”的规定,被外界形容为“要五毛,给一块
”。
[6]阿根廷的工人民主管理案例,可参见国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万毓泽的演讲,
〈阿根廷接管工厂运动的历史与前景〉
责任编辑:彭振宣
核稿编辑:翁世航
作者: s3z15a3z15a (顺啦)   2017-12-01 13:58:00
津津芦笋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我觉得这个可以看看
作者: tinmar (tinmar)   2017-12-01 19:10:00
劳青幻想文然后发现原作者文章 就是共产国际那套老掉牙论述可不可以写一些实际点的论述而不是好像在套一些理论的作文另外 民进党与劳工虽然亲近但农运与环运才是民进党的起家特质民进党与劳运关系一向平淡因为一方面台湾长期右派社会 一方面民进党与中小企业密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