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来源】
王立第二战研所
【文章标题】
从教育视角看多元性别教育问题
【完整内文】
这篇是为了同婚问题写的,虽然这问题其实在现实生活周围根本没多少人在
乎,但显然有很多上网的人很在乎,笔者就从教育的角度切入,让读者了解
一下,为何笔者提出的是慎重论。虽然现在有种杨威利遇到霍克的感觉…
首先,同婚的支持比例是否逐年升高?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只是上升幅度到
底有多快,就值得我们去讨论。就以现状来说,造成支持者数量上升的理由
,绝对是校园内进行多元文化的教育观,而且这十年已经逐步落实到各种课
程的情境上,一般教师不会“刻意”的去型塑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而稍有
经验的老师,都有足够的敏锐度,可以在发现学生有性别歧视等状况发生时
,介入制止与辅导。
但这只能代表我们可以不用悲观,不代表可以很乐观。原因何在呢?大部分
出在小学的时候,学生的社群生活环境,从家庭到邻里的影响很大,性别刻
板印象在此被优先塑造,在小学端的老师没有及早发现,或是积极的介入处
理,大概上了中学就没救了。若是单纯的社区,那么学生一样会在学校内,
大概是中年级程度的时候,对于性别印象开始启蒙,刻板印象一样会建立。
简单说,学校可以舒缓与制止,但没办法改变整个社群去塑造,这一点笔者
的观察是,严重程度大概是市区 < 郊区 < 偏乡。这也不意外,现在市区大
多是集合社区大楼,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在幼稚园认识同学,邻居反而少。
而在郊区的话,从小受到同侪影响的比例就偏高,偏乡则是连安亲班都没,
就算有也不会去刻意教多元性别的议题。
到了国中阶段,青春期变化是一个让男女学生双方,彼此加强刻板印象的最
佳理由。虽然我们做教师的会极力遏止这种印象,但说真的这是理想,现实
往往不见得会符合所设想。倒不是教师不尽力,而是如上段所说,很多观念
进国中前就初步塑造完成,你怎么可能期望课程满档的国中教师,可以满足
这种多元教育的需求?
放在教材中?别闹了,公民老师大部分都处在一个人负责二十个班的状态,
赶课赶不完就算了,哪有时间去额外补充这些教材?考上高中后让高中公民
老师来负责比较实际点,这可不是在开玩笑,是很可悲的现场事实。
好了,讲这些只是要说,现状来看可以不用悲观,但不能乐观,理由大致有
内外两层。外层的理由很好懂,我们现在的中学着重考试升学,你不可能在
课堂中进行多元性别教育,除非考试会考,而一旦变成必考题目,十之八九
都是画重点背起来,不会有时间留白,让学生去思考跟讨论相关问题。也就
是说,你不能期望课程中解决,必须要整个中小学老师,都处在随时注意多
元性别教育的情境中。
意即,身教言教,你随时随地都得注意,并且传达正确的讯息给学生,在上
课与下课时间,发现有性别歧视或行为的学生,立即介入与制止,严重的要
交由辅导室处理。而这可麻烦了,教育的现场现实是,真的可以没有性别刻
板印象的老师,年纪大概都有点轻,而大部分的老师都…这讲下去就尴尬了
,但也不能怪年纪大一点的老师,这几十年前就养成的习惯,可以做到自己
本身不流露那种刻板印象,就很不简单了。
内层的问题,出在教育的现场太吃教师的个人因素,好比班导对学生的影响
,绝对大过专任,教比较多堂的课的,理论上又会比少堂的要多。也就是比
较有闲工夫去教这些额外东西的,大概是我们数理科相关教师,还有国文与
英文语文类。社会科?一个星期一到两堂,唸完书放完影片就差不多了。
班导的影响最大,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现在看过班导会在班上贴静思语,或
是教会的名言锦句的?如果只有贴那还好,要你罚抄经文的也不在少数,更
有甚者是校长自己带头在学校内贴满静思语,到处都是“上人”。自己带入
宗教概念带班也罢,还有那种会有空就传递宗教思想的,虽然不多但也不能
说没有。
学生会认同吗?大多数不认同,其实还有反效果,但笔者的经验是,若班导
本身是一个“好人”,还真的以身作则做到,那就悲剧,学生三年会有很高
的比例认同与支持班导的理念,正所谓好人做错事就是这样。那我们这种一
周五堂课的数理教师呢?课程之外,笔者有空会讲,还会实际比喻,甚至去
批判那些护家盟跟信望爱的鬼扯蛋,但毕竟影响力不会太大,而且更严重的
是,讲太多,当晚联络簿家长就通告班导,或是打电话直接给主任,隔天笔
者就要被约谈。
结论就是,我们真的没有多少力气,去积极且正面的进行多元性别教育,尤
其是巨大的家长压力,没几个人承受的了。
而笔者这次对社运界的看法,向来没有好话,其来有自。在产业界待过几年
,深深发现社运人士的抗议对象,都要是有镁光灯的那种,一般的小厂跟公
司,会吸引到自诩进步的青年跟导师加入吗?至少笔者没见过,他们都到隔
壁的上市上柜大厂大门前抗议了。而他们提出的诉求,在隔壁那些传产小工
厂的工人听起来,活像是老板亲手送上的解雇书,这是现场的人亲身的经验
,自认的善意不见得会有实用。
在学校跟补教走跳的经验,笔者更认识到,社运界往往毫不关心中小学的基
层教育问题,总是以为只要改了什么,中下层就会自动修正,每一个乖的跟
机器人一样。这里有很多因素,笔者稍微解释一下。
首先,社运界大多高学历知识分子,年纪比笔者大的,大概都是当年联考制
度的前10%胜利者,这种人的人生跟基层蓝领几乎是脱节,后来若又没有常常
到基层去实地勘查,田野调查的更深入,提出的诉求大概都是瞄准知识份子
,尤其是那些天真大学生。
在笔者之后,就算到了今天,社运界依然大多是高教以上居多,换算比例也
起码是前30%的前段生。这些人当然或多或少有基层的经验,父母也有不少比
例是蓝领出身,但依照笔者所见,通常蓝领出身的大学生,基于对经济生活
的迫切需求,几乎没人跑社运。
要笔者来说,就是社运界跟中下层严重脱节,他们眼里看到的改革都是由上
而下,几乎没有几个人站在现场,从现实需求出发,去提出具体有效可推的
方案。
但是,宗教界不同,不知道有多少读者知道,慈济多年前就已经进入校园,
到处办活动吸引老师、家长与学生?近年来因为一些争议臭掉,但影响力还
在。而彩虹妈妈更是积极,可以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双北市已经可以见
到,明显要介入家长会选举,意图从控制家长会,达到实际推广「彩虹性平
教育」的目的。
他们一点都不笨,宗教界要进入校园,操盘的人都不是傻瓜,他们知道打哪
个点最有效率。真正需要性平教育,以及课后辅导教育的,根本就不是偏乡
,反倒是市区,因为依照人口比例,还有台湾城乡流动的现状,在市区学校
才有大量中后段学生,偏乡都几乎到了整并与废校阶段,人口基数差距太大
而笔者所见,社运人士关心弱势教育,比较喜欢到所谓的偏乡,对市区有一
种莫名的偏见,好像会到市区就读的人,都不需要辅导一样。这就造成一个
极严重的后果,挟巨资与热心义工的信望爱等组织,可以有系统的进攻中小
学,用家长会的力量,发送其实违反现阶段性平教育的「偏见教材」。
但为何实际上很难看到有人跳出来?笔者再讲一次,这些主事者不是笨蛋,
他们知道明摆着把「特定基督教派教义」的性平教材上架,“没有一个老师
”会愿意拿去教,他们提出的案子,大部分“符合教师保守性格”,在强调
多元的前提下,一点一滴的进行像是反同教材的东西。而这些因为变革不大
,“而且大部分都符合多元宗旨”,阻力相对较小。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会提报给媒体与立委,不定时会看到类似的消息,教育
界还是很警觉这种违背多元性别教育目的的行为。但今天护家盟这些更极端
的想通的话呢?护家盟不是灵粮堂的下属,里面更多一贯道的人,他们提出
的东西不见容我们不反对同婚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中下或是蓝领的人来说,
并不是不可理解,也非不能接受。这些人的背后,要出钱的金主可多了,现
在台面上只有灵粮堂的,但笔者在基层看到的是,偏属一贯道的人更庞大。
笔者的意思很简单,今天给你推过去了,就保证十年后不会被推回来吗?我
们能仅靠多元文化的教育基本观,就抵抗这些想要从基层洗脑的宗教界吗?
笔者认为绝对不能大意,因为宗教界在中学以下的教育,其实办的颇佳,可
以从关心课业,到提供课后辅导各种教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算小。
笔者自己的得意学生,上大学的比例颇高,在此次同婚攻防战中,明显站在
反对边,全部都是特定几个教会系统。这表示他们受到教会的影响比较大,
而不是我们。反倒是没上大学的,大部分态度是比较无所谓,支持反对都好
。这跟家庭环境与社群的影响比较大,学校只能做到持平的地步。
更进一步说,社运界真心想要推动这些性平相关的东西,何不身体力行?如
果到偏乡太远,没办法每天,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在台北市中心,成立一些
中小学的课辅组织,类似救国团的那种,介入学校教育照顾不到的人,并同
时正面积极的进行性平教育,反正大学生义工不欠缺,不是吗?
那为何看不到?
笔者的感想是,扣掉社运界大多天真的个性,不理解现状也不想要去训练,
也是主因,毕竟做这种事情没有镁光灯,而且“很花钱”。教育很贵,要训
练一个人到足以承担课辅教程,不是几个月的事情,一个能够独立作业,巩
固一个小据点的班级主任,没三、五年根本练不出来。
这不是只有课辅,考量成本还有管帐跟教育训练等问题,若要做到够大,你
就得碰政治组织,附近的警政单位也要熟。最好是有民代可以支援你,有金
主愿意资助你,但这些人一出手就会要有成果,拿得出他们要的吗?你确定
他们想要的跟你一样吗,你真的能够保证坚持理想决不退让到什么程度。
笔者想说的是,实际操作很多东西,会觉得脏了理想青年自己的手,那不过
代表根本没有心去做而已。真的接触,就是不间断的妥协跟谈判,你不能叫
人不领钱牺牲,不做就骂到底,这种事要自己来。
不然笔者成立一间课辅中心,类似救国团的单位,社运界要不要慷慨解囊一
下?还是你们以为,我们从来都没有试过?
【转录连结】
https://goo.gl/Vqlj1k
【转录心得】
当我们聚集去青岛东路展现人数时,应该也要注意一下基层教育。
现成的好例子,是天然独世代的产生,就在老李加入认识台湾教材,和阿扁时课纲
修改的结果。虽然花了十数年,但影响的不会只有一世代台湾人,还会影响到下一
代。
同样的,护家盟等保守宗教团体,利用宣传保守传统价值的机会,进入教育系统去
宣扬他们的理念,是我们应该要小心注意的,才不会被他们培养出一群会歧视,还
不知道那是歧视的下一代。
一般而言,到高中后学生才比较容易接触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观念来源,但这些宗教
系统可能从小学就渗入了,到高中要改变观念就会很困难。
在街头运动外,也要小心这些进入校园的影响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