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英国教改梦醒了,台湾还要继续作梦吗?

楼主: oftisa (oo)   2016-09-17 21:28:21
天下杂志
【投书】李峙皞:英国教改梦醒了,台湾还要继续作梦吗?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777
新上任的英国首相梅伊于9日宣布,中等教育政策将有重大变革,新政府将松绑1960年代
以来逐步废止公立菁英中学(grammar schools)之政策;换言之,行之有年的学区免试
入学将不再是通则,学生得透过考试筛选,进入公立菁英中学。这意味着,英国学童在小
学毕业时(依英国学制为11岁)便将面临升学大考,而进入公立菁英中学的学生也无疑将
以继续升学为主要目标。
为何英国政府舍弃自由派教改理念(诸如免试入学、教育均质化、多元发展)、甘冒“不
尊重教育专业”之大不韪,“大开倒车”重拾50年前的教育政策?这背后大概有两个脉络

▋始终无法消弭的阶级落差
首先,学区免试入学制度并未真正促成教育机会平等的理想。由于校风、师资、学区居民
社经地位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的公立普通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s)在教学资源与
升学表现上仍存在相当的落差。于是,有办法的家长们便竞相透过购屋、租屋的方式迁入
优良学区,确保子女进入好学校。诚如梅伊批评,“在现行学校体系下,筛选还是存在─
─透过房价、透过财富来筛选学生。这完全是不公平的。”
不只如此,社经条件更优渥的家庭直接将子女送进私立明星中学。这些学校收取高额的学
费[1],能够提供远优于公立普通中学的学习环境,成果自然反映在升学表现上。2014年
英国教育部的报告指出,私校毕业生录取重点大学(Russell Group Universities)的比
率是公立中学毕业生的3倍,进入牛津、剑桥大学的比率更高达5倍之多[2]。
少数富裕私校毕业生垄断高教资源、轻松成为“人生胜利组”、进而掌握国家权力之现象
,在前首相卡麦隆(David Cameron)主政期间尤其为人诟病:除了卡麦隆本人,当时被
看好成为卡麦隆接班人的财相奥斯邦(George Osbourne)、伦敦市长强森(Boris
Johnson),及与卡麦隆组成联合政府的自民党党魁克列格(Nick Clegg),皆出身私立
贵族学校、考入牛剑、在仕途上平步青云,40多岁时便到达权力顶峰。富家子弟的私校终
南捷径对于追求机会平等的免试入学制度来说,无疑是一大讽刺。
相对于此,出身改制前公立菁英学校、自承与私校毕业生的社交圈格格不入的梅伊,以其
在脱欧公投后意外取得的权力,恢复公立菁英中学、抗衡私校优势,绝非偶然、唐突之举

▋专家真的有用吗?
英国颠覆教改政策的第二个脉络,同样与脱欧公投相关,是英国社会近年来对于专家的质
疑。自二战以来,标榜自由开明、理性客观、追求社会正义的自由派学者专家们长期主导
公领域讨论,其所颂扬的自由主义价值俨然成为英国公共政策的指标;然而,近年来,这
些“政治正确”的理想主义修辞显得愈来愈不切实际、愈加背离大众的生命经验。脱欧公
投的通过便是最佳例证:即便多数大学教师、主流自由派媒体、左右两党大力支持迁徙自
由、强调移民与英国社会的互利关系,这些专家意见并未说服大众、减缓后者对于移民问
题的焦虑。一位脱欧派政治人物或许说出了英国大众的心声:“人民要相信自己……英国
人已经受够专家了!”
同样的,在教育政策上,50年来专家们所主导的教育改革成果也备受质疑。以教学为例,
部分大众将近年来英国学童学习成效不彰,归罪于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习动机、多
元发展的“进步式教学”。英国公共电视BBC于去年夏天播放的教育实验纪录片《我们的
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将中国
填鸭式教育带入英国普通中学、比较新旧教学模式之优劣,充分反映出英国社会对于进步
式教学的信心不再。
回到废止公立菁英中学的议题上,专家们基于促进教育平权而提出的免试入学制度,其实
践结果,竟助长了私校的优势,反而扩大资源分配不公、阻碍社会流动。经历教改50年的
英国社会,显然有理由拒绝再被学者专家牵着鼻子走。
▋台湾应该注意前车之鉴
虽然梅伊政府的教育新政能否抵挡专家学者排山倒海而来的批判声浪,还有待观察,但此
议题反映出自由派教改理想在现实中的诸多弊端,对于正步向“进步式”教育体制的台湾
社会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英国的前车之鉴在先,台湾主导12年国教、学区免试入
学的学者专家们,应有义务说明台湾如何能够避免重蹈英国之覆辙,亦即,在废除公立明
星中学后,政府如何能够避免明星私校的兴起?如何避免中上阶层将子弟送入师资良好、
升学导向的私校,而弱势学生只能别无选择地接受均质化、“快乐学习”的公立教育,最
终在升学竞争中接受必然的挫败?只是冠冕堂皇地重复“资源再分配”、“国家要将每个
人当作菁英来教育”等理想论调,无视于“资源有限、竞争无穷”的事实,是极不负责任
的说法。
笔者身为台湾传统教育体制的“受害者”,完全认同教改者对于升学主义、考试领导教学
的批判,也深感成绩、排名与背诵琐碎资讯虚耗了学子的宝贵青春。然而,鉴于英国乃至
台湾过去30年的教改经验,教育专家学者们是否应该停下来好好地探讨教育理想与改革手
段间的相关性?我们都不希望竞争与学习画上等号,但如果竞争就是人类社会不可消灭的
元素,那么,与其虚伪地延缓、遮掩竞争的本质,去思考如何公平化、合理化竞争、如何
使考试与知识追求、真实人生相结合,应该会是更积极、务实的做法。
(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生。)
[1] 著名的私立名校所收取的学费远非一般中产阶级家庭所能负担。以英国前首相卡麦隆
毕业的伊顿公学(英国的“公学”(public schools)实为私校)为例,2016/17年度的学
费约为37,000英镑(约台币150万)。资料来源:
http://www.etoncollege.com/CurrentFees.aspx
作者: mrforget (财去人安乐)   2016-09-17 22:11:00
台湾是有钱人读公立,然后大多数资源在公立学校。跟英国完全不同,台湾一直以来都是让弱势一直弱下去没变
作者: christopherl (Crystal~++)   2016-09-17 22:15:00
楼上,那你应该学德国,争取全国免学费
作者: jerrywei17 (wei)   2016-09-18 00:44:00
有钱缴补习费那些去唸私立后 公立资源自然就落到穷人身上
作者: christopherl (Crystal~++)   2016-09-18 02:35:00
楼上,那你应该学德国,发放补习卷
作者: mrforget (财去人安乐)   2016-09-18 12:46:00
我绝对支持全国免学费阿,基本的而已。
作者: zzro   2016-09-18 14:05:00
英国改革的重点是提供更平等的机会给孩子 台湾就算学 也不会学这点
作者: RIFF ( 向问天 )   2016-09-18 16:29:00
每千万人nobel科学奖: 英:15 德:11 法5.61.法国也是考试压力大 学生也是上课很沉默而被动2.德国听说还是有菁英筛选3.台湾还有文化族群问题 公教体系都是K党4.我有个折衷的方法 就是自由化 然后政府给每个小孩一年约10万(假设)支票限学校使用不一定十万 数字可以定为各校学杂费均价的90%这样等于 政府至少给你90%的平等权当然 财政OK的话 将来可以提高到95%
作者: fox1103 (狐狸)   2016-09-18 18:23:00
文中的问题在台湾很简单解决,繁星计画,把繁星名额再调高自然就能压制明星私校的兴起。目前政府手中握有大学经费补助的生杀大权,要求更多繁星名额完全是可能的
作者: uka123ily (NUNCA MAS)   2016-09-18 21:02:00
台湾的状况是公立学校资源都多于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提供的特别服务并没有多到可以捍卫阶级
作者: RIFF ( 向问天 )   2016-09-19 16:08:00
大政府应该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所有的政策方案其实都是因为钱不够 资源不够另外:中央政府预算 退抚拨补 金额差不多等于教育这比例有问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