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MuNriUD ]
作者: mayaman5566 (伯利兹天团)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爆卦] 征求历史系学生数位典藏白色恐怖资料
时间: Thu Mar 10 21:57:57 2016
看到许多人在批评“独占史料”,然而,
有时候史料就是必须先独占一下,才有办法更好地被公开利用。
影印扫描上网随意看,还不简单吗?
确实不能这样简单,因为,在利用史料之前,
第一个必须考虑的是:如何保护好史料,其次才是利用的问题。
冒然影印、扫描,很容易让史料遭受损害,而且这种损害往往是不可逆的。
纸质文献非常害怕光、湿气、虫害以及温度变化,
影印机、扫描器的光,杀伤力可是非常非常非常高的,
今天很开心地、快速地“数位”了出来,
让史料缩短寿命、提早好几年面临脆化、褪色等问题,值得吗?
这就是为什么在故宫有专门的照相室,或者在中研院等单位,
进行数位典藏计画时,对厂商的机器会有很严格的要求。
史料,或者说文献、文物本身,才是第一个要被考量的!
第二个要想到的是:物理性质上的整理。
官方的档案往往是较难保存的,它的状况通常不会“太好”。
在一般公务员思维里,档案只有“时间到了,就是要销毁啊啊啊啊”,
很难出现“先好好放著,时间到了再移交给档案馆吧”这样的想法。
而且,除非是特别的文件,不然官方文书的用纸用墨不会太好,
如果文件是酸性纸,不妥善保存更容易完蛋的。
所以,整理史料的第一步,是物理上的做为,
刷灰除虫(有的是薰蒸、有的是冰冻),装裱修补,
(有兴趣的人,不妨去google一下“档案砖”这个词)
整理之后才是入库典藏,如同前面说过的,
光、温湿度都必须达到标准,还要定期检测有无虫害产生。
第三个要想到的是,史料整理不是这么简单的,
尤其是当这史料来源明确、性质相同,散佚情形比较不严重的时候。
(因为这样价值高,更要小心处理!)
当进行数位化的时候,很容易会遇到两个问题:
A.是要有选择性的数位化,还是全部数位化?
B.如何在最大程度上,让“读者”认识到史料的真实情况?
A和B其实相关,虽然A的情况这次的事件可能没有,但还是需要讲一下。
一般人对于史料的认识、利用,通常是在“文字”上,
像是在古籍数位化的时候,不少典藏单位不会去扫描空白页、函套、签条、书根等等,
然而这些文字以外的东西,其实也很有研究价值、也相当重要。
它的装潢若是保留原始的样子,将来有一天又在别的地方看到相同形制的东西,
我们就能将这两样东西联系起来思考;
然而“有选择”数位化会让人看不到全部情况。
除了前面讲过的装潢外,
再例如对岸有些出版社扫描近代期刊时,
不会去扫描刊物中的拉页广告,
先不谈广告本身的研究价值,有时候广告背后还有文字啊....
(梁启超有篇文章就是登在拉页广告之后的,
对岸某出版社就是这样遗漏掉那篇文章)
这时应该会有人问,全部拍不就得了,为什么他们不全部都拍?
理由很简单:钱!
扫描是很花钱的,所以很多单位很计较“页数”(契约要写啊);
而专业的扫描机器很贵的,日常操作、后续维修都要花钱,
数据库建置都来不及了,所以很多单位都是招标了事;
但为了史料好,真的必须要花钱,只是经费往往有限...
这就是数位化的无限循环。
至于“史料的真实情况”,这次就很可能遇到。
看新闻报导中的照片、影片,这批史料很可能已经不是原始的编排型态了,
如何让它回复到原始状态,让每一页回到它该有的位子,
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史料内容,让史料能够彼此串联起来,
产生更大的研究效用,让它的历史意义更加彰显,
这时候确实是需要先让专业的来。
假设一下,如果只看到一件非法跟监,我们是知道有人被非法跟监了;
但,若是这叠档案顺续相连不错乱,我们还可能知道同时间多少人被跟监,
他们有没有关系、是不是被怀疑成同伙,
又或者当时下令跟监的人,是不是正在进行某种计画?
这些假设,只有在史料回到它真实的情况后,我们才比较可能看到,
才比较好“有的放矢”。
总而言之,中研院也好,委由民间进行也罢,
史料都必需先经过过专业的处置和保护,
以及专业的编排整理,这样子的数位化,
才能同时达到保护史料、化身千万便于利用的两大目标。
这样的课题,通常是研究单位比较有经费和人力。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专业的傲慢/独占,就我的立场来说,
这是相关从业人员职责所在,为了保存文献、让它更好地被利用,
不得不先傲慢、不得不先独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