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食安/王昆义:物价房租飞涨 食品问题帮

楼主: Daron309 (大荣虫)   2014-09-17 20:10:00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916/13349953.html
 中评社16日刊出评论员王昆义的评论专文,全文如下:2008年两岸开始协商时,中国大
陆刚好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奶粉的婴儿被发现
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掺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让台湾对大陆的食品安
全不敢苟同,于是台湾又特别提出应签署一份“食品安全”协议。
 
 然而,这几年来在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的不是大陆,反而是在台湾。首先是2011年5月在
台湾发生的塑化剂事件,这是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第一件,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
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
,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以撙节成本。
 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之外,影响范围也扩及到糕点、面包和药品等。相关政府机
关在事件爆发后,明订同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
 以塑化剂取代棕榈油制成的“起云剂”,早在1980年代前就已出现在台湾市面上,因这
类“起云剂”颜色纯白、保存期限比棕榈油配方的“起云剂”长6、7个月,且能够稀释饮
品的份量也更大,因此不少“起云剂”制造商纷纷跟进,寻求这款非法配方。
 塑化剂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但最终到底如何,也没人知道,反正该吃的都吃下肚了
,后来厂商是否有改进,台湾的卫生福利部也没有给答案,只要媒体不炒,大家也就忘了
这档事。
 塑化剂的问题是否有改善还未知,但是最近又闹出馊水猪油事件,在中秋节前大量出售
月饼的前夕发生这种事,恐怕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会以为吃下肚没闹肚子,所以也懒得去追
究了。
 然而,这件事并非只是在台湾内部受到影响,连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区,也为台湾
食品被添加馊水油而人心惶惶,这比以前的塑化剂还要严重。
 其实,台湾食品和小吃是名闻遐迩,如果商家诚实使用安全的用料,应该会有很大的获
利,但是贪小便宜就是人的特性,所以能省则省,商家宁愿使用比市价低很多的原料,也
不去打听为何那一家的原料会比其他家便宜那么多。
 特别是这次最不值得同情的两家糕饼店就是基隆的李鹄和台北的犁记,这两家不只在当
地有名,应该说是全台都有名气,所以不爱惜自己的招牌,当然,也无须在出事之后,要
求消费者可怜。
 当然,如果要检讨台湾食品老是出问题,还是可以从整个社会结构来讨论起。近几年来
,台湾的各种物价不断的飞涨,但就是薪水不涨,所以有些糕饼店为了抓住客人,也不太
敢随着物价跟着涨上去,店家只好去找一些廉价的原料,避免涨价让客人跑掉。
 所以,物价、房租不断的飞涨,才是引发台湾食品出问题的“帮凶”。如果政府能够注
意物价飞涨背后涨价的因素,应该就不会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
 事实上,台湾在社区所开社的糕饼店,如果稍微注意一点,就很容易发现一年可以换几
个“头家”,而这些“头家”都会很无奈的说,物价飞涨,但是他们的糕饼就是不敢涨。
举一个我家附近的例子,两家并排的面包店,一家是购买只要超过100元台币,就可以打8
折,另一家则是不为所动。
 这种现况大家当然会往有打折的那一家跑,至于店家是怎么吸收打折后的成本,也从来
没人问起。同样的,陆客来台观光,一般都会被带去购物,而购物里面还要加上导游和司
机的小费,想想,这些购物点怎么可能会买到好东西呢?
 所以,物价飞涨是造成商人不顾道德心之一,而观光客刻意压下旅游成本,是造成商人
没有道德心之二。台湾有一句俚语说“俗物(便宜)没好物”,这应该给消费者一项警讯

【中央网络报】
(中央日报 2014/09/1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