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鼎钧:匪谍 是怎样做成的

楼主: kakakaka (卡四)   2014-07-11 03:05:01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66445
2006-04-12
◎王鼎钧 图◎黄子钦
我在一九四九年五月踏上台湾宝岛,七月,澎湖即发生“山东流亡学校烟台联合中学匪谍
”冤案,那是对我的当头棒喝,也是对所有的外省人一个下马威。当年中共席卷大陆,人
心浮动,蒋介石总统自称“我无死所”,国民政府能在台湾立定脚跟,靠两件大案杀开一
条血路, 一件“二二八”事件慑伏了本省人,另一件烟台联合中学冤案慑伏了外省人,
就这个意义来说,两案可以相提并论。
烟台联中冤案尤其使山东人痛苦,历经五○年代、六○年代进入七○年代,山东人一律“
失语”,和本省人之于“二二八”相同。我的弟弟和妹妹都是那“八千子弟”中的一个分
子,我们也从不忍拿这段历史做谈话的材料。有一位山东籍的小说家对我说过,他几次想
把冤案经过写成小说,只是念及“身家性命”无法落笔,“每一次想起来就觉得自己很无
耻。”他的心情也是我的心情。
编剧家赵琦彬曾是澎湖上岸的流亡学生,他去世后,编剧家张文祥写文章悼念,谈到当年
在澎湖被迫入伍,常有同学半夜失踪,“早晨起床时只见鞋子”,那些都是强迫入伍后不
甘心认命的学生,班长半夜把他装进麻袋丢进大海。这是我最早读到的记述。小说家张放
也是澎湖留下的活口,他的中篇小说〈海兮〉以山东流亡学生在澎湖的遭遇为背景,奔放
沉痛,“除了人名地名”以外,意到笔到,我很佩服。然后我读到周绍贤〈澎湖冤案始末
〉、傅维宁〈一桩待雪的冤案〉、李春序〈傅文沉冤待雪读后〉,直到〈烟台联中师生罹
难纪要〉、张敏之夫人回忆录〈十字架上的校长〉,连人名地名都齐备了。
可怜往事从头说:内战后期,国军节节败退,山东流亡学生一万多人奔到广州,山东省政
府主席秦德纯出面交涉,把这些青年交给澎湖防卫司令李振清收容。当时约定,让十六岁
以下的孩子继续读书,十七岁以上的孩子受文武合一的教育,天下有事投入战场,天下无
事升班升学。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和在台湾澎湖当家作主的陈诚都批准这样安排。
一九四九年六月,学生分两批运往澎湖, 登轮者近八千人, 后来号称八千子弟。七月十
三日,澎湖防卫司令部违反约定,把年满十六岁的学生,连同年龄未满十六岁但身高合乎
“标准”的学生,一律编入步兵团。学生举手呼喊“要读书不要当兵”,士兵上前举起刺
刀刺伤了两个学生,司令台前一片鲜血,另有士兵开枪射击,几个学生当场中弹。三十年
后,我读到当年一位流亡学生的追述,他说枪声响起时,广场中几千学生对着国旗跪下来
。这位作者使用“汴桥”做笔名,使我想起“汴水流,泗水流……恨到归时方始休”,可
怜的孩子,他们舍死忘生追赶这面国旗,国旗只是身不由己的一块布。
编兵一幕,澎湖防守司令李振清站在司令台上监督进行。流亡学校的总校长张敏之当面抗
争,李振清怒斥他要鼓动学生造反。李振清虽然是个大老粗,到底行军打仗升到将军,总
学会了几手兵不厌诈,他居然对学生说:“你们都是我花钱买来当兵的!一个兵三块银元
!”他这句话本来想分化学生和校长的关系,殊不知把张敏之校长逼上十字架,当时学生
六神无主,容易轻信谣言,这就是群众的弱点,英雄的悲哀,自来操纵群众玩弄群众的人
才可以得到现实利益!为他们真诚服务却要忧谗畏讥。张敏之是个烈士,“烈士殉名”,
他为了证明人格清白,粉身碎骨都不顾,只有与李振清公开决裂,决裂到底。
张敏之身陷澎湖,托人带信给台北的秦德纯,揭发澎湖防卫司令部违反约定。咳,张校长
虽然与中共斗争多年,竟不知道如何隐藏夹带一封密函,带信使者在澎湖码头上船的时候
,卫兵从他口袋里搜出信来,没收了。
张敏之又派烟台联合中学的另一位校长邹鉴到台北求救,邹校长虽然也有与中共斗争的经
验,沿途竟没有和“假想敌”捉迷藏,车到台中就被捕了。
最后,张敏之以他惊人的毅力,促使山东省政府派大员视察流亡学生安置的情形,教育厅
长徐轶千是个好样的,他会同教育部人士来到澎湖。李振清矢口否认强迫未成年的学生入
伍,徐厅长请李振清集合编入军伍的学生见面,李无法拒绝,但是他的部下把大部分幼年
兵带到海边拾贝壳。徐轶千告诉参加大集合的学生,“凡是年龄未满十六岁的学生站出来
,回到学校去读书!”队伍中虽然还有幼年兵,谁也不敢出头乱动。张敏之动了感情,他
问学生:你们不是哭着喊着要读书吗?现在为什么不站出来?徐厅长在这里,教育部的长
官也在这里,你们怕什么?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你们错过了这个机会,再也没有下一次
了!行列中有十几个孩子受到鼓励,这才冒险出列。李振清的谎言拆穿了。后来办案人员
对张敏之罗织罪名,把这件事说成煽动学生意图制造暴乱,张校长有一把折扇,他在扇上
亲笔题字,写的是“穷则独搧其身,达则兼搧天下”,这两句题词也成了“煽动”的证据

徐轶千对张敏之说:“救出来一个算一个,事已至此,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澎湖防
卫司令部认为此事难以善了,于是着手“做案”,这个“做”字是肃谍专家的内部术语,
他们常说某一个案子“做”得漂亮,某一个案子没有“做”好。做案如做文章,先要立意
,那就是烟台联中有一个庞大的匪谍组织,鼓动山东流亡学生破坏建军。立意之后蒐集材
料,蒐集材料由下层着手,下层人员容易屈服。那时候办“匪谍”大案都是自下而上,一
层一层株连。
做案如作文,有了材料便要布局。
办案人员逮捕了一百多个学生(有数字说涉案师生共一百零五人)疲劳审问,从中选出可
用的讯息,使这些讯息发酵、变质、走味,成为罪行。办案人员锁定其中五个学生,按照
各人的才能、仪表、性格,强迫他们分担罪名,那作文成绩优良的,负责为中共作文字宣
传;那强壮率直的,参与中共指挥的暴动;那文弱的,觉悟悔改自动招供。于是这五个学
生都成了烟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分团长。
每一个分团当然都有团员,五个分团长自己思量谁可以做他的团员,如果实在想不出来,
办案人员手中有“情报资料”,可以提供名单,证据呢,那时办“匪谍”,只要有人在办
案人员写好的供词上盖下指纹,就是铁证如山。这么大的一个组织,单凭五个中学生当然
玩不转,他们必然有领导,于是张敏之成了中共胶东区执行委员,邹鉴成了中共烟台区市
党部委员兼烟台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主任。
办案人员何以能够心想事成呢?唯一的法术是酷刑,所以审判“匪谍”一定要用军事法庭
祕密进行。澎湖军方办案人员花了四十天功夫,使用九种酷刑,像神创造天地一样,他说
要有什么就有了什么。最后全案移送台北保安司令部,判定两位校长(张敏之、邹鉴)五
名学生(刘永祥、张世能、谭茂基、明同乐、王光耀)共同意图以非法方式颠覆政府,各
处死刑及褫夺公权终身。这一年, 张敏之四十三岁,邹鉴三十八岁。同案还有六十多名
学生,押回澎湖以“新生队”名义管训,这些学生每人拿着一张油印的誓词照本宣读,声
明脱离他从未加入过的中共组织,宣誓仪式拍成新闻片,全省各大戏院放映,一生在矮簷
下低头。当时保安司令是陈诚,副司令是彭孟缉。
那时候,军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五千多名入伍的学生从此与世隔绝。
还有两千四百多名学生(女生和十六岁以下的孩子),李振清总算为他们成立了一所子弟
学校,继续施教,我的弟弟和妹妹幸在其中。下一步,教育部在台中员林成立实验中学,
使这些学生离开澎湖。
我是后知后觉,六十年代才零零碎碎拼凑出整个案情。我也曾是流亡学生,高堂老母寿终
时不知我流落何处,我常常思念澎湖这一群流亡学生的生死祸福,如同亲身感受。有一天
我忽然触类旁通,“烟台联中匪谍案”不是司法产品,它是艺术产品,所有的材料都是“
真”的,这些材料结构而成的东西却是“假”的,因为“假”,所以能达到邪恶的目的,
因为“真”,所以“读者”坠入其中不觉得假。狱成三年之后,江苏籍的国大代表谈明华
先生有机会面见蒋介石总统,他义薄云天,代替他所了解、所佩服的张敏之申冤,蒋派张
公度调查,张公度调阅案卷,结论是一切合法,没有破绽!酷刑之下,人人甘愿配合办事
人员的构想,给自己捏造一个身分,这些人再互相证明对方的身分,有了身分自然有行为
,各人再捏造行为,并互相证明别人的行为,彼此交错缠绕形成紧密的结构,这个结构有
在内在的逻辑,互补互依,自给自足。
今天谈论当年的“白色恐怖”应该分成两个层次:有人真的触犯了当时的禁令和法律,虽
然那禁令法律是不民主不正当的,当时执法者和他们的上司还可以采取“纯法律观点”原
谅自己,另外一个层次,像张敏之和邹鉴,他们并未触法(即使是恶法!),他们是教育
家,为国家教育保护下一代,他们是国民党党员,尽力实现党的理想,那些国民政府的大
员、国民党的权要,居然把这样的人杀了!虽有家属的申诉状,山东大老裴鸣宇的辨冤书
,监察委员崔唯吾的保证书,一概置之不顾,他对自己的良心和子孙如何交代?我一直不
能理解。难道他们是把这样的案子当做艺术品来欣赏?艺术欣赏的态度是不求甚解,别有
会心,批准死刑犹如在节目单上圈选一个戏码,完全没有“绕室徬徨掷笔三叹”的必要。
他们当时杀人毫不迟疑,真相大白时又坚决拒绝为受害人平反。说到平反,冤案发生时,
山东省主席秦德纯贵为国防部次长,邹鉴的亲戚张厉生是国民党中枢要员,都不敢出面过
问,保安司令部“最后审判”时,同意两位山东籍的立法委员听审观察,两立委不敢出席
。人人都怕那个“自下而上”的办案方式,军法当局可以运用这个方式“祸延”任何跟他
作对的人。独有一位老先生裴鸣宇,他是山东籍国大代表,曾经是山东省参议会的议长,
他老人家始终奔走陈情,提出二十六项对被告有利的证据,指出判决书十四项错误,虽然
案子还是这样判定了,还是执行了,还是多亏裴老的努力留下重要的文献,使天下后世知
道冤案之所以为冤,也给最后迟来的平反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裴老是山东的好父老,孙中
山先生的好信徒。
本案“平反”,已是四十七年以后,多蒙新一代立委高惠宇、葛雨琴接过正义火炬,更难
得民进党立委谢聪敏慷慨参与,谢委员以致力为二二八受害人争公道受人景仰,胸襟广阔
,推己及人。在这几位立委以前,也曾有侠肝义胆多次努力,得到的答复是“为国家留些
颜面”!这句话表示他们承认当年暗无天日,仍然没有勇气面对光明,只为国家留颜面,
不为国家留心肝。所谓国家颜面成了无情的面具,如果用这块面具做挡箭牌,一任其伤痕
累累,正好应了什么人说的一句话:爱国是政治无赖汉最后的堡垒。
==
713快到了,希望有澎湖人自己去关心自己土地的故事。
作者: akirakid (子连れ狼ー仔猫篇)   2014-07-11 03:09:00
高调,看过管仁健先生写关于十字架上的校长文章,不知713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4-07-11 03:21:00
228/白色恐怖:压迫者VS.被压迫者DPP有办法的话 请不要再去强调省籍/种族唯有强调这些基本价值,才能获得更大的胜利
作者: davild54849 (心之一方)   2014-07-11 06:50:00
党工带风向 中国国民党必须灭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4-07-11 07:07:00
什么党工啦... 都不能讨论的喔KMT抹黑当然少不了,但是DPP选举拿来炒作也不少
作者: zoobox (zoobox)   2014-07-11 07:39:00
推!真的,深思“爱国是政治无赖汉最后的堡垒。”也推荐跟着王鼎钧先生的回忆路四部曲:《昨日的云》《怒目少年》《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ka大分享的这篇应该是录在第四册《文学江湖》中。这四册书从清末的山东写到战后肃杀的台湾,对了解中国百年来的变化,和中国国民党共产党的本质与统治行为、王先生那代人的情感和人生价值都很帮助更正:回忆“录”四部曲
作者: Tomwalker (黃小羊)   2014-07-11 07:55:00
我不确定“外省猪”的说法从何而来,又是谁先说的。可能的源头是老一辈比较日人和中国党统治时常说的“狗去猪来”,但把“外省猪”联在一起成一个名词的,就不知道如何开始的。但要说是DPP,可能要查查。因为之前常说的要外省人去跳海,最早可查到公开说的,是赵少康在94年台北市长选举时说的,若让台独当上台北市长,我们这些外省人都要被逼着去跳海了。这其实是某些深蓝人为了激化对立而提出的说法。外省人在DPP里,像小段段宜康,大家常忘了他也是外省人耶。郑南榕也是外省人。说DPP会歧视外省人,至少台面上的人物都不会。
作者: Miule (Miule)   2014-07-11 09:48:00
深蓝讲出这种话,一是强化仇恨,二是心虚漠视自己的殖民心态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7-11 10:12:00
作者: killerken (踢了肯)   2014-07-11 10:49:00
外省人以前逼人跳海 就以为别人也会这样对他们
作者: Tomwalker (黃小羊)   2014-07-11 12:45:00
我不会说DPP没有歧视。里面真的很多人过去因为省籍受了不公平对待而记恨迁怒到现在,也有一些所谓的闽南沙文主义存在,叶菊兰曾经在DPP的演讲场合用国语演说而被台下要求说“台语”,但叶本人是客家人,不会说闽南语,用国语是希望最多人了解她的演说,结果被这样对待实在不合理只是我们现在新的这一代,希望大家不要再因为某人的省籍而有固定的想法,例如外省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类的想法不管先来后到,愿意认同这块土地,支持理解民主内涵的就是我们的同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