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李敖“晚节不保”,其实是我们一开始就误解了李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2030
彭振宣
李敖过世之后,各家媒体跟网络也纷纷出现各种“毁誉参半”的评论。有趣的是,同样是
毁誉参半,今日台湾社会对李敖的褒贬,跟解严前后时期台湾社会对李敖的褒贬,却出现
了“阵营反转”的情况。
当年批评李敖的,多半是支持国民党威权政治的“忠贞人士”,这些人认为李敖对威权还
有传统道德的抨击是无的放矢的造谣,目的只是为了标新立异兼譁众取宠。而当时支持李
敖,或至少是李敖的同情者们,则多半是反对国民党威权的党外人士。这些人有自由主义
者、有民主运动者、有台独运动者,他们不见得都同意李敖的见解,但至少乐见李敖运用
犀利的文字对国民党的当权者口诛笔伐。
没想到几十年过去,到了李敖过世的这天,上述两种阵营对李敖的评价却出现180度的调
转。替李敖过世表示哀悼的,多半是过去作为国民党威权一份子的政治人物,或是对过去
威权政治表示肯定的泛蓝阵营支持者,甚至连对岸威权进行式的中国共产党政治人物,都
对李敖给予肯定。
反而是立场偏向台独运动,或是反对中国威权政治的台湾、甚至中国的知识份子,纷纷撰
文谴责李敖背弃了他早年支持的自由主义,投向威权政治的怀抱。中国媒体人刘原纪念李
敖的文章标题〈曾为人杰,终成小丑〉,或许可以总结这一派对李敖评价的基本论点。
作为一个曾经很喜欢李敖的读者,我不了解,因此也不评价李敖的爱情跟夺产之类的行为
。但从我过去阅读李敖作品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谈一谈李敖早年批
判蒋家威权,晚年却支持中国共产威权政治的原因。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想想真的是李
敖“背叛”了自由主义?还是李敖其实始终没变,变得反而是我们以及外在的社会与世界
?
如果我们先讲结论,李敖看似前后矛盾的思想中,其实有一条隐微又清楚的主线,那就是
他始终是一个“中国的知识份子”。
李敖的传统士大夫价值
这句话乍听之下很像是一句废话,但如果我们深入去看,可以看到这背后有很深的意涵。
这个意涵的第一重,自然是李敖的国家认同。李敖的国家认同是中国,这是一个再清楚不
过的事情,因此我们也不用在这个层面谈太多。但重点在这句话的第二重,李敖的价值观
其实也非常中国,更精确的说是非常像“传统的士大夫”。
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不以为然,觉得我在鬼扯什么东西。李敖的著作,尤其是有关历史方
面的著作,多半是以批判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为主题。我前面既然自称曾是李敖的读者,又
说他的价值观像传统的士大夫,难道我精神错乱了吗?
可是当我们认真去看李敖怎么去骂这些传统士大夫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李敖的骂法是
揭露这些士大夫的“假”。更仔细说,是他们的“出尔反尔”,嘴巴上讲的是一套理想,
实际上做的却是另一回事。用李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每个人都会生气的时候,骂别人是王八蛋;可是我能够证明别人是王八蛋,所以就比
别人狠;就狠在这儿,能够拿出证据来证明。
综观李敖大部分的批判,都是在揭露这些古今的学者也好、政治人物也好,是怎么样的虚
伪。李敖擅长的方法是用中国传统士大夫提出的道德标准,去检视这些士大夫自己做出来
的事情。但这边出现的一个关键,就是当李敖用的是这些士大夫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他们
自身时,反应的也是李敖“认同”这样的道德价值,或是退一步来讲,至少不认为这样的
价值是错误的。
相反的一个例子,是有阵子在台湾社会时常被拿来跟李敖并称的柏杨。柏杨晚年潜心翻译
《资治通鉴》,在翻译的过程中对史事有些心得的时候,会写作《柏杨曰》。但柏杨的史
论时常被学术界诟病的地方,就在于柏杨拿的往往是当代社会的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
标准,去衡量古人作为的得失。这一点往往会被批评,柏杨拿古人根本没有的观念来苛责
古人,是对古人不够尊重。
相较之下,李敖虽然也常对古人嬉笑怒骂,但他的言论相对比较能被历史学界接纳,就是
因为李敖的批判往往是站在中国传统士大夫自己的价值标准。事实上,李敖对蒋家威权独
裁的批评,也是依循着相同的逻辑。李敖对孙文与蒋介石的评价是:
孙中山朝人民盖空中楼阁,蒋介石却收起房租来。
李敖批评孙文与蒋介石的重点,并不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理想与愿景,而是批评他们没有落
实这样的理想,甚至是用这样的理想在讹诈人民,收取政治红利。因此李敖写了《第73烈
士》,去谈那些被革命理想利用后抛弃的可怜人。他也写〈为老兵李师科喊话〉,替那些
为了捍卫党国价值付出人生,最后却被用完就丢的人呼冤,称李师科为“道德价值极高的
人”。但是当我们仔细看,会发现李敖批评的并不是威权本身的价值,反而是因为威权没
有落实他自己声称的价值。
李敖写《阳痿美国》,同样是以自由民主的标准来拆穿美国的自相矛盾。他以虚构的“上
帝李”来审判历代每一个美国总统,其实用的也是他批判中国传统士大夫所用的那套方式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正因为李敖认同自己是一个“中国的知识份子”,他也彻
底的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因此他在评价台湾的现实政治时,往往也不自觉的套用中
国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而不是西方的自由民主精神。
李敖对台独的批评
像是李敖对台独的批评,最主要的论点就是骂台独都是孬种,说一套做一套。嘴巴上说可
以为台湾独立牺牲生命,却不敢发动武装革命流血夺取政权,也不敢对中国发动独立战争
。这套说法也反应在李敖评价郑南榕时说的:
郑南榕的例子只证明了一个事实:真正有种的,是外省人,而不是台湾人;台湾人被
日本和国民党统治百年都吓怕了,台湾人的种,赶不上外省人的种,台湾人的胆量,赶不
上外省人的胆量。
这样的说法让李敖自己还有支持他的统派们都很得意,认为他们戳穿了台独的虚伪。也因
此李敖始终都认为台独不过是政客套取政治红利的阴谋,就像孙文跟蒋介石用三民主义讹
诈中国那样。但李敖直到过世都没有发现,自己对台独的评价,其实是错误挪用了中国传
统士大夫的价值观来评价台独。
李敖拿了中国历代评价王朝开创的价值观套在台湾头上,认为只有透过流血战争得来的政
权才叫“得国最正”,所以他认为不敢发动流血革命的台独,就跟历朝那些谋朝篡位的窃
国小人没什么不同。但李敖似乎没注意到,很多具有台独理想的人追求的不只是政治上的
独立,更是希望跳脱中国传统的政治价值跟游戏规则。
追求台独理想的人同时也向往西方的民主宪政,英国数百年前就有不流血的“光荣革命”
,近代亦有法国透过民主投票让政权和平转移建立的“第五共和”,国家独立的途径也有
诉诸民意而非武力的“住民自决”。对许多台独份子来说,不诉诸流血革命,为的是希望
同时捍卫民主跟人权的价值,不希望用内战取代民主选举,或是在冲突形势下迫害支持统
一的少数族群。就算着眼在现实的武力跟国际战略,台湾的独立也是美、中在西太平洋以
及全球竞合的一部分,而非意气之下的流血暴力如此简单。
但李敖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仍然是中国传统下士大夫为理想牺牲的“气节”,还有中国
历史上平民革命击倒强权的浪漫。我们并不能说李敖这样的价值观必然是错的,因为中国
历代也是有不少英雄豪杰是以生命在贯彻这样的价值,这个价值在今日也同样能召唤那些
与他共鸣的人。但这很明显不是台湾社会,或是他所谓的“台独份子”所秉持的价值。李
敖从这个角度批评台独,其实跟柏杨拿自由民主去评价古代中国一样。
如果我们觉得柏杨拿古人没有的价值批评古人不妥,那怎么会认为李敖对台独的评价是正
确的?这也是李敖跟台湾社会脱节的第一个地方。
李敖谈民主的“中国”视角
李敖是一个“中国的知识份子”的第三重,在于李敖写作的“问题意识”都是解决中国走
向现代化要面临的问题。这句话用白话来说,就是李敖苦心思考要解决的是“近代中国”
的问题,不是“台湾”的问题。曹长青有一篇文章,批评李敖在〈播种者胡适〉一文中错
解了“个人主义”。我认为李敖对个人主义的诠释,其实恰恰反应了李敖自己虽然不承认
,但他心目中的“自由民主”其实仍然承袭了清代以来中国知识份子“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精神:
胡适所提倡的乃是“健全的个人主义”,英文是individuality,可译作个性主义,
这主义的特性有两种:一种是独立思想,不肯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肯把别人的眼睛当
眼睛、不肯把别人的脑力当自己的脑力;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
,不怕权威、不怕监禁杀身,只认得真理,不认得个人利害。(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细读这段文字,才会知道什么是胡适之的个人主义,才会知道独立的与负责的个人主
义实在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洪水猛兽,乃是一个极普通的大丈夫所应具有的一点最起码的人
生态度。“不教别人牵着鼻子走”,这不是大丈夫的独立精神吗?“好汉做事好汉当”,
这不是大丈夫的负责气概吗?做大丈夫不是每个男子汉起码的要求吗?这样的个人主义还
有什么可非议的呢?
这段诠释与其说是单纯错解了西方的个人主义精神,反而更像是李敖把自己心目中,中国
传统士大夫应有的道德价值,假托胡适的口,投射到西方的个人主义。李敖对胡适的推崇
,与其说是拥护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精神,还不如说是李敖从胡适身上,看到了他理想中
能贯彻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近代知识份子。
从李敖谈论台湾民主的言论里,更可以明显看到李敖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
在评价民主,民主对于李敖而言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自由主义推崇民主,是
因为国家主权本来就是在人民身上,政治制度的设计不过是为了反应这项现实。至于人民
要拿民主制度来为恶或是为善,这是人民的自由,只是最终人民要为了自己的决定承担后
果。所以民主本身就是“目的”。
但李敖谈的民主,是为了追求某种廉洁的贤能政治所需要的“工具”跟“手段”,如果无
法达成追求贤能与廉洁政治的目的,民主这个工具就一点价值都没有。所以李敖会说台湾
的民主是“假民主”,因为台湾的民主无法完成选贤与能的政治目的。但回归民主在西方
出现的脉络,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共和主义,从来没有一个西方思想是因为能够选贤与能
还有肃贪才推崇民主。可以说民主制度跟选贤与能或是肃贪根本没有关系。
因为在西方的政治发展脉络中,肃贪以及选举贤能,并不是西方关注的主要问题。反而是
清末民初的中国知识份子,为了让没有相对应价值观的中国人能体会民主的优点,才借代
了上古“禅让政治”中选贤与能的概念来解释民主的好处。因为肃贪跟贤能,是中国五千
年来讲究“圣君贤相”的人治政治关注的核心议题。但身为西方民主制度的两大源头,共
和主义,在乎的是人民能不能够从参政训练中提升德行,发扬共善;自由主义在乎的是如
何保障人权以及人民的各种自由,关注的议题都与中国的传统政治不同。
为什么李敖不再受台湾年轻人重视?
因此从李敖谈论民主所秉持的价值观,可以看到他还是站在中国传统政治关怀的视角在看
问题。觉得人民水准不够而不开放民主这种主张,背后的价值很明显是知识份子应该替人
民做决定的传统士大夫思想。台独人士时常戏称中华民国是“小中华”,对应中华人民共
和国这个“大中华”。在解严前的两蒋时代,台湾社会评价政治的主流标准,确实无愧于
小中华之名,保存了传统中国政治的问题意识。因此过去李敖评价政治的方式,在当时的
台湾很容易取得共鸣。
然而台湾在实际经历民主化,加上许多留学欧美的知识份子带回更深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后
,台湾社会在这二十年政治的问题意识已经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人
在乎传统中国政治在意的问题,更多是接受西方的共和、自由;左派、右派等政治脉络的
问题意识。“小中华”已经不复存在,因此李敖的主张越来越激不起台湾年轻人的兴趣。
但与其说是李敖变了,“背叛”他自己早年的主张,倒不如说是台湾社会变了,变成一个
李敖越来越无法理解的异乡。
反而是拿当代自由民主思想,回去叩问中国历史为何发展不出这种价值的柏杨,他的论述
反而容易得到台湾社会的共鸣。拿自由民主去评论古人,自然不是尊重古人的问题意识。
但柏杨的问题意识很明显的不是为了发扬古人的观点,回顾历史只是柏杨的手段,目的是
为了找出让自由民主在当代社会萌芽的方法。相对的,李敖谈自由民主只是一个手段,目
的反而是希望能重新发扬中国古老的政治价值。
甚至当李敖在《阳痿美国》里号称要拆穿美国的假民主,但他用的仍然是中国式的传统价
值在评价美国。从他批判美国举债虚掷浪费,可以看出他完全不了解全球化的经济运作,
不知道正是因为美国的过度消费文化创造的需求透过国际贸易,才让中国过剩的人口从负
担成为带来财富的生产力来源。当我们了解这个脉络,自然也不会对李敖批评六四天安门
民主运动感到意外。因为李敖始终是站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在评价这个运动。
对李敖来说,如果共产党的威权可以出现贤能的领袖,能够肃清政府的贪腐,那威权有什
么不好呢?如果威权可以达成民主这个工具达不到的效果,那自然可以换一个工具。即使
历史学对全球化的各种新研究,让我们知道西方跟东方的互动,远比过去中国知识份子描
述得更复杂。但西方阴谋侵略中国、打压中国的受害者历史叙事,仍是清末以来中国知识
份子深信不疑的传统视角。
结语
李敖把六四天安门事件视为美国帝国主义颠覆中国的阴谋,其实并没有超出他自己过往一
贯的价值判准。我们会觉得李敖晚节不保,或许是我们从一开始就误解了李敖早年的思想
。最后我想以李敖在《传统下的独白》中的一段文字作结:
第二种老年人中的是一根“落了伍的棒子”。一般说来。老年人可皆议的地方不是落
伍,而是落了伍却死不承认他落伍,落伍是当然的,可是死不承认就是顽固了。《左传》
里记石碏虽然自承:“老夫耄矣!无能为也!”但 是他的内心深处,恐怕还是有点酸性
反应,尤其在青年时代有过惊天动地的事业的人,到了老年“一官匏系老冯唐”,酸劲儿
就更大。
康有为刚出山的时候,叶德辉、王益吾们咬定他是洪水猛兽,写了《翼教丛编》去骂
他,可是二十年后,跑在时代前面的康有为被潮流卷到后面去了;我认识的一位同盟会时
代的老革命党,当年是飞扬跋扈的豪健人物,六十年下来,他竟变成一个整天吃斋念佛写
毛笔字的老人了。好像愈是在青年时代前进的人,愈是在老年到来冥顽不灵的人。
李敖究竟是不是落伍,要看你站在哪种立场,就像我们也难以简单评价民国后的康有为是
不是落伍一样。李敖在思想上(现实生活我不知道)大概无愧于一个坚持中国国族认同、
传统士大夫道德价值、中国本位问题意识的中国知识份子。但要是他今日回看自己的这段
文字,不知道是不是更能体会康有为晚年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