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uneye (How sweet~)
2018-10-23 21:03:43艾力美语标榜全人教育,全美语环境,他们真的做得到吗?
小朋友在艾力美语从小班后期到大班初期共19个月的学习经历,
从保育、硬件环境、语言三方面跟大家分享经验。
先从保育谈起
全美语的学校每一个班级除了外籍老师(外师)之外,每个班级分配一位台湾老师(台师)。
班级人数从12个人到16个人,小班或幼幼班的老师还会帮小朋友换尿布。
这些机构的学费一个小孩一个月大约两万到三万之间。
收取高额的学费,学校的保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用担心孩子被老师打。
这一点,不同全美语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大。
再谈硬件环境
艾力美语的学校空间很小。
在台北市区地狭人稠的环境,除非是有钱的财团,空间上很难跟公立幼稚园相比。
没有专门的收纳空间,因为空间的需要,课桌椅会被堆放在学生活动的空间。
小孩被要求不能跑来跑去,以免碰撞危险。
孩子在小班与中班时期,曾经跌倒摔到头两次。
一次有流血,因为早上体操时间踢到桌椅跌倒,伤到额头; 另一次后脑撞了个包。
腿上常会有莫名的瘀青,小孩说是撞到东西。
孩子受伤了,台师不会隐蔽,会很细心地照顾。
空间的不安全性,参观的时候看不出来。
既然选择了,后果自己承担。
全美语与外师的素质
艾力美语的校长有两个小孩,成立艾力是因为当时找不到满意的全美语学校。
标榜主题式教学,主题涵盖生活,科学,人文等。
每周一个主题,以一年为周期重复。
主题式教学是美国一般幼儿托育中心所采用的方法。
没有固定的课本教材,由外师带领介绍。
有时用辅具操作介绍,有时让小朋友体验。
艾力认为这样的方法比较会建立”母语感”的美语。
校长在家长日更豪气地说:”顾好小孩的中文,英文我们来顾就好。”
真的这样就好吗?
小时候被讲台语或客语的阿公阿嬷带大,台语或客语就能够如国语般流利吗?
学习语言虽然从听开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讲出来。
不管我们教小孩讲国语,或是美国人教自己的小孩讲英文母语,
都是需要不断地重复,纠正。
在主题式教学中,艾力没有强调口语练习。
学习语言如果不强调口语,最后只能到听得懂一点的程度。
再者,能够有效带领主题式教学老师更需要经验与大量的知识。
但是,艾力美语的老师流动性很大。
小孩在艾力19个月的时间,从小班后期到大班初期,一共换了6个老师。
其中5个是新聘,也就是对于主题式教学完全没经验。
每周五,外师会准备一份英文的报告。
里面有各种项目由1分到4分的评量,加上一段英文短文的报告。
这份报告是为了帮助家长了解小孩成长的状况。
每周五早上是外师准备报告的时间,因此不需要教课。
但是外师在进入艾力时就被建议一开始分数打低一点,学期进行后再慢慢打高。
艾力希望建立小孩在学校慢慢进步的印象,学校说这样可以帮助小孩建立信心。
这个理由很怪。 报告是家长在看的,也不会告诉小孩拿几分,
感觉比较像是想博取家长的信任。
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个黑人女生,一开始可能搞不清楚状况。
以自己的标准打分数,都给小孩很高分。
某一周以后,分数被打低了。 一问的结果,原来是她没有按照学校的指示来给分。
从报告的英文短文,可以了解外师对于自己小孩的观察。
绝大部分的内容是用英文说明这一周上的内容,
而那些内容台师在每天的联络簿就已经交代过。
只有几句是讲自己的小孩,却也常常是说小孩没有听从指示(follow the instructions),
会持续地建立小孩这方面的能力。
即使是小班教学,从报告中也很难认为外师是认真地观察小孩。
有一次,小班的台师报告我们的小孩在大家上厕所时不一起上,上课后才想去。
感觉艾力很重视纪律的管理。
曾经有个外师被艾力录取,但是没去教。
他说比起传统配合教材教美语,主题式是困难的,非常需要经验与知识。
他还补充说比起引导小孩与你合作,管理小孩却简单地多。
我们认同他的看法。 中班时期的老师主修历史,教的物理概念是错的。
上了大班,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虽然是新聘,从他的报告看得出用心观察小孩。
只可惜他教两个月就离职,校方虽然极力挽留。
接替的老师是德国人,学校没有主动告知国籍。
这位主修社会科学的德国人的自介文充满德式英文和一些文法错误。
跟学校反应,艾力不仅觉得他适任,还用话术来呼咙这样可以带来欧式教育的精神。
一个强调“建立母语感”的学校找非母语老师上课,彻底消灭了我们的信任。
在教育理念不合的状况下,我们终于决定离开。
19个月换了6个老师, 留不住真正的人才。
外师们的打工心态、肤浅的主题式教育、
强调纪律方便管理、全人教育只是贴在玻璃橱窗外的符号。
校长自己的小孩已经长大,别人的小孩就可以找德国人来教。
偏离教育的本质,只要尽力服务家长,就能赚进钞票。
主题式全美语教育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育是良心事业。
如果没有好的品质,只想用话术遮掩问题,我们又怎么对得起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