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注:继上篇的中国、中篇的日本,我们终于来到最后一篇的东南亚了。
此外,本篇内容可以搭配开发日志#176一起看
吴哥,867 年
我们新的 867 年书签 “人间诸神(Living Gods on Earth)”,聚焦于东南亚的天王罗阇(Devarāja)。
在这片土地上,宗教与政治权力紧密交织,因此《普天之下》特别为这些王国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政体——曼荼罗政府制(Mandala Government)。
(译注:细节请参阅开发日志#176)
![]()
阇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是一位强大的君主,他统一了高棉诸族,并建立了高棉帝国。
他粉碎了地方割据军阀的势力,牢牢掌控整个地区,死后被尊称为至上神王(Parameshwara)。
而我们这次的游玩对象并非他本人,而是他的儿子——阇耶跋摩三世(Jayavarman III)。
历史上嘛……他并没有留下太多值得一提的功绩。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改变这段历史吧。
![]()
在这局游戏的开局阶段,我们的处境相当不错。
我们拥有吴哥(Angkor)的公国层级头衔,虽尚未掌握王国等级的头衔,但仍是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强权之一。
(译注:连吴哥朝都设定用公爵头衔开局,难怪很依赖曼荼罗朝贡这种外挂)
然而,在曼荼罗政府制之下,情势可能瞬息万变
若其他统治者被视为比我们更具神性,他们就能迅速揽走原属于我们的朝贡国。
![]()
![]()
![]()
![]()
![]()
![]()
(译注:镜头拉到台湾,按照P社设定,此时岛上被中北部的洪雅族、南部的西拉雅族,以及东部的未知部落所瓜分。
本岛的文化统一为阿美族,张惠妹厥功至伟。
至于台湾右下角的离岛应该不是绿岛和兰屿,而是兰屿和菲律宾的巴坦群岛。
所以兰屿应该还是绿色的阿美族,再右下方的巴坦群岛才是菲律宾来的伊洛卡诺人,细看之下,两者颜色应该还是有区别
再来宗教的部分,台湾和兰屿是祖灵信仰Hantuist,菲律宾和巴坦则是Dayawist,这就比较明显了 )
为了防止周边其他曼荼罗统治者夺走我们的朝贡国,
我们必须确保自身的曼荼罗神辉(Mandala Radiance)维持在尽可能高的水准。
这个指标本质上代表着我们神性力量的强度,可透过多种方式提升。
在本次游玩中,最显著的影响来源是我们的虔诚等级以及神格力量(Mandala Aspect)的强度(稍后会详细介绍)。
![]()
透过全新的曼荼罗地图模式(Mandala Map Mode),我们可以一眼看出哪些统治者会受到我们神辉(Radiance)的感召,愿意臣服于我们。
在地图上,各伯爵领会以典型的绿到红渐层色显示他们接受朝贡要求(Tributization Demand)的可能性——
绿色代表高机率接受,红色则代表拒绝;
此外,白色代表距离过远,无法发动朝贡行动;
而黑色则表示由于其他因素,我们暂时无法与该统治者互动。
乍看之下,我们可选的对象并不多。若不尽快提升自身的虔诚(Piety)与曼荼罗神辉(Mandala Radiance),我们的**朝贡国(Tributaries)恐怕会被其他天王罗阇(Devarājas)**所诱惑夺走。
![]()
在此之前,我们必须为自己家族决定要成为何种神王。
这可透过选择曼荼罗神格(Mandala Aspect)来完成,使我们的统治方式与特定的神性本质相契合。
我们共有四种主要选项,每一种都代表着不同的神格形象,以及相对应的统治理念。
每种神格都会赋予与其核心能力相关的各类加成,并解锁对应的法律(Realm Laws)或诏令(Decrees)供我们运用。
随着世代的推进与神格等级的提升,该神格本身也会变得愈发强大。
![]()
各种曼荼罗神格如下:
创世神格(Aspect of Creation) —— 强调 管理
宁静神格(Aspect of Serenity) —— 强调 外交
毁灭神格(Aspect of Destruction) —— 强调 军事(
诡计神格(Aspect of Trickery) —— 强调 谋略
![]()
![]()
![]()
![]()
这项抉择的影响不仅限于我们自身,还会在王朝中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宁静神格能提供一项修正效果,提升我们每月获得的正统性,且若能连续五年不发动侵略战争,这项加成将会逐步强化。
由于我们在日本篇的游玩已走过军事导向的路线,这次选择更注重安定与内政的神格显然更为适合。
我们选择了宁静神格,而家族接口也随即更新,清楚显示出我们家族所奉行的神格。
![]()
(图注:这是替身攻击!!ゴゴゴ)
在确立神格之后,我们可以更仔细地检视当前局势。
我们名下的直辖封臣不多,但仍统御著众多朝贡国,他们皆承认我们的神辉。
然而,其中一名朝贡国正动念要脱离,停止向我们进贡——这当然是不可容忍的。
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巩固对方的忠诚。
![]()
幸好,要安抚他们并不困难,
只要暂时降低他们上缴的贡赋,便能让对方在未来十二个月内维持忠诚。
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但至少能争取一年的时间来强化我们作为神王的地位。
希望在这段宽限期结束时,他们就不再有停止进贡的念头了。
![]()
不过,要如何提升我们作为神王的地位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虔诚。
我们将规划前往邻近的圣地进行朝圣,借此累积虔诚并提升我们的信仰等级。
每提升一级信仰等级,都能为我们带来额外的曼荼罗神辉(Mandala Radiance),而神辉越盛,我们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离我们最近的圣地是始里帖(Sri Thep),我们可以沿路南行,稍作一趟短程的朝圣之旅。
![]()
当我们在始里帖谦卑朝圣之际,却有一名朝贡国意外脱离了我们的体系。
系统给了我们一个选项:以侵略战进行惩戒,
但考量到我们奉行宁静神格,这并非合适之道,于是我们决定暂时让对方和平脱离。
![]()
这次朝圣让我们获得了相当可观的虔诚,并将信仰等级提升至“忠信(Faithful)”。
这进一步略微增强了我们的曼荼罗神辉,但仍不足以对周边邻国产生实质影响。
![]()
幸好,剩余的朝贡国正陆续执行对我们的朝贡任务。
(译注:所谓“朝贡任务”请见开发日志#176)
每完成一项任务,我们都能获得少量金钱与虔诚,但同时必须回赠朝贡国一项恩惠。
选项有:赐给他们一件高棉圣物、资助在对方首府兴建一处贸易站,或是干脆重申他们在本土的统治权。
前两项都需要花钱,而我们原则上绝不肯把金子拱手相让
我们赚这些钱不是拿去送给朝贡国的,我们赚这些钱是要用来压榨朝贡国的。
于是我们选择重申其统治权,把他们打发走。谢谢你的钱,冤大头。
![]()
此时正是检视丝路与朝代循环(Dynastic Cycle)现况的好时机。
虽然我们并未直接参与这两项局势(Situations),但它们的发展状况仍可能在未来为我们带来机会,因此保持关注十分有用。
在《普天之下》中,我们新增了一个全新的局势面板(Situations Panel),让玩家能在同一接口中轻松查看并操作不同的局势系统。
![]()
我们的位置距离丝路上的两个贸易枢纽相对接近,
但它们目前向下游传播的创新对我们帮助不大。
再过十一年,长安(Chang’an)的市集将出现新的创新,
届时我们再回来看看情况如何。
(译注:有关丝路及其机制,请参考开发日志#184)
![]()
我们再度踏上朝圣之旅,这次的目的地是建志补罗(Kanchipuram)。
为了降低风险,我们选择海路前行——航线经过勿里洞海峡(Berhala Strait),途经末罗瑜国(Malayadvīpa)的领土。
自上次关注以来,摩罗耶洲已成功将令人惊讶数量的朝贡国纳入其羽翼之下。
![]()
在这次朝圣旅途中,我们获得了足够的虔诚与正统性,使这两项属性双双提升至更高等级,
同时也满足了曼荼罗统治(Mandala Rulership)中一项关键要素的条件:升级都城神庙群(Capital Temple Complex)。
正如先前开发日志所提到的,都城神庙群是曼荼罗统治者力量的最终根基,对于提升曼荼罗神辉有着巨大的影响。
(译注:这边讲的日志,是指开发日志#176)
盛典神庙计画(The Majestic Temple Project)
随着区域内的其他天王罗阇持续揽走我们的朝贡国,
我们迫切地意识到,必须开始扩建并强化自己的神庙。
与游戏中的其他建筑不同,都城神庙群的升级并非直接建造,而是透过规划一项大型工程(Great Project)来完成。
![]()
只需按下一个按钮,我们便启动了一项大型工程。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负责管理各项贡献(Contributions)。
在工程启动前,必须先完成一组强制性贡献(Mandatory Contributions),才能正式开工;
此外,还有一组可选贡献(Optional Contributions)——顾名思义,它们并非必须。
若完成这些可选贡献,将能为神庙群带来额外加成,但若情势紧迫,我们也可在尚未完成时直接开始施工。
预付 500 枚虔诚 后,我们便能进入工程的规划阶段(Planning Stage)。
![]()
这些贡献大多相对简单;有些甚至能透过威逼朝贡国代我们出钱来完成。
然而,我们即将面对的最大障碍,是名为“价值之仪(Rite of Worthiness)”的贡献条件。
要完成这一项,我们必须证明自己的行为真正符合宁静神格的理念。
更具体地说,“价值之仪”的要求如下:
*拥有 朝圣者 特质 25 点经验值
*维持 2 条与境外同阶或更高阶统治者 的同盟关系
*至少五年间 不发动侵略战争
*拥有 5 位友人
*举办 3 场盛宴,且活动选项包含“奢华盛宴(Exorbitant)”与“美馔艺术品(Culinary Artpieces)”
我们目前尚未符合这些条件,但仍可在着手达成这项仪式的同时,先处理其他贡献。
![]()
目前,我们决定花费 375 点虔诚来完成劳力贡献(Workforce Contribution)。
完成这项贡献后,
当大型工程完工时,我们将获得数年持续的强壮工人(Strong Workers)修正效果,带来征召兵补员率与建筑施工速度的加成。
虽然眼下无法立即受益,但这项贡献迟早得完成,不如现在就先解决。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何满足“价值之仪”的那些条件。
我们需要友人与同盟,还得举办几场盛宴。
幸运的是,这几件事可以一举多得——在宴会上结交朋友!
与其他政府形式不同,曼荼罗盛宴(Mandala Feasts)是以虔诚作为支出。
可惜我们刚在支付劳力贡献时一时忘了这点,如今略感懊悔。
不过,我们仍能举办一场符合仪式要求的盛宴。于是我们决定继续推进,
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拉拢其中一位朝贡国的好感。
![]()
盛宴进行得十分顺利,我们也如计划般成功与那位朝贡国缔结友谊。
既然如此,当然得立刻好好利用这份新关系——我们向这位“亲爱的新朋友”请求协助,填补其中一项尚未完成的贡献。
对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至此,我们的“可选贡献”全数完成。
真是个可爱又实用的朋友啊。
![]()
我们还能说服另一个朝贡国出资——提供 50 枚金币与 250 点虔诚——来资助瓦叠贡献(Stacks of Tiles Contribution)。
不过作为交换,我们得给对方一个弱牵制(Weak Hook)。虽然不是理想的交易,但也还能接受。
如此一来,除了“价值之仪”外,唯一尚未完成的就只剩砖材贡献(Brick Contribution)了。那笔仅需 50 金币,我们干脆自己支付。
接下来要做的,就只剩下继续举办盛宴、结交朋友而已。
唉,真是痛苦万分的命运呢。
![]()
如何结交朋友并影响他人
要解决同盟的需求并不困难——我们在神庙里闲著没事的孩子多得很,正好派上用场。
我们将其中一位女儿嫁给陀罗钵底(Dvaravati)的神王之子,
借此不仅建立起同盟关系,也防止这位潜在的敌人将来以战争正面对我们出手。
就在我们还在思考该把其他孩子“外派”到哪个国度时,
其中一个朝贡国向我们提出了结盟请求。
照理说这应该是毫不犹豫的选项,
但不幸的是——再增加一条同盟,会让AI考虑我们的联姻请求时多一项负面因素。
(译注:此处应该是指“你已经有很多同盟 -30”这条)
因此我们必须先安排好子女的婚事,只得暂时婉拒这项请求。
![]()
我们再将另一位女儿嫁给南诏(Nanzhao)国君之子,成功再取得一条同盟,
至此,我们又完成了“价值之仪”的一项条件。
不过,距离“连续五年不发动侵略战争”的要求仍至少还有两年,
因此这段期间我们将专注于累积虔诚,并以此举办更多盛宴。
就在忙于这些事务的同时,我们也累积了足够的宗族威望,得以解锁一项新的宗族传承。
曼荼罗统治者能使用全新的“神性抱负传承(Divine Aspirations Dynasty Legacy)”,
这条传承树专为走上神化之道的统治者设计,能提供多种加成与恩惠——真是天助我也!
我们选择解锁其中的首项恩惠——“神圣化(Consecration)”。
它能提供若干额外的正统性来源,而这永远是值得拥有的好东西。
![]()
一次前往波罗奈斯(Varanasi)的短程朝圣应能为我们带来足够的虔诚,以举办下一场盛宴,
于是我们再次踏上旅途。
这趟行程虽然漫长,但过程顺利,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因此不再赘述。
更重要的是,就在我们返程后不久,首都附近便出现了一次省域仪式(Provincial Ritual)的机会,
我们立刻启程前往参与。
抵达仪式现场后,系统给予两种选择:一种能获得虔诚,另一种则提供正统性。
两者皆是珍贵资源,但眼下我们更迫切需要虔诚,因此果断选择前者。
![]()
我们如今已达成“价值之仪”中“连续五年未发动侵略战争”的条件,
同时也正好满足了曼荼罗神格升级的五年冷却期。
升级神格将消耗我们近期辛苦累积的大量虔诚,但其带来的加成实在难以忽视。
可惜的是,神格升级与价值之仪一样,也需要满足相似的前置条件
因此我们还得再举办几场盛宴,并结交更多友人。
![]()
距离下一次能举办盛宴仍有三年时间,
但由于我们奉行宁静神格,因此能使用结交阴谋来维系人脉,暂时不致闲著。
朝贡国极佳的交友对象——与他们建立友谊能降低叛离的可能性。
快速检视曼荼罗地图模式后可见,
我们追求虔诚的努力已使神辉大幅提升,甚至足以吸引新的朝贡国归附。
于是,我们立刻派出数封邀请——邀请这些可怜的凡人来膜拜我们这位神王。
![]()
有几个统治者接受了我们的邀请,使我们的势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略有扩张。
我们接着挑选几位附近的独立领主,将他们列为结交阴谋的目标,
以提升他们愿意接受朝贡提议的机率——只要成功拉拢其中一人,
我们便能突破五位友人的门槛。
现在,完成“价值之仪”所需的一切条件几乎都齐备了;
剩下的就是尽情举办盛宴。
而幸运的是,盛宴冷却期恰好已结束,我们可以立刻着手筹办下一场盛宴。
![]()
盛宴顺利举行,平安结束——这是第二场,还差最后一场就能完成目标。
在此期间,有几位统治者主动请求成为我们的朝贡国。
在接受他们的效忠后,我们的领土已足以建立吴哥王国(Kingdom of Angkor)。
不过,身为曼荼罗统治者,创建头衔需消耗虔诚,
而王国级头衔的代价相当高——足足要 2,500 点虔诚。
![]()
我们透过多次朝圣与处理国内政务累积了可观的虔诚,再等待数月,凭借每月的被动虔诚收入便可达到所需门槛。
在创建王国级头衔后,系统预期我们将举行加冕典礼。
由于你应该早已熟悉加冕的流程,这里就不再赘述——只需知道我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加冕仪式,一切顺利圆满。
虽然典礼花费不菲,但来自朝贡国的金流足以支付所有开销。
之后,我们照常累积被动虔诚,等待下一场盛宴的到来,以完成“价值之仪”。
然而,就在这时,我们突然接到来自盟友南诏的战争召唤
![]()
一场……霸权统一战争(Hegemonic Consolidation War)?
这到底是怎么回…喔苍天在上啊。
![]()
(译注:大唐亡了,这才开局多久啊?)
朝代循环已进入分裂时期(Division Era)。
唐朝崩溃,各地势力纷纷争夺天命(Mandate of Heaven),企图再次将天下带回和平的时代。
在局势视窗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争夺天命的三大主要竞争者。
![]()
(译注:我说逐鹿天下的前三名群雄只出得起这点人马?P社你再重新设定一下吧,中国可不是个村长打架的地方)
虽然这场动荡与我们并无直接关联,
但这意味着我们北方的夷族盟友(Yi ally)在可预见的未来将频繁地召唤我们参战。
作为曼荼罗统治者,若拒绝应召,不仅会失去名望,还会额外损失信仰等级,使我们通往神化(Godhood)之路大幅倒退。
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
当然,接受并不代表必须实际参战…
我们完全可以在远方为盟友送上祝福与精神支持。
“加油,朋友!”
不过,比战争更棘手的,是我们的神王突然变得衰弱…
![]()
岁月终于追上了我们,而我们还没准备好迎接生命循环的下一个阶段。
至少得再举办一场盛宴狂欢,在临终前再热闹一次吧!
若能再冲上一级,达到最高的信仰等级也不错
那样一来,继任者便能从我们的成就基础上更进一步,超越“宗教圣像(Religious Icon)”的层级。
就在这时,我们接到消息:北方的盟友战败了。
抱歉啊,老友,也许你当初该跟奉行毁灭神格的人结盟才对。
![]()
活动冷却结束后,我们开始筹备第三场盛宴。
一旦宴会圆满落幕,我们终于就能完成“价值之仪”,
并正式展开都城神庙群的扩建工程。
在宴会期间,一位前来赴宴的夷族盟友触发了一段事件。
真是可爱又令人敬佩的人们——只是可惜那场战争。
![]()
盛宴圆满结束,我们正式完成了“价值之仪”。
历经十余年漫长的努力,我们的大型工程终于正式动工!
同时,我们也借此契机升级了曼荼罗神格
象征着我们作为神王的神性力量,已迈向更高的境界。
![]()
这项建设预计将耗时四年完工,但成果绝对物超所值。
在盛宴结束、大型工程启动后不久,
我们终于达成了信仰等级的最高阶——宗教楷模(Religious Icon)。
![]()
![]()
随着这一成就的达成,我们已圆满完成了在此凡世的一切使命。
接下来所要做的,只有静候死亡的温柔拥抱,
并让继任者踏上征途,
为我们的王朝锻造出下一个璀璨的环节。
我们不用等太久。
![]()
阇耶跋摩三世于西元 883 年 12 月 9 日辞世。
在我们以他的身份度过的十七年间,他透过吴哥完成了诸多壮举:
我们将公国提升为王国级头衔,
启动了都城神庙群的扩建大型工程(Expansion Great Project),
在整个区域内确立了众多朝贡国,
并达成了最高等级的信仰等级——宗教楷模(Religious Icon)。
在一般游玩中,这里便是角色故事的终章。
但在曼荼罗政府制中,死亡与继承本身正是修行与进程的一部分。
我们以阇耶跋摩三世之身所达成的一切,
将使他的女儿吠陀伐底(Vedvatī)有机会登临更高层次的神性境界——
前提是,她必须证明自己有资格延续这条神王血脉。
不过,这篇开发日志已够长了。
关于曼荼罗政府这一独特的“神性传承机制”,就留待下次再让各位亲自体验吧。
至此,这篇开发日志终于划下句点。
虽然这三场游玩示范并非对各区域的完整解析,
但我们希望它们能让你更清楚理解各体系之间如何彼此交织、相互作用。
在阅读完这些内容后,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疑问——
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会持续关注并尽可能回答大家的问题。
感谢你抽空阅读这篇开发日志,
也期待下周与你再会——
届时我们将推出首篇(没错,是首篇)专门介绍《十字军之王 III:普天之下》中全新美术内容的开发日志。
(译注:要命啊,这篇开发日志终于翻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