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因为《灵性开悟不是你所想的那样》的作者杰德提过白鲸记,
所以对〈白鲸传奇:怒海之心〉产生了兴趣。
杰德对白鲸记的看法:“人类、海洋与白鲸,分别对照为自我、宇宙与妄念”。
(出自同作者《灵性冲撞》一书的网页介绍)
这个概念,快速翻阅过movie版的版友好雷影评,似乎也没怎么被提及,所以
发文在这里,应该会比发文在movie版有聊。
如果不是杰德的隐喻分析,我想对着电脑萤幕看电影,
少了声光特效,我可能很难有好雷感 XD
对电影最有印象的,是它有营造出“白鲸=妄念”的气氛。
一开始漂流海上的大副觉得察觉‘恶魔Demon’(剧中人对大白鲸的称呼)跟上来的时候,
那个瞬间我原以为是漂流到失神的大副产生幻象,结果原来是每个人都有确实(?)看到。
在那瞬间,‘恶魔’ 与 幻觉,有在我心里划下关联
影评最常提到的,是海上搏斗的最后,当‘恶魔’再度来袭,
原本要掷出三叉戟攻击的大副“看着牠的眼睛、以及牠眼睛旁上回搏斗时留下的痕迹”,
于是放弃了“无意义不必要的攻击”。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杰德分析的先入为主观念影响,
我反倒优先注意到的是,当‘恶魔’再度来袭,大副抄家伙时的台词:
It's just a whale. (牠不过就是只鲸鱼。)
我觉得,一开始大副这么说,是为了要安顿自己的恐惧,好让自己可以采取攻击。
可是没想到,当他真正接受“他不过就是只鲸鱼”的同时,
他不只是安顿了恐惧,而是没有了恐惧。
没有恐惧,所以没有攻击。
没有攻击欲念的瞬间,鲸鱼就这样从两艘船间的海面下滑过离开。‘恶魔’不再。
紧接着,他们终于看到有人的岛屿,获救。
有人(包括我)把白鲸的攻击视为“复仇”,
把片中主旨视为“尊重大自然”、或“人无法胜天”。
但杰德的观点,让我对整个故事隐喻的感觉更流畅:
一开始,是人类过分的野心或贪欲,撩起了白鲸的攻击(或者说:反作用力?)。
再来,白鲸象征似真似假的恐惧,如影随形。
最后,放下恐惧、放下攻击、放下幻象,一切回归平静安宁,活着不再是难题。
片尾,大副回归家庭。
他放下过度的野心与贪欲,包括对名利的欲求,成为一个商船的船长。
他安于家庭,有爱的妻子,亲生的女儿,亲密,
一个甜蜜等待他归期、容他停泊、接纳他的港湾。
他终究没有成功跨越阶级──之于生命,阶级也是幻象的一部分,
强求跨越阶级也是种过度的野心。
但那个没有跨越,真的是失败?或可悲吗?甚至没有在批判社会阶级的垄断。
他跨越的不是阶级,他跨越的是(脚踏实地活着属于自己世界)的生命观。
让我们陷于危险的,有人说是“进取心”,但会不会是一种“野心/贪欲”?
这个世界鼓励我们迈向成功要有的精神与人格特质,是否是让我们更身陷对幻象执迷?
让我们恐惧与想起身攻击的,会不会在我们放下恐惧,看清一切本真面目之后,就明白:
他人的攻击从来不存在,存在的一直是自己(和他人)的恐惧。
是不是,在放下这两者之后,活着,其实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还没看过原著小说,但知道原著书名叫做Moby Dick(白鲸的名字)。
所以,Demon这个白鲸名,不知道是电影版取的?或者原著取的?
但有意思的是,基督教义里有“恶魔”,这点常某些评论者无法接受。
但如果把恶魔是为人的幻象,就感觉满说得过去的。(奇蹟课程浸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