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课] 如果必需再走向台北市政府─康乐里心得

楼主: imaydayaa123 (阿葱)   2011-12-29 00:09:35
  整部片让我最想掉泪的地方大概是居民以及学生在台
北市政府前面差点和警察打起来的短短那几秒。
  我不想去猜测坐在流水席间的马英九,或者市政府中
的陈水扁当时正想着什么。相反地,整部片给我最大的启
示应该是他们想着什么一点也不重要。
  陈水扁、马英九、郝龙斌,十七年来台北市政府也换
了三个主人了,但社运团体好像都一直在做着差不多的事,
想要(或者其实也不想)进到市政府却不得其门而入,然
后和挡在门前的警察大打出手。
  之所以想哭就在于这十七年来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一样的情景在不一样的议题、不一样的人们与警察身上不
断重复上演。但也正是之所以在幽微之间查觉到,其实谁
在市政府里好像差别也不大,就算放一颗西瓜在市长办公
室,差别可能也不过就是西瓜不会开口讲出白目到令听者
高血压发作的蠢话。
  这半年来,包含看了上次社课的超级大国民,越来越
觉得台北是个没有记忆的城市,一个无情的、机械的、没
有任何文化或者感性的城市。消失的警备总部、军法处也
好,消失的眷村也好,消失的松菸也好,所有与它自身内
在逻辑不相容的一切,无论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都无可
避免的消失。
  相较于台湾的其他地区,这件个很恐怖的事,除了空
洞的国际化、商业化、资本主义化,差不多一点也看不到
除了新自由主义发展逻辑之外的事物。建筑物争相戳破所
有看得见的天际线,闪耀霓虹的百货与公园夸耀着城市的
自己富丽堂皇,就连所谓的文化都毫无保留地划分成不同
阶级的不同商品与资本待价而沽。
  而人就在这样的城市里异化成客体中的客体,连市政
府或市议会里的政客与掮客都是。
  所以才说无论谁在市政府中都没有差别。因为城市自
己的运作逻辑会将所有在这之外的人、事、物彻彻底底的
排除。而应晓薇不过就是在这个看不见的逻辑下运作而生
的,这个城市的逻辑不喜欢无法确切掌握、纳入系统之中
的游民,就像不需要老旧违章无序的眷村一样,所以透过
表面上权力的拥有者,在眷村而言是陈水扁,到了游民就
是应晓薇,实践它的意志。
  这不是说那些位居庙堂的政客们不可憎,或者试图为
他们脱罪,而是我们必须去发现这个社会的内在逻辑,不
能将行动上针对(表面上的)掌权者的呐喊任意等同于运
动,甚至是革命,最终的目标。
  康乐里表面上面对的是陈水扁,实际上却是当时正在
台湾逐渐抬头的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逻辑。当试图推动也在
体制(这边指的是社会的体制内而非政治上的体制内)之
内的在位者作出极为有限的改变的同时,更要做的是有意
识的让市民们去发现这个内在逻辑的存在,进而去发现它
的荒谬、矛盾之处。
  民主政治带来的都后果往往是人们多半将整个社会的
发展方向以及一切问题归因于领导者,并且在问题发生时
谴责领导者,乃至在下一次选举时试图换上另外一个领导
者。也就是个人主义的思维反而在现代民主政治中被极大
化,特别是在面对许多看似因为政府错误施政而产生的问
题时。
  当然,社运团体也很常犯下这个错误。所以很多人不
小心很快就会跳到蓝绿都很烂,政客不可信,乃至无政府
理论等论述,反而忘记当自己在说服他人支持议题时常常
提到的“结构性因素”,政府会长成那个样子、会作出那
些鸟事也是在结构下啊!
  这样讲起来好像很悲观,但我个人还是相信任何社会
的结构必有其内部矛盾之处,而且庆幸的是我们多半已经
面对过现在台湾社会的矛盾之处了。最终我们还是必须相
信体制之下人的能动性,哪怕只有一点点,无论是社运者、
从政者或者一个个在路上擦肩而过的路人。
  改变的可能决不仅在于一张选票、一次行动、一个强
而有力的社运团体,真正重要的是一次一次的沟通,并将
那些那些结构的矛盾暴露出来的机会。
作者: paulpaul23 (名不见经传)   2011-12-29 13:13:00
战神 回一篇郭冠均大大的文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