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是/否/其他条件): 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8-2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历史系 陈翠莲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历史系大一下必带
δ 课程大概内容
从甲午战争到大约西元2000年的台湾史。课程安排大致与高中无异(108课纲前的旧课纲),两周一个单元。部分内容比高中再深一些,例如会较常提到朝鲜、日本的政治情况。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讨厌国民党的人★★★★★★★★★★★★★★★★★★★★
想了解“国民党视角的台湾”的人★
看到投影片有错字会发火或焦虑的人★
在意提出的论据要有严谨考证的人★
想混学分★★★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每周的指定阅读会上传至ceiba。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讨论课两周一次,无讨论课的周次就由教授上满三堂,有讨论课就先由教授上两堂讲演,再由助教带一堂讨论课。
教授会用充满错别字的投影片上课,偶尔展现歌喉(歌声我觉得还可以),并不时业配他的另一门“战后台湾政治史”。
会发纸本讲义,不过没有更新,因此会跟投影片的内容有些差异。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甜度普通。评分内容有一次期中万字报告、期末考、讨论课表现(作业、讨论、出席)。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考题是申论,可以看自己的笔记和指阅(指阅可以纸本或电子产品的形式携带入场,唯电子产品不得查阅其他内容)。
作业每两周交一次,约1000字,内容主要是摘要跟评指阅。
期中的报告是分组报告,要一万字,主题可从日治到现今的时段中任选,须以报纸作为史料。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讨论课会点名。
教授人很好,算蛮亲切的,可惜我觉得上课有点问题。
首先是投影片错字真的很多,我不太能接受(射击变涉及、内地变欸地、2000年变2020年等);再来是教授有时候会讲一些不知道从哪来的观点,例如他说日记的出现是个人主义兴起,因为“我”的出现(但有人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日记也有为了家族而写的,不见得是为了个人)。另一个例子是他说“台湾在国民党严密的监控与压迫下变成一个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重视私利且只追求物质的社会”,还有戒严造成台湾人功利、现实的心态。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不是符合对的,教授都没说观点的出处、相关研究或证据为何(何况台湾社会以汉人移民居多,许多来台的汉人移民
是为了“台湾钱淹脚目”和混口饭吃才渡海,所以就算台湾社会追求物质,那也不一定是戒严造成的;而且想吃好穿好再赚点钱是人之常情吧,这样就说一个社会重视私利、追求物质好像也太过了,这两个评语在这显然是负面意涵)。
最后是课程安排好像有点双标。教授这次在课程中加入了战后经济,但她上日治时期却几乎没提到台湾经济。教授的理由是想修正社会对国民党很会发展经济的看法。他在上战后经济时格外强调外在因素(如美援)的重要性,想修正对经济官僚的崇拜。可是教授在上戒严体制时,却强调蒋介石与国民党的意志。照前面讲战后经济的逻辑看来,是不是也应该说戒严有其重要的外在因素呢?或是按照讲戒严的逻辑,那是不是应该肯定经济官僚的贡献、意志与能力呢?“个人意志与能力”与外在因素的互动,甚至是何者为驱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历史学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教授在
处理这个问题时意识形态过于明显,处理得有点随便。
此外,研究战后台湾,国民党与非国民党的视角都是很值得探讨的对象,可惜在这门课中很难知道国民党怎么看事情。
Ψ 总结
喜欢翠莲的学生很多,我大概会被消失或出征吧。就…我觉得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