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 102-2 陈人彦 爵士音乐

楼主: luminary (abyss)   2014-07-06 21:01:05
※ 本文是否可提供台大同学转作其他非营利用途?(须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条件):是
哪一学年度修课:102学年度下学期
ψ 授课教师 (若为多人合授请写开课教师,以方便收录)
陈人彦
λ 开课系所与授课对象 (是否为必修或通识课 / 内容是否与某些背景相关)
音乐学研究所
虽然是研究所开的选修课,但修课的全都是各系的大学生。
δ 课程大概内容
与爵士乐有关的历史、社会文化意涵、音乐风格。
这门课只会集中在两个时期:
the Swing era(摇摆时期、大乐队时期, ca. 1930-45)
Louis Armstrong, Benny Goodman, Jelly Roll Morton,
Duke Ellington, Billie Holliday, Count Basie, etc.
the Bebop era(ca. 1945-60)
Charlie Parker, Bud Powell, Oscar Peterson, Thelonious Monk,
Stan Getz, Sonny Rollins, John Coltrane, Miles Davis, etc.
Ω 私心推荐指数(以五分计)
★★★★★★★★★★★★★★★(漫天星斗)
η 上课用书(影印讲义或是指定教科书)
老师会把每周的指定阅读 PDF 档放在 Ceiba 上,内容来自以下两本书:
Schuller, Gunther. The History of Jazz, Volume II.
The Swing Era: The Development of Jazz, 1930-1945
Owens, Thomas. Bebop: The Music and Its Players
μ 上课方式(投影片、团体讨论、老师教学风格)
讨论、讨论、再讨论。
前十二周是老师先以投影片简短介绍当周主题背景,
接下来介绍指定聆听曲目的段落结构,然后是听音乐时间。
之后就进入自由发言讨论时间。老师会回应每位同学的发言。
这门课全英语授课,老师是华裔美国人,对开给台湾学生的英语授课课程很有经验,
用字和语速都让人很容易听懂,甚至有些同学的英语讲得还比老师快。
所以对英语听力的要求不算太高,反而指定阅读的 Schuller 用字就难很多。
这门课非常重视课堂参与,而且是所有人的参与,
每次上课必定会出现的桥段就是老师很兴奋地讲了一大串,接着说:
"OK. I've dominated too much. Now I'll shut up and let you speak."
讨论会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如果有同学一直没有发言,
老师会请已经发言的同学将机会礼让给其他人。
其实老师很希望学生能提出与他或与指定阅读作者不同的意见,
而不只是没理由地全盘接受这些人的看法。
大胆无妨,只要有好理由支持自己的说法。
讲的如果是自己的感觉老师都会给予肯定,
只有在同学的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或过度简化问题时,老师才会特别提醒。
所以只要敢讲话讨论起来就不会有压力。
最后四周同学口头报告,听完后老师会先提供他的意见,然后说:
"OK. I promise I'll really shut up. I just want to add one more thing."
再来一样是自由发言时间。
σ 评分方式(给分甜吗?是扎实分?)
团体讨论 50%
以下二择一 50%
学期专题报告 或 筹备音乐会
ρ 考题型式、作业方式
前12周每周指定阅读约10页英文、指定聆听曲目2-4首。
不需要交心得等任何形式的作业,这些只是提供讨论的题材而已。
如果都没看就去上课当然也不至于无法参与讨论,
针对老师的投影片或同学的发言来回应,嘴砲一番其实也无妨,
只是如果讨论到指定阅读的内容可能会无法进入状况就是了。
其实如果评估自己没时间阅读,大可以修更凉的课,不必选爵士音乐来和自己过不去。
如果做专题,就要在第十一周交一份大纲,
锁定一个主要论点、一个音乐家或乐团。
老师会和同学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要不要换题目或修改论点,
之后在学期后四周轮流做45-60分钟的口头报告,辅以投影片。
容纳大家的意见并改进之后,在期末考周缴交专题的书面报告。
如果选音乐会,就会和所有选音乐会的同学(这学期有四位)
一起筹办由文学院主办的“周五午间音乐会系列”的其中一场表演,
需要邀请爵士音乐家、印制节目介绍单、表演前访问音乐家并与观众介绍爵士乐。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为外系选修,需先有什么基础较好吗?老师个性?
加签习惯?严禁迟到等…)
第一周小小的讨论室里挤了近三十人,老师原则上会维持15个修课名额,有人退才递补。
虽然欢迎旁听,不过几周后留下的旁听生只剩两个人。
出席率,因为只有17人在再加上讨论占分50%,所以没到就是当周没分囉!
不严格要求准时到,但没到的时间一样就是没有参与讨论。
台大没有音乐系,所以大家通通是选修的,学生之间本身对爵士乐涉猎深浅相差悬殊,
有人是萨克斯风手还有自己的团、有人具欧洲古典音乐的乐理背景,也有完全的门外汉。
虽然如此讨论仍然进行得很融洽。
修这门课需要会算拍子和会分辨乐曲的段落,如果会看一点五线谱,略懂和絃、音程、
调性等乐理概念会很有帮助,不懂的话就很难讲。
其实只要选做音乐会,凭著天生的音感,不用太多背景一样可以顺利修课。
但也有同学到期中发现自己实在没办法作报告而停修的。
老师会尽量避免课堂讨论到太理论的概念,但这只表示使用的概念相对简单而已,
不可能完全不看谱,因为有些对音乐的深度欣赏是不可能绕过这些分析而获得的。
这毕竟是一门音乐课而不是“爵士音乐史”。
建议真的对这门课有强烈兴趣的同学,不要被课程要求吓退,
可以先试着看懂第一周的阅读材料。
有还不理解的概念就善用每周的 office hour 问老师,
只要有信心用十周的时间学会最基本的乐理就能做专题了,
题目也可以选较不偏乐理的,例如可以探讨“为什么早期爵士乐几乎没有女乐手”。
不然就是修课前先确定有没有“筹办音乐会”的选项。
如果是不会算拍子,或不能分辨小喇叭和吉他声音的话,还是请先从入门的通识课修起。
例如老师的“莫扎特”就是课名听来更高深但其实更亲民的通识课。
在下修课前完全不懂爵士乐,看谱还常常要一格一格数,遇到超过3个升降记号头就痛,
每个礼拜的阅读材料生字一大堆,最后还是拿了A+。
在下没问过其他同学的成绩,不是太清楚老师给分的尺度。
对在下个人来说,这门课是老师教得很好,人也很好,而且期许学生表现得很好,
所以只好让自己真的变成好学生。
Ψ 总结
坦白说,爵士乐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听,在下当然不会因为修了一学期的课,
就自认懂了爵士乐。
不过这门课带来的是听一辈子音乐也未必能轻易得到的体悟!
爵士乐是怎么靠乐手的即兴演出而非精细的编曲而展现精彩绚丽的面貌;
不同时期的爵士乐怎样横跨带人忘却现实的轻松的舞场伴奏音乐,
到有意识地成为“艰涩难懂”的音乐;
何以爵士乐一下子勾勒了个人最深沉幽微的孤寂,
一下子又化身为百年来一整个种族受到百般凌迟的血泪泣诉。
这些丰富的文化底蕴都是从单纯的聆听经验中难以淬炼的。
老师会在不经意间塞给你各种罐装的概念,像是“爵士乐是一种黑人音乐”、
“爵士乐在1945年进入了Bebop时期”和“Swing有甲乙丙丁等音乐上的特征”。
等到你习以为常之后,再逐一开罐来批斗每个概念,使你不得不放弃他们。
最后终于了解到每个这种概念都有自己的问题,他们有的简化过头而偏离现实,
有的是只对某个族群有意义的意识型态而非事实,有的仅仅是人因为追求绝对、客观
而凭空创造出来的,其实并不完全恰当的分类。
等在下回头去看老师的课纲和投影片,发现老师早就用谨慎的选词避开这些问题,
像是“所谓的”Bebop、"musics"等,只不过在下第一次没有鉴别力而忽略而已。
这真的是这门课最发人深省的部份。
(在下一想到二十年未经思索地吞下多少颗罐头就心里不舒坦。)
跟着老师一起批判指定阅读作者 Gunther Schuller 有问题的论点也是很有趣的体验。
(即使老师自己非常偏爱 Schuller 的书也还是要批判)
而且课程涵盖的许多议题都在台湾社会同样存在。(例如台湾的种族歧视问题)
如果好好思考这些问题,是能让自己对音乐和文化的了解由平面变立体的。
喜欢挑战自己世界观的同学千万要把握!
Welcome to humanity!
作者: zongyu326 (龙鱼)   2014-07-16 11:52:00
推!想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