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的价位 牵扯到的 是整个高等教育定位的问题
究竟高等教育是社会福利的一环
是国家知识经济战略的职业训练所
还是单纯的个人投资商品
在台湾 显然大学这三个面向都具备
也因此 要谈论价位之前
得先厘清这三种需求的互动
若说高等教育是社会福利 促进阶级的流动 那么低学费的策略是应该的
就像健保 需要国家透过财政工具与政策
以全民投保的方式来补助学校实际的开销
维持低学费
同时学校应该设法补助弱势学生 或是协助争取利率更低的学贷
让社会福利的精神因为考虑到个别差异而更为完整
但是这部分要有政府的协助与投入 单单靠学校是做不到的
以目前政府敦促大学法人化的角度看来
只有逐年减少的可能
若说大学教育成为国家知识经济的重要投资 藉以提升国民生产毛额 丰富国家财政税收
这样就会造成某些系所比较有资源拿到计画以及业界的补助
也就是说某些系所比较能帮学校赚到管理费
但有时候这些赚到是表面的 是短期的
有时候会产生长期的 看不见的经常成本
例如因应国家科技发展 政府会给学校一笔钱或地
房子盖了就有水电维护成本
新的校区相对应的行政人事成本没有对应配套补助 就变成原本人力的负担
新增的学生名额如果没有对应的教授人事缺额 教学研究品质也会随之下降
另外 因为研究能量的提升 也占用了学校比较多的资源 (会计人力 水 电)
当国家给的钱是短期的大量投资 而没有一个完整的配套
留下来的风流债 就很有可能变成学费调涨的压力
所以学校应该将研究与教学的收支分开评估 避免因为研究提升
造成教学的品质下降 甚至变成要涨学费
这点算是学校自己能够做到的
但是如果学校要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
政府经常门的投资减少
如果大学没有一点教育理念 用心平衡两边
属于教育重点的大学部 恐怕品质下降是难免的
这时候的确应当思考涨大学部学费的正当性
若说大学是一种个人的投资工具 那就是说教育是商品 你买的是一种服务
所有的校园服务成本都要算在消费者的身上
甚至 你将来可以因为台大这个光环 所获得的社会优势与品牌 也都把你算进去了
以这样的完全资本主义角度出发 好像现有的学费是很低廉的
这也是普遍学校希望涨学费的理由 但若是这样 学校就必须不拿国家的经常门经费补助
成为完全独立的个体 但一下子变成完全的资本主义 社会观感就会很差
于是只能变成半调子的 不上不下的骑驴状态
这些面向的问题如果要解决 必须全面的思考
也许还有我遗漏的地方
如果要有所解决与突破
需要学生与学校坐下来好好讨论
算清楚资金缺口主要在哪里
最后再把属于国家该投入或解决部分提出
成为完整的规划与政策意见书
当然 学校如果有诚意 应该成立一个研究计画
投入力与资源来研究清楚 在不同的学院 多办几场类似的公共讨论
蒐集不同角色的意见
相信对于学生与学校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