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rankshyu (frankshyu)
2018-04-07 07:11:35感谢各位版友的指教, 小弟整理后重新写了这一篇, 主要包含两点
(一) 以简化过的经济模型论述目前人社领域就业市场低薪之现象
(二) 以粗糙, 且可能有取样偏差之数据论证 (1) 之论述
此外, 对于先我前对版友出言不逊, 人身攻击的言论道歉, 也感谢
原文或是回文中版友的指教.
(一) 从自由市场假设论述人社领域低薪原因
在劳动市场中, 劳工供给自己的 (1) 劳力 (2) 时间 (3) 专
业技能, 换取资方的薪资. 在就业资讯, 包含薪资, 工时, 以
及劳工福利, 可以轻易于线上取得的情况下, 我们假定劳动市
场较倾向自由市场而非寡占或是独占市场. 当然, 自由市场的
假设是基于劳资双方都确实遵守法规以及合约内容, 而违反法
规或是合约内容的劳资方确实存在. 但因为我缺乏经济背景,
不知道从何着手, 姑且做了简化假设.
因此台湾人社领域的薪水是只是一个劳动市场供需的均衡点.
至于均衡点较低(详见(二)), 大概有三个可能性
(1) 资讯不对称
(2) 供给太多
(3) 需求太少
先谈谈 (1), 在无法清楚劳工宣称自己会的技能的情况下, 又
或在雇主无法区分劳工技能的情况下, 雇主只能假设技能都不
存在, 因此提供很低的薪水. 但如前所述, 在现今的求职环境
下, 劳工和雇主的关系因为网络资讯取得容易, 已经相当接近
对称资讯. 另外一种资讯不对称则是资方联合垄断砍低薪资.
假设有一产业全部公司联合垄断砍低员工薪资, 员工有两种选
择
(1.a) 选择离职, 创立同产业中一模一样之公司
(1.b) 往海外求职
(1.a) 的话, 随着创业需要的资本越高, 越难发生. 然而多半
人社领域的创业资本相较于工业是很低的. 而 (1.b) 就是最
近几年吵很凶的人才外流问题. 事实上我确实有认识人社领域
同学往中国, 新加坡, 日本发展寻求更高薪的工作. 因此对于
公司联合垄断砍低员工薪资的情况, 事实上劳工是处于一个不
能算有利, 但至少不吃亏的立场. 我们可以先屏除 (1) 造成
普遍低薪的可能性.
(2) 的话, 我对这方面较不熟悉, 无法评论. 最后看 (3), 需
求太少, 广义上来说就是产业偏废. 若产业偏向工业, 让人社
领域人才的需求过少, 自然会造成人社产业的薪资较低. 在逻
辑的语言说起来, 我们假设
人社领域薪资较低 -> 产业偏废........(3.a)
其中 "->" 代表 "imply". 那么在假设产业健全的情况下, 我
们使用 Modus Tollens 得到
~(产业偏废) -> ~(人社领域薪资较低).....(3.b)
其中 "~" 代表 "not", 我们可以把 "~" 代入括号中得到
产业不偏废 -> ~(人社领域薪资较低).....(3.c)
注意后方的括号之所以不展开, 是因为我不确定 "人社领域薪
资较低" 的 "not" 是 "人社领域薪资正常" 还是 "人社领域
薪资和其他领域相同". 若是前者, 又怎么定义正常, 因此先
保留起来请大家指教. 接着在下面(二)中, 我们使用产业在
全球堪称最健全的美国作为例子, 检视是否有符合 (3.c) 的
观察.
(二) 以美国为例, 检视产业不偏废的国家中 ~"人社领域薪资教低"
是否为真
由于 (3.c) 中的定义为 binary 的, 很难检定怎么样的国家
可以称为 "产业不偏废".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指标, 但由于我
对于这方面了解有限, 还请读者指教. 在下文中我们采用人
口基数大, ECI (Economic Complexity Index) 的美国作为
例子, 当作 "产业不偏废" 叙述为真的国家 [1]. 接着, 我
们选择了一间顶尖公立学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作为
参考, 并且一另一间顶尖私立学校 Stanford Univeristy
作为对照. 注意, 由于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学费差距
极大, 家中有钱可以于大学期间就读私立学校者可能本身职
涯发展就比选择就读公立学校者好. 但在下面两间学校的数
据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类似的倾向:人社领域的薪水平均起
来较理工低.
首先我们检视 University of Michigan 各领域的排名, 发
现这间学校的各领域都有相当杰出的排名 [2], 如下
Arts and Humanities #8
Social Sciences and Public Health #7
Engineering #15
而 Stanford 个领域的排名也都很杰出 [2], 如下
Arts and Humaniies #10
Social Science and Public Health #3
Engineering #13
因此我们假设两校在上述领域的毕业生水平都十分相近, 接
着我们用 payscale 上的数据 [3], UMich 的如下
Bachelor of Arts: 62,958$/year over 1536 profiles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80,093$/year over 555 profiles
Stanford 如下
Bachelor of Arts: 80,908$/year over 545 profiles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98,219$/year over 71 profiles
Bachelor of Science: 105,604$/year over 735 profiles (注1)
在超过各学位五百笔数据数据的比较下, B.A. 相较于
B.S. 或是 B.E. 的薪水有显著的差距. 若上结论成立
, 则 (3.c) 的结论不成立, 则 (3.a) 的结论不成立.
文末再次和先前出言不逊, 侮辱人社学生道歉, 此外重
申, 以上的数据仅能说明人社领域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
上的需求不够多, 或是供给太大, 并不代表人社领域的
知识没有价值. 个人应该为了自己做的选择负责, 有些
人选择从学校带走在就业市场上能得到高报酬的技能,
但不代表每个人都应该如此选择.
注1: 因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样本过少, 引入相近的 Bachelor of Science
比较
[1] "Economic Complexity Ranking"
https://atlas.media.mit.edu/en/rankings/country/eci/
[2] "US News,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2018"
https://www.usnews.com/education/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s
[3] Payscale
https://paysca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