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残酷的,你的努力跟你的市场价值、你的劳动价值常常是没什么关联的
不是说不努力就能成功,但你的努力对人力市场上的买家是没价值的
人家看的是你能带给他多少利益
台湾产业结构有很强的倾向性
某些领域的薪资、职缺都远好于其他领域应该没什么好吵的
原文抱怨的点不少很诡异
像是人家就是找工程师、要求特定学历、这种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抱怨的
找工作本来就是看市场需要什么
有些人整天都在怀才不遇、那你就想办法改变现状啊?
要马有资源的从自己开公司开工作室做起
没办法的就先跳进去弄到自己有办法改变啊
不过有些人对人社跟理工薪资差异的诠释实在是令我大开眼界
※ 引述《frankshyu (Frank)》之铭言:
: 每年到这个季节, 就出现这种自己找不到工作回来检讨台湾产业结构的
: : 理工当道的台湾,“你是哪个科系的?”
: 不是只有台湾理工当道, 全世界都是理工当道. 产业最健全的美国, 理组的薪水就是
: 硬生生比文组高一截. 随便拉个 payscale 出来看 UC Berkeley student starting
: salary 看看社科院和文学院的薪水
: Master of Social Work 60,096$/year out of 36 profiles
: Master of Journalism 60,629$/year out of 19 profiles
: Bachelor of Arts, Political Science 54,565$/year out of 27 profiles
: Bachelor of Science, EECS 131,639$/year out of 48 profiles
: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91,353$/year out of 93 profiles
: 当然, 台湾认定是文科的科系中也不乏经济, 商学这样, 可以到一年八九万美金的科
: 系, 但普遍来说文科的薪水就算在美国也是比较低. 不要看一年六万美金, 一百八十
: 万台币好像很多, 湾区随便租个房子一个月喷 1,500 基本款, 一年一万八. 扣税最低
: 区间, 大概再扣掉一年一万. 吃饭保守一点一个月 1,000, 一年又是一万二. 加州一
: 大堆零零总总的牌照税等等加完, 几乎就是勉强够维生罢了. 结论就是, 纯文组, 不
: 算商科, 薪水少, 举世皆然.
恩、先把台湾普遍也算文组的里面赚得多的划出去不讨论
我蛮好奇纯理科的BS赚多少,因为在台湾物理数学应该也不太好过
OK 就先讨论"纯文组"
: : 一开始,我和朋友小星一起逛——小星是工程师,国立大学硕士毕业。
: : 参展征才的厂商,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分别问我们:“你是什么科系的?”而对于我
: : 的社科院和传播学院双学位毕业,绝大多数的参展厂商都是“谢谢再联络”,甚至很多厂商
: : 还早早就帮我们省下时间——在看板上就直接注明,要找的是工程师,限相关科系毕业生。
: 阿不然我念电资的去投出版社出版社会跟我说来 on-site interview 嘛
: : 第二个问题,通常就是问:“你是学士还是硕士?”很多厂商即便开的是“科系不拘”的工
: : 作职缺,但要求的学历资格也“至少要硕士”胬结果,这一整场博览会下来,稍微愿意和
: : 我多聊聊的,不是新创公司,就是直播公司。
: 其实倒也不是学士不值钱, 是作者的学士不值钱. 台大电资学院学士出来拿个一个月四到
: 六万根本不是问题.
恩,我不知道电资院的行情
不过本来不同领域的人在人力市场上价格就不同、合理
: : 小星原本只是被我拉来当“陪客”,结果一路走下来,我去填资料的厂商更想认识的反而是
: : 小星,和小星在一起,真正需要找工作的我,反而完全被忽略。
: : 关于这点,小星和我一样震撼——原先就知道工程师在这场征才博览会中比较吃香,但没想
: : 到拿着文组、非商管金融科系的大学学历,在 400 家企业开出的条件要求下,我算了算,
: : 大概真的有机会的职缺,竟然只有 20 个左右。
: 你忙着算这种数据抱怨就业环境的时候的时候人家忙着想要怎么改进自己让自己更强,
: 这就是为什么你永远在算, 人家已经找到工作了
: : 而这当中,甚至还没排除相对较不受欢迎的基层业务、培训实习职缺,有些职缺更注明只要
: : 硕士学历,或者直接标明他们要的“仅限台大的学生”。
: 去台大的就业博览会怪别人只收台大的学生, 台大就业博览会七个大字有那一个看
: 不懂?
: : 印象最深刻的两件事:其一是我填著履历,一旁清闲的工作人员却完全不想理我——而我旁
: : 边的男生,却不夸张,真的有个工作人员名符其实地“跪”在他旁边,无比亲切地协助他填
: : 表,拜托他去面试——因为他念的是理工工程类别,而且是硕士,对方甚至说,愿意在展览
: : 结束后等他一小时回来面试。
: : 第二件事,是一个做系统整合的厂商,看到我的履历后直接说:“我老实说,如果今天你不
: : 是马来西亚人,有东南亚的背景,我根本不会看你的履历。”
: : 其实这句看似夸奖(?)的话,听在我的耳里,心中是酸楚的——这是我完全没有付出过努
: : 力,单纯由出生所决定的“价值”;而我那些引以为傲、努力学习的技能,却完全被忽略。
: : 更讽刺的是,在我的求学生涯中,我却因为身为“东南亚人”,不晓得受到了多少次的白眼
: : 。
: 你不努力, 得到的就业机会自然就只能靠你生出来的条件. 你以为隔壁电资硕士的学生生
: 下来就是电资硕士?
这就奇怪了,说人家市场价值不好,这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客观评论
但这边就开始偷换概念,说人家就是不努力才拿不到高薪水的工作?
你算IC、解波导、跑ML就算是努力,人家跑田野、读社会学、做社会议题就不算?
你可以说这些方向从业界看来都是无用的,可以笑人家方向错误
但说人家不努力?我是不知道怎么看出来的啦
: 台湾的就业博览会反应的就是, 很多社科院和文科学系利用营队骗了一大堆高中生
: 进去念, 大学四年又没有从学校带走任何知识, 技能, 更不用提大家最爱宣称自己
: 有的 "解决问题" 能力, 四年后出来只能哭哭, 写这种社论继续骗高中生让高中生
: 以为其实文组学历很值钱
又来了,偷换概念
业界不吃这套,跟大学四年没带走任何知识、技能是怎么直接连结的?
这篇文从头到尾下来我也没看到原作者有宣称他学历很值钱
相反的,他根本就直接点明了他学位没办法帮他换到高薪的工作
: 举 UCB 当例子这吹嘘自己有啥关系... 举 UCB 只是因为这是少数人社, 理工, 商学院
: 都强的学校. 那我们就挑隔壁拒绝我的大 S 来比, 一样 payscale 上面的数据. 既然
: 说挑 EECS 出来比不准, 我们就比全部理工和全部人社
: Stanford Salary by Degree, Averaged
: Bachelor of Arts: 80908/year out of 545 Profiles
: Bachelor of Science: 105,604/year out of 735 Profiles
: 详细的可以自己去查, 注意商管类的薪水极高, 而且商管类挂的不是 B.A.
: 如果决的 payscale 这么大的网站是造假的, 我们来看看经济学人, 虽然这篇我已经贴
: 到烂了
: "It Depends on What You Study, Not Where," The Economist, 12th Mar., 2015
: S&P500 大盘投资报酬率: 7.8%
: 理工学位投资报酬率: 12.0%
: 人社学位投资报酬率: 4.6%
: 商管学位投资报酬率: 8.7%
这数字我觉得最多也只能看到理工学位找工作比较吃香、薪水比较高
你要说在已知现状、还选择要读人社的人要自己承担自己的选择没问题
阿人家活着找工作很难、薪水比你低不就是在承担了?
你的paycheck是有跟他平均吗?
薪水少该一下还要被呛不努力、就是你四年没学到任何知识、技能 LOL
: 倒头来我没有要说谁谁多厉害多猛, 想表达的就是两点
:
: (1) 自己的失败不要永远归咎于体制
:
: (2) 别人的成功不要永远归因于背景
:
: (3) 商管 =/= 人社
:
: 至于所有的人社领域学生都不努力嘛? 我从来没试图这样说过, 念人社最后找到好
:
: 工作的例子当然也不胜枚举. 所以原文中的作者只是一个爱哭的小孩, 想把失败怪
:
: 到体制头上
我怎么觉得你前面贴的数据跟你的结论讲的故事是相反的?
除非你要宣称的是拿BA的群体平均而言没拿BS的群体努力
这数字不就说了你在组内相对一样水准的个体,就是领得比较少?
这不就是因为社会环境背景不同造成的差异、而不是个体的努力程度差别?
你要说原作者只是一个爱哭的小孩
也是要想办法先证明他是在文组内都算不努力的,然后只会整天哀哀叫吧
: 人文价值你说了算? 我看过了哲学和历史保证比你多, 文组最终找不到工作的原因
:
: 多半就是自以为自己学的东西很厉害, 搞了半天发现隔壁系电资来修的把经济系学
:
: 生都电歪
还是你就是要战人家就是都程度差,还是都人笨所以不值钱
抑或是台大"纯文组"的东西都很简单、你EECS的只要想要马上就能学会这样
这也是逻辑自洽的论点啦
小结一下,所以文组找不到工作+薪水低的原因
1. 不努力
2. 大学没带走任何知识、技能
3. 东西可能很厉害、但EECS来念就发现somehow他们都会被电歪
我是觉得没这么复杂啦
就单纯供需不同、某些工程的人力需求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