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训诂学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教师︰张宇卫
开课学院:文学院
开课系所︰中文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2022.01.06
考试时限(分钟):110分钟
试题 :
一、以下两小题,另纸书写缴交。(20 分)
1.“精/粗”、“精/麤”出现在对文或同一句中时,于先秦两汉文献使用上有着什么样
的异同?请举例说明。
2.下所列《吕氏春秋・贵生》“鹿布之衣”,许维遹、陈奇猷引了陈昌齐、梁履绳、洪颐
煊、俞樾的说法,他们的说法理据有何差异?再者,洪颐煊认为《晏子春秋》“鹿裘”
要改作“麤裘”是否适当?请辨析之。
二、请依据课堂所讲授“焉”字的用法类别,在下列七则中选择四则分析其在句中的用法
、语义。(一则5分,共20分)
(1)荦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左传・襄公三十二年。》)
(2)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
(3)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潜〈桃花
源记〉)
(6)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
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三、下列周大璞、齐佩瑢对于形训的定义,请以“1a.1b.”与“2.”的材料为例说明二人
之说何者较为适切?请详述之。(20分)
周大璞以“形训”为“以形说义”,以汉字为表意文字,云:“通过字形的分析来寻求字
义。这就是形训的理论根据”
齐佩瑢云:“解说形体,求其造字之本,虽与训诂有关,然终非训释古语,应属于文字学
的范畴。”
1a.《说文》“扶,左也。从手,夫声。(夫攴),古文扶,从攴。”
1b.《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曰:塞向墐户。”
2.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四、请说明下列1.2.3.三种义训的定义与概念上有何异同?并以a.“乳狗”为例说明上述
“义训”的方法何者较为适切?(20分)
1.周大璞“义训就是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
2.陆宗达、王宁“根据词义本身运动变化与相互联系的规律而有的比较互证方法。”
3.刘文清“依据词义本身内在规律以推求、解释文本具体词义”
a.《淮南子・说林》“乳狗之噬虎也,伏鸡之搏狸也,恩之所加,不量其力。”
刘殿爵云:“《荀子》文原作‘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淮南》文‘
乳狗’与‘伏鸡’对文,是乳狗为乳子之母狗也;《荀子》文谓乳狗不忘其
亲,则乳狗乃被乳之小狗也。两文“乳狗”一词形同而实异也。……淮南文
谓母狗噬虎,不自量力,出于爱子心;而《荀子》则为乳彘不触虎,乳狗不
远游,出于不忘亲;动机则同,行为异也。”
五、简答题。(下列五题选二题作答,一题10分,共20分)
(1)古书有“刑天”一名,下列通释语义书籍的解释何者对其名字理解起到作用?这与下
列书籍着录概念有何关系?请简要说明。
《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释名》“天,显也,在上高显也。”、“天,垣也,坦然高而远也。”
《尔雅》“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2)请以右图为例,简要说明《经籍纂诂》的体例。
(3)周大璞p.135。提到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修正过去的说法,其中“(庚)误以有意
义之字为语声。例如《论语・为政篇》‘奚其为为政’刘淇《助字辨略》不知上“为”
字当训‘谓’ ,而误解为‘语声’,周大璞、裴学海此一判断是否正确?请论证优缺
点后,再解释此句意义。
(4)周大璞归结《说文》有四大创造,请就这张试卷所提及《说文》例子中可以看出哪几
项?请简要说明。
(5)请简述《玉篇》、《字汇》二书年代、作者与在字典史上的贡献。
加分题:利用义素分析法说明“依、倚、凭”的异同(另纸书写)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