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07-1 童元昭 人类学史二 期末考

楼主: bubble50tea (deardeer)   2019-01-10 00:13:09
课程名称︰人类学史二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教师︰童元昭
开课学院:文学院
开课系所︰人类系
考试日期(年月日)︰108年1月7日
考试时限(分钟):120分钟
试题 :
请选择一题简答题(一题10分),与三题申论题(一题30分,共90分)。
简答题
1.什么是Appadurai所说的conjuncture裂散?
2.请说明拉图的交引缠绕
3.为什么Clifford看重历史的敞开性?
申论题
1.我们选读的Said的东方主义,Prakash底层史学与丘延亮的台湾学史,均出自第三世界的
立场与后殖民批判的理论脉络,尤其后二者关注国族国家内部异质的缺席。请由两人中择
一,说明其分析并评论之。
2.Appadurai在Production of locality一文中,阐述locality的形成,以及在全球化下
所面临三方向的挑战,试就其中一种挑战,由你的观察或经验,讨论Appadurai所界定的
locality是否能建立或维持?
3.全球化下人类学所习惯的“田野地”意义不同于前,Gupta & Fergusion(1997)提出要
重构田野,请试说明。
4.参考拉图关于科技与社会间关系的看法,请你试着分析网络或社群软件与社会的关系,
你的分析中,不需要完全同意他的观点,但请说明理由。
5.人类学在1980年代极盛的反省潮流后,对于研究方法,社会实践,写作风格与研究伦理
,有了更多新的可能作法。其中社会(公共)责任与学术研究职责间的关系引起诸多讨论
。Nancy Scheper-Hughes(1995)提出激进的militant anthropology,稍后Robert
Borofsky提出了public anthropology回应。请参考其中一人的观点,将课堂上同学提议的
研究课题,如原住民传统领域、世代隔阂等(可自提)写成一个研究计画的说帖,争取经
费或出版的支持。
6.试阐述Clifford(2013)所提出的indigenous articulation。
7.试从Smagus的Lahuy论文口试一事,请择二人讨论台湾人类学者对1980年代起人类学反省
的观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