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设计杀人》写作秘辛(下)刻意却不明씠…

楼主: geniusleuth (Hope Brings Opportunity)   2011-09-08 21:04:01
原文发表网址(附立体书籍封面图片)
http://crimenigma.pixnet.net/blog/post/29103560
这次书写的主题是设计,几经考量,最终选择了台湾的首都台北作为背景。台北
虽然是台湾的首善之都,而且近几年我还算常去,也不算太陌生,但是我却有点
不知道该怎么下笔,才能表现出我想要的感觉。
这时我突然想到了我以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很“天龙”的部落客所讲过的一句话
,有次有网友在谈论台南美食有多好吃,然后有一个住台北的“天龙”部落客就
很不以为然地讲了一句话“在台北,我想吃什么东西什么没有?”他认为吃得到
全台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美食的台北才够格称得上台湾的美食之都。
他的这个说法,我认为只对了一半,我的理由并不多加解释,不然这篇文章会失
焦,我只能说他的说法给了我一个书写台北的灵感。
后来我在阅读设计相关资料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台湾 100大设计力》,开头有
一个意大利的设计师(真是怪了,为什么有名的设计师和世界知名的品牌来自义
大利的比例颇高?XD)写的一篇序文,里头提及“不希望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在
台湾只能看到麦当劳和星巴克”(大意如此,我并非逐字逐句记下这段话),他
的意思,简单来讲,就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本土化(在地化)愈显重要。
这个说法也给我一些启发,再加上天龙部落客的言论,让我确立了书写的方向,
这也就是《设计杀人》里头出现星巴克和麦当劳的场景,以及书中人物很常在吃
东西的缘故──讲得更清楚一点,我想借由这种角度来show台北。
正当我很满意这次的写作成果之际,一位看完《设计杀人》的友人,却这样跟我
说“这次的作品反而少了你以往作品中的台湾意象以及密室杀人”,密室杀人诡
计没有自然没什么好说,但少了台湾意象这点却令我惊讶。
我虽然不是极端的“作者已死”论支持者(意即作品完成后,读者拥有解读作品
的绝对权利),但我认为读者的确有某种程度解读作品的权利,不能因为读者未
看出作者写作时的意念,就说是读者不用功。更何况这样的评语也不是多严厉的
评语,不会令我无法接受,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评语很值得玩味,因为不同于前几
本长篇作品,像《布袋戏杀人事件》和《矮灵祭杀人事件》,并不刻意放进台湾
元素,而这次我写《设计杀人》却很刻意地放进台湾的元素。
我知道看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觉得奇怪:《布袋戏杀人事件》和《矮灵祭杀人事
件》并不刻意放进台湾元素?
但这的确是事实,这两部作品我在“选材”方面是刻意强调台湾元素,但在正式
写作的时候,我却不强求一定要再多添加台湾的元素进去,比方说:在《矮灵祭
杀人事件》中,如果要刻意强调台湾元素,我或许会安排一个角色出来讲几句台
语,但在苗栗南庄一带讲客语或赛夏语的人本来就比较多,除非剧情的需要,不
然台语的出现是不必要的。
而这次我选定的主题“设计”,并非是台湾的特产(虽然台湾的设计在近几年的
表现相当出色),所以在这部作品的书写过程当中,我反倒很刻意强调台湾的元
素(尤其是对外国人有辨识度的台湾意象),像是:Tapiei 101(台北的地标)
、珍珠奶茶(其实我不怎么喝珍珠奶茶耶)、王建民(虽然我是王建民的球迷,
不过那张海报上的人物也未必要是他)、周杰伦(我还蛮喜欢卤蛋周董的歌,但
会在手机铃声用他的歌纯粹是因为他是台湾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歌手)。
以上这些元素其实都是我刻意放进去的,但是最后得到“欠缺台湾元素”这样的
结论,真的倒让我挺意外的,不过我后来想了一想,突然恍然大悟,其实我那位
友人的评语也很符合我写作此书的心态,不同于以往的作品,我是在思考“要让
台湾人看见什么样的台湾”,而这回我是在思考“要让外国人看见什么样的台湾
”,所以才会意外得到这样的评语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