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人生:为芬恩行经的广裘荒原选乐

楼主: KoalaLin (林纸鹤)   2021-04-06 10:41:12
影季重磅《游牧人生》(Nomadland,2020),因缘际会下成了年初我很期待的片。金马
影展特映前,它夺下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接着又拿下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及最佳影片,还
包下奥斯卡五项提名。导演赵婷(Chloé Zhao),瞬间成了欧美备受瞩目的电影工作者
,特别是她亚裔、女性、独立制作身份。不过,在她抱走重要大奖前,我就看过她的名字
出现于“漫威”(Marvel)未来阶段计画里。该说他们眼光独到吗?因为她于2018年早就
被邀请,执导超级英雄电影《永恒族》。如此庞大商业案约,完全异于她导片以来的路线

《游牧人生》最吸引我的,是那些关于美国银发游牧族的打工迁徙故事,其原著文本《游
牧人生:21世纪如何在美国生存》(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来自美国作家洁西卡布鲁德(Jessica Bruder)亲炙现场的观察
、体验与纪实,非杜撰虚构小说。著作出版不到四年,电影就拍出来了,速度之快、议题
之新,可见赵婷多想让美国这波真实情态,投射至大银幕上。游牧族,绝大多数是2008年
全球金融海啸受灾户,他们被迫以车为家、摆脱房贷或房租压力,并四处打工餬口,赚取
微薄薪资。他们努力保持生活尊严、拒绝怜悯,自称只是“无房可住”(houseless),
而非“无家可归”(homeless);他们大都上了年纪,早该享受退休生活,有的在跨国企
业打滚过,当白领阶级。如今,他们是异乡漂泊客。
露营车或休旅车搭载活动屋舍,外观看起来像一般外出度假旅游的中产阶级,差别只在于
他们得载着全部身家,一旦遇上寒冬,也得咬牙窝在车内。细读这些故事之后,拿过两座
奥斯卡的女演员法兰西丝麦朵曼(Frances McDormand)决定要演出这出戏,于是买下拍
摄权,邀约她在多伦多影展(TIFF)相中的赵婷参与企划,即便她只是影坛新人,仅制作
两部独立电影。除了导戏,赵婷还身兼编剧,将洁西卡布鲁德的详实资料,整顿成观众能
欣赏的情节影像;她删改绝大部分潜藏或直接的批判报导,从政府与外包厂商的推诿,到
“亚马逊”(Amazon)的血汗劳动方案。她沈着地将镜头目光,直接对准麦朵曼饰演的芬
恩(Fern),与她选择漂泊游荡的压抑动机,例如怀念深爱的亡夫、寻觅疗愈创伤的另种
可能。若照书中谈论恶劣景气、经济瓦解的方式,一点也不浪漫的“钱是最大考量”,显
然不是赵婷最想关注的游牧族现实。
芬恩是虚构角色,但她与亡夫待的“帝国镇”(Empire),却存在于美国内华达州地表上
。它就像台湾的九份,曾因矿产而繁荣,亦因经济而衰退,唯一差别是,帝国镇的工人眷
属必须搬迁,邮政区号连同矿业生产、石膏公司彻底消失。赵婷由这个真实背景出发,让
芬恩带着破碎灵魂,在遍地白雪、冷冽孤寂的片头序幕,驱车离开这个已变成《魔山》鬼
城的伤心处。下一幕,是她在亚马逊仓储的劳动,共事的琳达梅伊(Linda May)建议她
,一块去沙漠参加游牧族聚会;此刻,传来一阵令人动容、如涟漪般的优美琴声,为芬恩
行经的广裘荒原作乐,也为她接下来的公路旅程祷告。不过,这并非芬恩专曲或《游牧人
生》原创音乐,它其实是意大利当代古典作曲家鲁多维科伊诺第(Ludovico Einaudi)的
作品〈Oltremare〉,摘自他的个人创作专辑《演变》(Divenire,2006),整首长达11
分钟,而电影只用了前面一分多钟的主旋律。
赵婷一开始就没打算找作曲家来编写配乐,因为她很早就锁定了鲁多维科伊诺第。她认为
,芬恩在游牧过程里,与大自然真诚相会,就像精神领袖鲍勃威尔斯(Bob Wells)在聚
会中跟芬恩讲的,透过自然环境疗愈自己。于是,赵婷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合适曲子,特别
是被大自然启发的,直到她听见伊诺第的创作《散策七日》(Seven Days Walking,2019
)。此部作品有七张专辑,是作曲家在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行旅时写下的灵感,他沿着同一
条路径走了七天,并让自己感受每天不同的变化,例如日照温度、天气状态与沿途所见的
野生动植物。伊诺第为这七天情感,各自创作一张专辑,并从“第一日”到“第七日”,
以极简配器勾勒体验到的自然情状。除了《散策七日》,赵婷也选用伊诺第其它专辑曲子
,为电影带来符合角色心境的声音。
音乐出场时机很节制,以〈Oltremare〉来说,电影开始廿分钟后, 才随着芬恩驱车的镜
头奏起;在此之前,只有演员对白、环境收音,与几近沉默的压抑气氛。到了结尾,当她
重返帝国镇,领着观众看到她曾待过的家园及窗外荒野,相同的曲子又再次浮现,让旋律
彼此遥应,芬恩的车、她下一个生活,也将继续上路。第二轨〈Golden Butterflies〉节
录自《散策七日:第一日》,它和跟拍芬恩的长镜头,于晚霞夕照下信步而行,旁侧尽是
游牧群停放的各式露营车;钢琴静谧轻柔,且语调带着盎然希望,想必芬恩在这个新生活
里,亦逐渐如此感受。
摘自“第三日”的〈Low Mist〉,有着哀伤别离的氛围,尤其中段之后,钢琴及弦乐不断
回旋交织的四连音。乐曲搭配的蒙太奇,有个动人片段:性格同样坚毅的史汪奇(
Swankie),曾对芬恩分享一个满坑鸟巢、蛋壳漂浮水面的旅行经验,她想在离开人世前
,再亲眼看看那片让她难忘的奇观。她说,若能在这种美景下离开,死而无憾。后来,抱
病独旅的史汪奇,真的走到了,她心满意足地将影片传给芬恩,也暗示著告别。至于芬恩
被史汪奇启发后,尝试独自游走遍野森林、拥抱小溪水波的〈Petricor〉,则来自伊诺第
另一张关于生活冥想的专辑《元素》(Elements,2015),它先从钢琴单音开始,渐渐递
加弦乐、贝斯与更多乐器的装饰,是一种由静入动、情感愈来愈浓的编曲手法。书籍封面
、电影宣传主视觉的孤灯独影,便来自这首曲子所搭配的某幕镜位;它的色温、光线,皆
真实捕捉,并未人工打光或后制。
摄影指导乔书亚詹姆斯理查兹(Joshua James Richards)将这种使用自然光源来捕捉角
色与环境的技巧,称为“能兼顾当代感的古典摄影”,特别是常被摄影玩家暱称“魔幻时
刻”(magic hour)的天空光影:“这是上帝最好的光芒,是最能呈现人们脸孔、最真实
一面的时刻”。他还特别提到德裔美国风景画家比斯塔特(Albert Bierstadt,
1830-1902),其绘画影响了镜头语言:“画中的地平线,总会有个夕照或暮光,那正是
芬恩的心境,另一种生活的新契机”。
赵婷还另外选择冰岛音乐家欧拉夫亚诺兹(Ólafur Arnalds)的单曲创作〈Epilogue〉
,为芬恩和戴夫(Dave)一家人会合的旅程衬乐。编曲配器、旋律质感,都近似伊诺第的
抒情色彩;亚诺兹在推特上写道:“八年前,我完成这首曲子,放在网络上,我想应该没
什么人知道,但现在它终于有了好的归属,与《游牧人生》同在”。或许赵婷当初在这首
短曲里,感受到人性关怀的暖流。戴夫喜欢芬恩的感性与坚韧,不只一次表示照顾她的心
意,而建立友谊、帮助彼此、分享与赠予,是支持每个游牧成员能继续上路的社群力量。
专辑里,便原音收录以戴夫之名、与儿子四手联弹的钢琴曲〈Dave’s Song〉,这让我想
起了《非法正义》,因为同样有着温馨的父子弹琴片段,只不过《游牧人生》的“父子”
,戏里戏外都是真的。
饰演戴夫的大卫史崔森(David Strathairn),儿子叫泰史崔森(Tay Strathairn),是
摇滚乐团键盘手。赵婷不仅安排史崔森父子共戏弹琴,就连片中的琳达、史汪奇、鲍勃威
尔斯,都是货真价实的游牧族,并唸出洁西卡布鲁德写过的文字;尤其琳达,她更是陪伴
布鲁德完成报导工作的主线。在这种兼具“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的诗意体裁上,她
以重编剧本打散了纪录实访跟戏剧表演,且模糊真实和虚构边界,穿插游牧社群时而共生
,与寡妇时而离群的疗伤历程。若影史上谁用这种方式拍过片,或许是意大利新写实主义
(Italy Neorealism)吧?然而,赵婷平实缓慢的温柔叙述、麦朵曼刻意抑制的神色面容
、静谧却点出芬恩内心世界的钢琴弦乐,似乎正是疫情祸及全球经济下,人们最想安静聆
听的生命故事跟声音。
https://tinyurl.com/485987s5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